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海云,文 冬,周艷紅
(1.秦皇島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河北 秦皇島 066000;2.燕山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3.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數(shù)學與信息科技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1],經(jīng)過近10年的檢驗,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值得關注。本文在解讀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的基礎上,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存在的不足之處也給出了相關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提供一種新思路。
2002年,教育部實施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1],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本綱要進行了解讀。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要想順利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么我們首先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育人為本,根據(jù)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同時,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2]。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fā)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助人與自助相結合[3]。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在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1,4]。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在于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shù)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xiàn)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5]。
1.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認識清晰。當前教育管理部門以及中小學對教育部的實施意見認真學習,積極領會精神。他們堅持育人為本,根據(jù)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許多學校積極引進教育心理學的理念,在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上,有效地開展了心理健康的課程教學和課外輔導教育。
2.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從實際出發(f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這種做法主要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并且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shù)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教育部門和中小學也時刻銘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xiàn)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6]。
3.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做到了融會貫通。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從不同地區(qū)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nèi)容。他們普及了心理健康基本知識,使學生樹立了心理健康意識,了解了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了心理異常現(xiàn)象,以及初步掌握了心理保健常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yè)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7,8]。
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發(fā)揮了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許多中小學已開設了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陶冶了學生的情商。許多中小學在此基礎上將心理健康理念引入到學校的教育和課程教學中來,使心理健康貫穿于中小學教育的始終,有效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在教學之余,許多學校還積極開展家校聯(lián)通工作,使家長也進入心理健康的教育體系。這樣家?;ヂ?lián)的做法使學生的心理健康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即心理修養(yǎng)。
5.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有條不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直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9]。保證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穩(wěn)步的實施。許多中小學通過引進師范院校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和研究生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并積極與附近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保持著長期的業(yè)務聯(lián)系。許多中小學也重視對各門學科課程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師自身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避免有些教師過激的行為和言論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9]。為了快速提高中小學學校的教師心理素質,對教師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必不可少,許多中小學也認識到了培訓的重要性,積極輸送教師到各大院校或者培訓點進行相關的培訓。許多中小學也抓住國陪和省陪的機會大力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以及心理健康專任教師的業(yè)務能力[10]。許多中小學積極營造環(huán)境幫助各類教師申報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題,使所在學校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時也能通過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各級教育學術活動來推廣所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11]。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余,許多學校積極探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之間的關系,挖掘了適合所在學校特有的處理辦法,使兩者比翼齊飛。許多學校相繼建立了心理咨詢師、心理輔導室以及行為訓練室,這為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而且,許多中小學經(jīng)常聘請各級醫(yī)院心理科和各級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專家進行專題報告以及輔助指導[13]。這些和嚴重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接觸的專家給中小學帶來了豐富而有效的案例分析,所請的專家深入剖析了在早期未干預學生心理健康而后期使學生發(fā)展為嚴重心理疾病的具體危害,同時也給出了早期干預的方法[14]。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由于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緊密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逐步得到建立,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起到了保障作用[15,16]。
1.積極引入網(wǎng)絡教育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當前網(wǎng)絡教育非常發(fā)達,企業(yè)界和工業(yè)界已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但是目前網(wǎng)絡教學的形式并沒有被真正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上來。而我們已經(jīng)進入網(wǎng)絡互聯(lián)的社會,中小學生每天接觸大量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因此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積極引入網(wǎng)絡教育的形式,使其與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互補[17]。這樣教育工作者才能抓住每一刻的教育機會對中小學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
2.建立中小學一體化服務體系。許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啟示我們中小學的課程應該是連貫的,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知識竄起來,形成網(wǎng)絡化知識結構。對于這一點,我們的學科課程已經(jīng)做得相當出色,但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來講,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18]。如何使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一體,這考驗著教育管理部門決策者的智慧,也考驗著一線教師以及學生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與程度[19]。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緊密配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服務體系才能真正建立[20]。
3.積極利用腦科學技術改進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當前腦科學技術正蓬勃發(fā)展,給各個領域帶了新一輪的技術動力,同時給教育工作者也提供了豐富的輔助教育產(chǎn)品,如自我情緒調節(jié)的腦電反饋儀、提高學生注意力的neurosky產(chǎn)品、提高記憶力的腦電刺激儀、提高學習能力的潛腦學習軟件、改善學生睡眠質量減緩心理壓力的睡眠刺激調節(jié)儀、不需要鼠標和鍵盤的心靈感應式教育游戲、治療學生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的TMS治療儀等。這些產(chǎn)品無疑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福音,給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育視角。教師應積極使用這些高科技產(chǎn)品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科學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4.給學生提供教育益智益德游戲,拒絕違反倫理道德的游戲。當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違反倫理道德的游戲。參與這些游戲的玩耍無疑會給青少年帶了惡劣的影響。如當前流行的農(nóng)場游戲,當中的偷菜行為可能會將心理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帶入認識誤區(qū)。還有許多以提高對玩家的刺激程度為主的商業(yè)游戲,他們嚴重忽視了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針對這些情況,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家長不能一味地禁止他們?nèi)ネ娓鞣N游戲,而應該提供一些優(yōu)秀的教育游戲和軟件,除了滿足青少年愛玩游戲的心理,同時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量,也能通過游戲逼真的場景加深學生對正確行為和合理獎賞的理解[21]。
5.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教師的考評常態(tài)化,與工資和績效掛鉤。為了提高學科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專職教師的敬業(yè)精神,教育管理部門應根據(jù)當?shù)厍闆r和學校情況來設計和實施一些教師考評方案,使普通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專職教師的業(yè)務能力與績效和工資掛鉤。一旦這種考評常態(tài)化,那么網(wǎng)上出現(xiàn)的各種與教師相關的負面新聞可能會減少許多。而對于當前社會出現(xiàn)的性侵、毆打和體罰學生等不道德行為,各類媒體也應加強監(jiān)督,上級管理部門應嚴格使用教育法來對這些教師進行嚴肅處理。
6.積極與亞洲的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交流。目前我國各個領域都在積極學習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但我們不能盲目學習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經(jīng)驗[22]。因為我國的文化、思維方式與信仰和這些發(fā)達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但作為亞洲人,我們可以積極與和我國有著相似文化的亞洲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如韓國、新加坡、我國臺灣地區(qū)等)進行交流,借鑒他們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然后將其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努力探索出符合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發(fā)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發(fā)展至關重要。本文對教育部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10年來的各類中小學健康教育情況進行了分析,對存在的不足給出了對策性建議。希望本研究能給未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添磚加瓦,為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提供一種新視角。
[1]教育部辦公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R].2002.
[2]王洪彪,張艷俠,陳曉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芻議[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2).
[3]陳啟新,雷國營,劉立丹,覃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7).
[4]韋磐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問題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5]王曉霞,劉莎莎.基于教師視角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2).
[6]宋衛(wèi)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機制探討[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9).
[7]吳留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1).
[8]陳慶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1).
[9]彭華清,李明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學論壇,2011,(5).
[10]石家莊首設心理教師崗位5年內(nèi)所有中小學配齊專職心理教師[J].河北教育(綜合),2010,(12).
[11]程靈,梁美鳳.中小學心理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建議——基于福建省371名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心理教師的調查分析[J].龍巖學院學報,2010,(3).
[12]賴長春.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現(xiàn)狀調查報告[J].教育科學論壇,2010,(3).
[13]張仁芳,尹麗娜,楊曉霞.長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10).
[14]劉永福,李保強.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調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8,(2).
[15]余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獻綜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16]殷劍平,孜維達.新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報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9).
[17]張美英.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Z1).
[18]龐彬.案例教學法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9,(27).
[19]何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初探[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2).
[20]馬會平.構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J].成功(教育),2009,(10).
[21]潘旭娟.農(nóng)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4).
[22]劉建瑛,曹文濤,劉秀琴,張艷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及教育模式的演進[J].校園心理,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