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欽,劉玉芳,王淑林
(作者馬漢欽系南華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博士,劉玉芳、王淑林系南華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
蔣勛功先生身在政界,卻至情至性,帶著一種哲人般的透徹眼光,對他所接觸過的各色人等,均有深切的體察和細致的品鑒;并用他生花的妙筆,為我們展現(xiàn)了大千世界人性的千姿百態(tài)。近日,當我們讀到蔣勛功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 《花兒不只為春開》后,我們看到了書中關(guān)于人生境界的論述中,就多有振聾發(fā)聵之處。因此,不揣淺薄,在此妄論一二。
人生境界自然首先與人的追求有關(guān)。因此,蔣勛功先生此書中的部分文章,在這些方面就有比較深刻的剖析。
比如,蔣勛功先生看到,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商界或者其他任何一個行業(yè)里,許多人對名利有著揮之不去的執(zhí)著。蔣勛功先生在 《賞心只是三兩枝》中,道出了政界這些執(zhí)著于名利的人追名逐利的艱辛: “盡管每上一個臺階如此不容易,但有幾人會輕言放棄?為點滴的進步欣慰,為更上一層樓的可能憧憬。在仕途之路上,成功的重要標志就是那一級比一級高的職務(wù)……拼搏著,努力著,為了事業(yè),也為了實現(xiàn)自身價值,多少人黑發(fā)熬成了白發(fā),多少人的畢生精力為之奉獻。努力了有時并不一定成功,付出了有時并不一定有回報。驀然回首,歲月蹉跎,一聲嘆惜,幾多遺憾。假如重新來過,可能有許多人會重新選擇,但是這一切為時已晚?!笨春?,真使人萬分感慨??!
那么,既然追名逐利的代價那么大,人們是不是就知難而退了呢?蔣勛功先生指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蔣勛功先生在 《花兒不只為春開》一文中指出:“人們對權(quán)力的崇拜不言而喻,如同葵花永遠向日。有時候有人口上說起來輕松,而遇到實際問題卻又難以釋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權(quán)力像個金字塔,越往上越難,而越難越有人沖刺,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總是遏制不住那得到的沖動,總是抵御不了那五光十色的誘惑。沒有的想有,有了想更多。做官總是嫌小,賺錢總是嫌少。而個中艱辛、多少內(nèi)幕鮮為人知,多少事又是自己打脫牙齒和血吞!”看后,我們確實感嘆蔣勛功先生對政界某些人物靈魂那深刻的洞察力!
對于這種常人多半難以遏制的追名逐利的欲望,蔣勛功先生在 《未到江南先一笑》一文中給予了語重心長的提醒,提醒中閃爍著哲理的光芒:“有位哲人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這就使我們明白,得不到的東西會使人瘋狂,拼命要去得到。而一旦得到了以后,又會覺得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人生短暫,要做的事很多。假如我們的目標是到江南,那的確鼓舞人心,到了肯定可以開懷大笑。但是,一路上同樣風光無限,在匆忙趕路時千萬別忘欣賞,別吝嗇自己的笑聲?!笔Y勛功先生的這段論述啟示我們,人生的意義或者價值決不是常人羨慕的名利二字,而是人生在世整個過程諸般的趣味??戳诉@些帶著睿智的提醒,我們不得不這樣深思:如果失去了這些趣味,其實人生已經(jīng)異化為名利的工具了,這樣的一生,豈不可悲?
蔣勛功先生還在 《放下心中的景點》一文中表達了類似的意思:“更多的人是生活在當下,面對的是現(xiàn)實。享受心中的景點固然陶醉,但一路走來的過程也精彩。活得不輕松,是因為放不下心中的景點,自己連累自己。有時候,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桃馊プ非蟮模駛€鬼精靈,總難得到;而不經(jīng)意間,天上卻又掉下個林妹妹。”蔣勛功先生在這里所說的 “放下心中的景點”,本身就堪稱格言。話語雖不多,告訴我們至少兩條哲理:一、享受了過程中的樂趣,其實也就享受了人生;二、人算不如天算,不必過于執(zhí)著于某個目標。看后,我們真有醍醐灌頂之感。
蔣勛功先生在 《閉上眼睛都是人》中還為那些不能頓悟其中奧妙而回頭是岸的人們診察了心中的病根之所在: “人活著客觀上是為自己活著,怎么做,如何幸福都是自己的事,如同鞋子合不合腳,自己感受,因為你的鞋子是你穿,不是別人穿?!笨春?,我們不禁感嘆:原來,我們中間許多人這么執(zhí)著于對名利的追求,其實何嘗不是變成了只顧他人眼光、而罔顧自己感受的異化之人呢?蔣勛功先生對追名逐利者這種狀態(tài)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我們身邊活生生的異化現(xiàn)象,從而也警醒我們自己,切莫也成了這樣的悲劇人物。
古人說: “急流勇退,謂之知機。”蔣勛功先生對那些在名利面前能夠急流勇退的人,表現(xiàn)出了某種程度的欣賞。他在 《皇帝總是愛新裝》一文中指出:“有自知之明的人會急流勇退,見好就收,至少會收獲個好心情。放棄不僅僅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涵養(yǎng),一種膽識,一種勇氣。沒有想有,有了更想有,迷茫往往使得自己無所適從?!蔽覀冊谖恼轮?,是否看到了遠古時代道家的某種生存智慧了呢?
蔣勛功先生還在 《不等吃飽就離席》一文中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在逆境中愈挫愈勇精神可嘉,而在鼎盛時的急流勇退尤可貴。見好就收,不是要結(jié)果實時花自然的凋謝,而是不管結(jié)果的預(yù)見提前謝幕。不等別人翻臉,不要功成名就,就隱姓埋名,告別喧囂繁華……華麗轉(zhuǎn)身??此朴掴g,實是明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選擇了這樣?得理時饒人,勢頭上使勢而不盡勢,就把遺憾留在心中,方便帶給人家,收獲了更多,得到了意外。這等于開了弓的箭,使幾分力全在于自己。選擇寂寞,選擇包容,管不住自己是無論如何辦不到的。誘惑無處不在,何況一些事還順理成章。”看到蔣勛功先生的這段話,我們想到了古人常說的那句話: “功成身退天之道?!辈贿^,蔣勛功先生在這里更進一步地提示我們:“功成”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其實把握不好的原因就在人的欲望上。對于那些欲壑難填的人,“功成”其實是遙遙無期的!古人還說過: “物禁大盛?!笔Y勛功先生對欲望過盛者的提醒,實與古人有戚戚焉!因此,我們在蔣勛功先生的文章里,常常能夠看到遠古的某些哲理閃爍其中。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功成名就了,我們應(yīng)該具有什么樣的為人態(tài)度呢?蔣勛功先生在書中告訴我們:功成名就了,我們?nèi)匀灰驼{(diào)和謙卑。
蔣勛功先生在 《假如楊志不賣刀》中指出:“一個人在順境時容易感覺良好,而良好的感覺又可能催生欲望的膨脹,容易忘乎所以,肆無忌憚。有些人一旦擁有權(quán)力,完成了從奴隸到主子的蛻變,就有可能比主子還知道威風,判若兩人,今非昔比,等于屁眼上插蒲扇——起漩窩子風,不得了,一覽眾山小,唯我獨尊。有些人自恃有才,目中無人,出風頭,好賣弄,不知天外有天。權(quán)、才容易使人麻痹,不能自省自律。種種粗俗表現(xiàn)恰恰暴露出致命的弱點,不堪一擊,有時候不擊自倒。烏云遮不住太陽,冬天阻止不了春天的腳步。暫時處于劣勢,卻使人清醒,絕地反擊。縱然有了作為,也會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低調(diào)是主調(diào),謙卑成永恒。如果這樣,總會讓人立于不敗之地,而這一點又是處于優(yōu)勢的人難以做到的?!痹谶@里,蔣勛功先生把那些成功之后就忘乎所以的人的靈魂剖析得無處遁身,頗有淋漓盡致之勢;文章進而提醒我們,居功自傲,不僅使我們失卻了人的本真,而且還成為失敗之父。對于那些執(zhí)迷不悟的人,這不啻于當頭的棒喝!
說到這里,有些人或許會想,蔣勛功先生難道是勸我們大家隱居深山、不食人間煙火嗎?那自然不是的。各位可以讀一讀蔣勛功先生在 《吃得咸,看得淡》中的一段很精彩的論述:
“成功在于努力,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只有吃得咸才會霸得蠻,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奮力拼搏,志在必得。不吃得咸,就有可能半途而廢,打退堂鼓,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瞻前顧后,顧慮叢生,許多事可望而不可及。但是,許多的事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你是努力了,也盡力了,但有時候的努力了不一定事事成功。我們必須作成功的打算,但必須要有失敗的準備。這就謂之看得淡。如果說吃得咸是一種精神的話,那么看得淡就是一種風范。只有看得淡,在當失敗挫折來臨時,不至于束手無策,手忙腳亂,難以自制??吹玫⒉皇菍κ〉恼\服,而是再做努力的準備。既然失敗已經(jīng)遭遇,不可避免,必須坦然面對。既然不可改變,那么總有教訓(xùn)可以吸取。輸了不認輸,還有下一次。見過行進在公路上的重車上坡嗎?有時一次沖不上去,那么就退下來,甚至退遠一點,一加油,就上去了。人何嘗不是如此?經(jīng)歷失敗,萬念俱灰,信心全無,缺乏勇氣,那只能如此而已。如果退一步,再鼓足勁加油,沒準就能到達勝利的彼岸。人要吃得咸,才不至于輕言放棄,百折不撓,鍥而不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有了這種精神當然會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但同時又要看得淡,才不至于自受其累。既然遭受挫折和失敗,也能盡快走出籠罩的陰霾,開創(chuàng)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天地。結(jié)果固然重要,成功令人羨慕,但過程必不可少,挫敗也有精彩。”
“吃得咸,看得淡”,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生活辯證法:在工作中,在事業(yè)上,我們自然要有遠古儒家的那種發(fā)憤圖強、竭力追求;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知道,人是有局限性的,我們還應(yīng)該有遠古道家的那種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有了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的一生,必會精彩有余!
總之,讀蔣勛功先生這本散文集,讓我們在入乎其內(nèi)、感受人生五味、品鑒人性之深邃的同時,又去追求那出乎其外、超凡脫俗的人生藝術(shù)境界,從而使我們?nèi)玢辶暳暃鲲L。讀后,我們的感覺是:心靜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