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杰,岳鳳蓮,郝雪佳,董旭鵬,李金平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fā)展,醫(yī)學影像學已經從傳統(tǒng)的X線診斷學發(fā)展成為一門診治兼?zhèn)涞男屡d學科,不僅是醫(yī)學院校影像系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也是非影像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臨床基本技能,合理地應用影像學設備,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因此,臨床醫(yī)學影像學教學應引起高度重視。目前,教學的網絡化和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征,代表了現代教育的一個發(fā)展方向,網絡與多媒體結合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將醫(yī)學影像教學改革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將對此新的教學方法在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總結和探討。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強調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宰”和知識灌輸者;要求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發(fā)現的方式進行學習[1]。網絡與多媒體結合的小組討論法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和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結合的優(yōu)勢。
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的融合教學方法在輔助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內容具體形象化,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較為鮮明的感性認識[2]。
(三)人對事物認識的本質。
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進一步發(fā)展到創(chuàng)造性實踐的過程。促使思維從具體的形象思維發(fā)展到抽象的邏輯思維,這是本教學改革方法設計的指導思想[3]。因此,這種模式的開展是科學和合理的,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學科特點,利用現代化手段,完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學會生存的能力。
(一)研究對象。
將07級本科臨床專業(yè)學生182人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年齡19-21歲,其中男85人,女97人。隨機分為試驗組(96人)和對照組(86人)。試驗組隨機分為12個小組,每組8人,對照組不分組。兩組醫(yī)學影像學教學由同一位教師擔任,采用同一教材和同一教學大綱。試驗組采取網絡與多媒體結合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對照組: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備課,運用課時教學,不安排討論內容,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預習,以教科書內容為主,要求掌握疾病的典型和不典型影像表現,做出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課后進行課時達標練習。
(二)新教學模式下教改實施方法。
1.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4]。網上課件制作內容包括:中英文教材,中英文病例分析,課堂討論要點,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疾病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的論著研究,網上預習內容的制訂、網上測試等。教師可通過互聯(lián)網上的資源庫查閱和借鑒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例,在互聯(lián)網上選擇自己所需的典型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臨床資料及影像圖像,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要求學生分析討論,做出定位與定性診斷,提出鑒別診斷與診斷依據,把網絡和多媒體結合起來授課。
2.課前準備。試驗組:課前由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分給每個小組一個專題討論內容。組內成員根據討論內容進行網上預習,查找相關知識材料,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掌握討論內容的典型和不典型影像表現及與臨床、病理的聯(lián)系,準確地做出診斷和鑒別診斷。由小組長組織組內成員準備討論材料,將初步討論結果與老師通信匯報、交流和修改,采取小組定期匯報完成任務情況或上交小組階段性報告的方式來督促任務的具體完成。教師對討論內容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甚至研究進展做好準備,以便在討論課中對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指導。對照組: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預習,以教科書內容為主。
3.課堂內容的開展。試驗組每小組選取一名代表參加課堂內容專題匯報,同時小組間還要采取專題的交叉討論。有分歧的問題布置為作業(yè),要求學生課后把各自的看法寫下來,或通過網絡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一步溝通、討論。討論結束后,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對討論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對常見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現、常見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少見疾病的影像診斷作重點講述,并結合提問和小測驗等形式加深印象。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法,以教師講授為主,不參加討論。
4.教學模式框圖。新型教學模式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資源,針對教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學生用一段時間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問題討論和總結,得出一定結論的教學模式,見下圖。
附圖 基于網絡與多媒體結合的小組討論式醫(y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結構圖
5.評價方法。每次測試均采用相同試卷,在同一時間內進行,用同一評分標準,將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考核成績進行比較,評價網絡與多媒體結合的小組討論式影像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采取的方法包括:(1)對教學知識點掌握進行筆試考核,包括: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考核。(2)影像學綜合能力的考核,即對知識點的全面理解及掌握程度,組織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討論課中案例的分析能力、對提問的回答情況、閱片情況等。(3)教學效果問卷評估,包括對“促進了臨床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了臨床綜合思維能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各項指標,各項指標均采用不同意、不確定、同意3級評分制。
(三)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學習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作方差分析;對學習成績呈非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作非參數檢驗,比較兩種模式間學生成績的差異。
試驗組采用新型教學模式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多媒體教學法。教學效果評價結果如下:
(一)教學效果比較。
1.教學總量。試驗組教學量較對照組增加4倍。
2.影像綜合能力。試驗組對影像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于對照組,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深刻。
3.筆試成績。試驗組學習成績均分為(89.7±25.07)分;對照組學習成績均分為(72.50±6.04)分,兩組比較,F=81.440,P<0.001,差異具有顯著性。
(二)教學效果問卷評估。
為了評估教學效果,我們對試驗組進行了問卷調查,共調查問卷96份,回收96份。試驗組95.0%以上的學生對小組討論教學法給予了正確性評價。問卷內容包括:新的教學法達到教學目的;減輕了課業(yè)負擔;有利于臨床課程的學習;有利于臨床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加深了老師和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對開展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分為不同意、不確定和同意三種。
問卷結果:96.5%的學生認為新型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習效率,92.7%的學生認為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臨床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90.1%的學生認為新型教學模式加深了老師和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還有89.2%的學生認為新型教學模式減輕了課業(yè)負擔,認為新型教學法達到教學目標并且有利于臨床課程的學習的學生占88.7%。
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結合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把網絡與多媒體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醫(y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使深奧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將計算機網絡應用于影像學教學中,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了教學容量,同時可以了解相關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新進展,掌握目前疾病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待解決的關鍵內容[5],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了現代醫(yī)學教育改革的趨勢。
小組討論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學生小組討論為主體,啟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6],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臨床和影像醫(yī)學方面的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影像綜合思維能力,拓展思路,促進了臨床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部分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把醫(yī)學影像學當作是一門輔助課程,從思想上對影像課程不夠重視,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影像醫(yī)學在診斷、治療、預后評估及臨床檢測等方面都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臨床醫(yī)生只有掌握基本的影像技能才能更好的運用各種影像檢查技術,充分發(fā)揮現代醫(yī)學影像學的作
用[7]。
以往教學效果的評價大多僅通過對理論筆試成績的分析和總結,容易導致學生考前的死記硬背,不利于臨床醫(yī)學生對醫(yī)學影像學的真正理解和長期記憶。我們將學生在討論課中表現出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入教學效果的評估,更能反映學生的影像學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刺激了學生課堂學習討論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基礎、綜合影像和臨床知識的橫向思維應用能力,加深了其疾病縱向知識理解深度,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臨床醫(yī)師的綜合素質[8]。
[1]高勝利,高淑紅,劉麗霞,等.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中的適切性分析[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1,31(1):9-11.
[2]鄧曉娟,張偉國,王 毅,等.網絡多媒體在醫(y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8(8):1026-1028.
[3]張榮宜,陳曉蓉,陳曉宇,等.以認識論為指導進行組織學教學改革[J].解剖學雜志,2011,34(4):566-568.
[4]姜慧杰,趙德利,李金平,等.綜合教學法在醫(y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3):101-102.
[5]李傳明.基于網絡的自主教學在醫(y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1,31(1):117-118.
[6]楊艷杰;李亞洲;喬正學,等.小組教學對醫(yī)學生學業(yè)情緒的影響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8):108-109.
[7]唐光健;劉文亞;秦乃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醫(y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初探[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0(30)4:542-544.
[8]周芙玲,劉原,張王剛.多種教學法在七年制醫(yī)學生內科見習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