肖永平 郭彬 凌英蓉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屬衛(wèi)矛科雷公藤屬植物,性味“苦,大毒”,可“殺蟲,消炎,解毒”[1],其主要作用成分雷公藤內(nèi)酯醇(triptolide)經(jīng)提取富集常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器官移植排異、皮膚病等多種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目前國內(nèi)外主要采用先經(jīng)水或乙醇提取,再用氯仿或醋酸乙酯等有機溶劑萃取的生產(chǎn)工藝[2]及超臨界提取法等。筆者所在機構(gòu)以雷公藤葉為材料研究比較雷公藤內(nèi)酯醇水提醇沉法與醇提水沉法,現(xiàn)報告如下。
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海天普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雷公藤內(nèi)酯醇對照品(昆明科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雷公藤葉(浙江新昌);實驗用乙醇含量為95%,其他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色譜條件[3]色譜柱:LichrospherC18柱(4.6 mm×200 mm,5μm,淮陰漢邦科技有限公司);流動相:乙腈-水(35∶65,v/v);檢測波長210 mm;流速:1.0 ml/min。進行前樣品經(jīng)0.45 μm濾膜過濾。
2.2 考察方法 色譜分離:經(jīng)過上述色譜條件下分離,雷公藤內(nèi)酯醇保留時間約為10 min,且與其他共有物質(zhì)分離良好。同時對同一批供試品進行重復性、穩(wěn)定性、精密度實驗,均進行10次,結(jié)果RSD分別為0.52%,5.2%,3.67%。取已測知雷公藤內(nèi)酯醇含量供試品平行10份進行加樣回收率實驗,均精密加入對照品242.4 μg,按樣品制備方法操作,得出平均加樣回收率93.17%,由此可證明所行測定方法可行。
2.3 樣品處理方法[4]醇提水沉法:取雷公藤葉1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回收適量乙醇靜置,再經(jīng)抽濾、濾渣烘干,稱重得a醇=46.3 g,濾液定容至每次0.5 g/ml生藥(A醇),留樣待測。其余加10倍量蒸餾水煮沸,靜置48h后過濾,所得濾渣量很少,忽略不計。將濾液濃縮至0.5 g/ml生藥(B醇)備用。
水提醇沉法:取雷公藤葉1 kg,水剪煮3次,每次2 h,將所得水煎液合并濃縮至適量,靜置48 h,再經(jīng)抽濾、濾渣烘干,稱重得a水=56.3 g,濾液定容至1 g/5 ml生藥(A水),留樣待測。其余加95%乙醇至含醇量70%,沉淀靜置48h,抽濾、濾渣烘干稱重得b水=66.3 g,濾液濃縮至1 g/2 ml生藥,靜置24h后抽濾、濾渣烘干稱重得c水=1.6 g,將濾液定容為1 g/2 ml生藥(B水)備用。
2.4 樣本制備 固體樣本:取a醇20 g,a水20 g,b水20 g,c 水 1.6 g,分別加蒸餾水 100 ml、100 ml、100 ml、50 ml,經(jīng)水浴、過濾、濾液氯仿萃取、水浴揮干,最后定容至10 ml,留樣測定含量,詳見表1。
液體樣本:取 a醇 80 ml,b 醇 80 ml,a 水 100 ml,b 水 80 ml,水浴揮干,加水40 ml,繼續(xù)揮干至無醇味,加蒸餾水60 ml,氯仿萃取、水浴揮干,最后定容至10 ml,留樣測定含量,詳見表2。
表1 各固體樣本中雷公藤內(nèi)酯醇含量
表2 各液體樣本中雷公藤內(nèi)酯醇含量
雷公藤內(nèi)酯醇的提取目前以溶劑法為主,本研究通過比較醇提水沉法與水提醇沉法兩種提取工藝,得出醇提水沉法更加有利于保存雷公藤內(nèi)酯醇,其提取液中含量比水提醇沉法提取液含量更高且差異明顯。分別加水處理后,醇水法雷公藤內(nèi)酯醇含量損失較水醇法更低。
通過本研究,筆者可得出結(jié)論醇,醇水法提取雷公藤內(nèi)酯含量明顯優(yōu)于水醇法。
[1]蔡光先.湖南藥物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3645-3647.
[2]陳俊元,夏志林,鄧福孝.雷公藤內(nèi)酯醇提取工藝改進.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1989,20(5):195.
[3]李克,袁依盛,戴曉莉,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含量.色譜,1998,16(4):356-357.
[4]王曙東,湯淏,李克.不同提取工藝對雷公藤內(nèi)酯醇含量的影響.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5(4):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