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民順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外語系,廣東廣州510303)
要而言之,“敘事倫理”是在承認敘事是一種交流行為的前提下,用來指稱作者和讀者在敘事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倫理交流行為。敘事分為“故事”與“話語”,或者“內(nèi)容”與“講述”,即敘什么事與怎樣敘事;自然,敘事還涉及讀者的閱讀;因此,“敘事倫理”至少有三個研究取向:故事層面的倫理,話語層面的倫理以及閱讀倫理[1]196。另外,托多羅夫曾說過:“敘事一直都是一種挑選”[2]54敘事作品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結果,對敘事作品“故事”和“話語”兩個層面的挑選,都必定會體現(xiàn)作者的價值取向及情感態(tài)度。換言之,不同的價值取向及情感態(tài)度一定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故事內(nèi)容及表達方式。故而也可以這么說,敘事倫理是指敘事主體在敘事過程中對敘述內(nèi)容及敘述形式的選擇所體現(xiàn)的價值取向和情感態(tài)度。
索爾·貝婁(1915—2005)197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繼??思{和海明威之后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其創(chuàng)作黃金時期的作品包括《離別黃屋》、《如煙往事》、《莫斯比的回憶》①這三部優(yōu)秀短篇小說。這幾篇回憶性質(zhì)的故事,通過主要人物一生的種種經(jīng)歷,探討了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作者讓敘述者進入主人公的心靈世界,以輕松風趣的筆調(diào)敘述其如何心平氣和地面對過去:對歷歷往事的難以釋懷、對親情友情的魂牽夢縈、對是非成敗的慨然評斷。主人公深情的回憶以及敘述者從容的敘述使主人公人生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得以構建與闡釋,同時,作者的價值取向與情感態(tài)度也得以逐漸呈現(xiàn)。通過對敘事對象的選擇、提煉與把握,作者積極的、肯定的、樂觀的人文主義敘事倫理得到了完美的宣示。
本文參照敘事學相關理論,立足于文本,探討在這三部短篇小說中,作者的敘事倫理是如何操縱并融入故事及其敘述的,重點關注故事層面。
“只有回首往事才能理解生活,而生活則需向前看?!薄藸杽P郭爾②
《離別黃屋》中的主人公老嫗海蒂已72歲,離婚后獨自生活在位于西戈蕪湖畔那所她服侍過多年算得上是上流社會婦女的英迪死后贈給她的“黃屋”里。一天晚上,她與鄰居羅爾夫夫婦倆一起喝了些酒,開車回家穿過鐵路與公路的平交道時,車沖到鐵軌上,受了傷住院治療,不得不考慮遺囑之事。一邊構想著遺囑,一邊回憶著流逝的日子,諸多往事宛如一幕幕電影歷歷在目。雖然一切已成過去,無可挽回,無法彌補,她卻在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審判所里,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心平氣和地去接受,似乎對自己的一生有了大徹大悟之感,對黃屋、對一件件往事依依不舍,頓時有了活下去的強烈愿望。
在故事中,作者通過第三人稱敘述者呈現(xiàn)了海蒂的形象、品性與往事。例如:“不管怎么說鄰居們都喜歡海蒂。大家喜歡海蒂是不知不覺的。她身材高大,喜氣洋洋,胖乎乎的,像個‘活寶’......她夢寐以求的事就是被人看做一個粗獷的、經(jīng)驗豐富的西部女人。但是同時她仍然不失為一個上流婦女?!盵3]145-147“她的臉卻由于無緣無故的高興,咧著嘴笑而開朗起來。她不是那種整天愁眉苦臉的人。她帶有一種永遠折騰不死的表情?!盵3]157面對這樣一個滿臉喜慶、積極樂觀的人物形象,讀者應該會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喜歡上的。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人物形象融為了一體。
海蒂的品性,在故事中也得到了生動的呈現(xiàn)。例如:鄰居羅爾夫提到海蒂嗜酒時這樣說道:“海蒂和我一樣,錢不花光不會住手,如果西戈蕪湖變成威士忌的話,她會用最后的力氣砸跨她的老黃屋,用它造一個木筏。她會在威士忌上漂個沒完。所以談什么戒酒呢?”[3]155在回應英迪由于言語傷害她而道歉時,“海蒂總是做出一副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她會把那張長著鷹鉤鼻子和浮腫的眼睛的臉向上一揚說:‘我是一個基督教徒,我從來不記恨別人?!槐橐槐榈剡赌钪@句話,也就真的從心里原諒了英迪。”[3]161;“她曾經(jīng)傲慢地對英迪說過:‘我是一個基督教徒,我不會記恨人。’她就是這么一個人。”[3]183從其他人物的口中以及敘述者的肯定性議論中,一個很有個性的、同時也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教徒躍然紙上。其基督徒的品性及表現(xiàn)在敘述中得到多次的重復,作者的倫理觀了然其中。
在深情的回憶中,海蒂越來越覺得一件件往事就好像一幕幕電影展現(xiàn)在眼前。有失去的歡樂:“離婚以后,她和一個叫威克斯的牛仔相好......一個月他們到城里一次,租上一間屋子狂飲。”[3]147可是好景不長,后來“他在她的喊聲中走掉了。從那時起,她就再也沒有看見他?!盵3]183有干過的蠢事:“正是她自己殺死了她的狗里奇”[3]177有經(jīng)歷的困厄:晚上因喝了酒駕車出事后找人幫忙,“達利,我惹了禍了,幫我一把吧,我出了事啦?!盵3]148。有遭受過的屈辱:“在海蒂的自尊心上,她也留下了許多小小的創(chuàng)傷。英迪是把她當做仆人來對待的?!盵3]160有加給別人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當達利爬到海蒂的汽車保險桿下面的時候,肋骨上忽然一陣巨痛使得他喘不過氣來?!盵3]150;對與她相好了多年沒什么出息求她原諒的男人威克斯,她忍不住吼道:“你永遠別指望我會再給你個機會悔過了,滾出去!”[3]183類似的事情一般人都有可能經(jīng)歷,因此,讀者很容易感同身受。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者還讓敘述者進入主人公的心靈世界,讓其昭示相關的倫理價值。例1:“她進一步想,過去我盼著死,比現(xiàn)在盼得兇。因為我過去一無所有。當我頭頂上有了自己的屋頂?shù)臅r候我就變了?,F(xiàn)在呢,難道我一定得離開嗎?過去我以為瑪麗安愛我,但是她已經(jīng)有一個姐姐了。我以為海倫和杰里永遠不會丟掉我,但是他們甩開我走了?,F(xiàn)在佩斯侮辱了我,他們以為我再也不會好起來了?!盵3]175例2:“她自言自語說:上帝,我怎么辦呢?我殺了生,我撒了謊,我做過假見證,我陷到絕路里了。現(xiàn)在我還有什么辦法呢?沒有人肯幫助我。”[3]179例3:“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爛醉如泥了,她還在自個兒叨念:把上帝送來的東西接收下來吧,他給的禮物沒有一樣不是好壞攙和在一起的,他放債......今天晚上我不能把房子送給別人,我醉了,所以我需要它。明天呢,她答應自己,我要重新考慮,我要想出個結果來,一定要想出來。”[3]184-185例1一方面表現(xiàn)出其對來之不易的黃屋的難以割舍之情,一方面是對那種薄情寡義世態(tài)炎涼的譴責。例2表明其對違背宗教訓誡行為的誠摯懺悔。例3既顯示其宗教虔誠,又再次表現(xiàn)其對黃屋的依依不舍,想到來日不多,傷感不已。
從以上對該短篇故事層面的介紹與分析已然感受到:平常的主人公、平常的人生經(jīng)歷、平常的心思情愫,一切平淡如水,然而又充滿著人間煙火味、洋溢著世俗生活情趣、彌漫著人性之溫情,是那樣韻味綿綿、意蘊深長——這正體現(xiàn)了作為生活肯定者的樂觀主義作家貝婁在敘述對象選擇層面的價值取向與敘事倫理。
“記憶意味著某種救贖。從空白中找回記憶,而忘記那些希望放棄的?!?/p>
——約翰·伯格③“對于布朗博士來說,這是沉思的一天......在仍然是黑沉沉的屋子里,一個想法縈繞在腦際——它是一種感覺:時而清晰,時而又模模糊糊;時而內(nèi)容充實,時而又很空虛;時而是一個很重要的個體、一種力量、一個必要的存在;忽然間又什么也不是了。它是一個沒有圖畫的畫架,一個失掉鏡子的鏡框?!盵3]186這是《如煙往事》開篇第一段的前面幾行。布朗博士是該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位退休的生物科學家。在一個短暫的冬日,他躺在床上回憶往事,重新體驗對已故親人的愛。布朗家族成員移民到新大陸后生活變化巨大,但是他們身上仍然保持著猶太人的精神特征和價值觀念,追求著親情和友情。
第三人稱敘述者以布朗的心靈為載體呈現(xiàn)出布朗家族歷史中給布朗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涉及到親情和友情。通過回憶,對優(yōu)良品質(zhì)予以充分肯定?;貞浿饕菄@艾薩克·布朗和蒂娜·布朗兩堂兄妹展開。堂兄“生就作為一個男人,在直接《舊約》的意義上,就如落在那棵梧桐樹上的魚鷹生來就是在水中捕魚的一樣。當他初來美國的時候,他還是一個毛孩子,但是他從故土帶來的猶太人的尊嚴卻仍然很堅定強烈?!盵3]189;“他回想起四十年前有一次,艾薩克用古奧的神態(tài)說,布朗家族是納夫塔利④部落的后裔。
‘我們怎么知道的呢?’
‘從民族追溯到家族就知道了?!?/p>
布朗即使當時才十歲,也是勉勉強強地相信這種奇談。但是艾薩克用長者的、幾乎是叔叔的權威說:‘你最好不要忘記?!盵3]191-192;“當然啦,這個世界給與了他所向往的一切,這恰恰表明了他所要求的東西是適當?shù)?,也是適時的。這同時還說明他對生活的理解是多么驚人的準確?;蛘哒f,《舊約》、《猶太教法典》、波蘭猶太正教的力量是不可抵擋的?!盵3]204有關艾薩克堂兄的回憶表現(xiàn)了動人的同胞之情、民族歸屬的自豪感,也折射出來自猶太傳統(tǒng)文化所賦予的強大精神力量以及獨立于世的堅強意志。
同樣,在有關蒂娜堂姐的敘事中,既感受到蒂娜的意志,又體會到猶太人家族成員之間的血濃于水的親情:“任何人都動搖不了蒂娜的意志。......她認為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采納別人的意見?!盵3]197;在她彌留之際,她怨恨未息地要艾薩克給兩萬元見面費,但真到了見面時,“蒂娜對艾薩克說:‘不要錢,我不要,你把媽媽的戒指拿去。’布朗博士深為感動,想要領悟出究竟什么是感情。它們是多么好!它們又是為了什么呢?!......人類的面前擺著光明的前景,他們可能——請你注意是可能——最終通過他們的可能——又是可能——,是神授的天賦,理解他們?yōu)槭裁椿钪?,為什么生和為什么死。”[3]225-226顯然,除了蒂娜的意志和親情,布朗博士的回憶中也彰顯了典型的貝婁式追問或創(chuàng)作追求:活著是為什么?
故事中還有一件令布朗博士記憶深刻的事情:為了買下鄉(xiāng)村俱樂部,在幾位親人因不愿冒風險臨時退出后,艾薩克鼓起勇氣籌措十萬元交給了經(jīng)辦人伊爾金頓,而后者沒給擔保書、沒給收據(jù),也沒說遵守諾言,“他僅僅與艾薩克握了握手,把他送上汽車。艾薩克驅(qū)車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平房書齋里。整整兩天過去了,到了星期一,伊爾金頓打來了電話。他說羅布斯縣的董事們接受他收買財產(chǎn)的出價。停頓了一下,他又說,君子之間的信賴與體面用書面的東西是代替不了的?!盵3]202敘述中,“君子”與“信賴”、“體面”并置,構成了一幅清晰的君子圖像,自自然然地,作者的倫理理念滲入在其中。
根據(jù)以上引文與分析可以說,該短篇故事層面的選擇及敘述與貝婁的猶太裔背景及其敘事形態(tài)完全一致:猶太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與倫理意識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但其作品的敘事并不是直接關聯(lián)到猶太民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所謂宏大敘事,而是從個人的、家族的、文化的日常生活事件出發(fā),關注現(xiàn)實社會以及整個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發(fā)展前景。在這里,記憶釋放出某種救贖能量。
“歷史敘事不‘再現(xiàn)’(reproduce)其所形容的事件;它只是告訴我們對這些事件應該朝什么方向去思考,并在我們的思想里充入不同的感情價值。”
——海登·懷特⑤
懷特所謂“歷史敘事”理應涵蓋一切有關個體的、群體的、家國的過往事件?!赌贡鹊幕貞洝分械闹魅斯仟q太裔思想家維利斯·莫斯比博士,他的回憶內(nèi)容豐富,涉及到二十世紀一些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為了緩和回憶錄的嚴肅成分、增添一些風趣幽默,莫斯比敘述了一個身份復雜、經(jīng)歷復雜、充滿喜劇性的人物勒斯特加挺的悲歡離合以及他一輩子對生存價值的追求。在遭遇了一連串打擊與失敗后,他終于獲得了尋常意義上的成功。敘事進程中,嵌入了一些場景以昭示人及人類社會的弊病,提及并評述了一些重要人物與事件的成與敗、是與非。
對西方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現(xiàn)的人的異化,對人及人類社會的種種丑陋現(xiàn)象,貝婁一直予以極大的關注,并有精辟的認識,這一切在該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對人類邪惡的抨擊:“鳥兒叫得正歡,咴,咴,布啾—咴。它們正忙著干博物學家們說它們要干的事。叫聲暴露出它們不顧一切地互相殘殺、弱肉強食,而這只有在人類——愚蠢的人類——聽起來才以為它們天真無邪。我們覺得一切都那么天真——因為人類本身的邪惡是如此可怕。啊,太可怕了!”[3]297有對人類社會消極負面的譴責:“強迫人執(zhí)行的任務,強制人對事物所做的理解,毫無人性地讓人承擔義務,這一切使人變成畸形。人類需要干這些不得不干的事情,因此變得丑陋不堪。這個人成了間諜頭子,那個人成了劊子手?!盵3]327也有對人性本質(zhì)的訴求:“一種最獨特的、機靈的、饑餓的、雄心勃勃的而且會傷心的動物,以為自命為‘人’,就可以不再是自己的本來面貌了。歸根結底,他怎么給自己下定義是無關緊要的,要緊的是他的本質(zhì)?!盵3]303。
對故事中提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評述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態(tài)度和立場、公平正義與良知。例如:“法國人由于一九四〇年法國衰退時期的大崩潰,由于他們?nèi)狈娛路矫娴哪懧远鵁嶂杂趶V泛勾結,同時對廣泛的驅(qū)猶運動卻無動于衷(當時丹麥人,甚至保加利亞人都反對驅(qū)逐猶太人),最后更由于它們蒙受了被同盟國解放的恥辱,他們大為惱火?!盵3]300;“莫斯比十分用心地研究了桑塔雅納、馬爾勞克斯、薩特、羅素伯爵和其他人的回憶錄。不幸的是,沒有一部是可以信賴的或者是前后一致的好作品......比如說薩特要求俄國人用原子彈轟炸美國的太平洋基地,因為美國現(xiàn)在被人認為壞透了。他還鼓吹黑人殺掉白人。好一個講道德說仁義的哲學家!再說羅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一個和平主義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就敦促西方消滅俄國?!盵3]319
故事中有關勒斯特加挺的敘述占了大部分篇幅,對這一人物諸多層面及種種遭遇和追求的敘述似乎是莫斯比回憶的重點,也是整個故事的主結構。例如:“講求效率是他做人的風格——表面上是行動,決心,但他制服不了自己的無能,無能在他的內(nèi)心顫抖著。錯誤的職業(yè),錯誤的選擇,錯得真夠慘。但是他卻仍然堅持著?!盵3]305;“勒斯特加挺的日子越過越局促,可他就是不認輸......重建是一項了不起的大生意。人們破壞了一個社會,消滅了一部分人口;那么,再動手干起來。重新發(fā)財。勒斯特加挺也許覺得,憑他是個猶太人,有權利在德國經(jīng)濟起飛中發(fā)一筆大財?!盵3]309;為了發(fā)財,勒斯特加挺要在美國的親人湊錢買一輛卡迪拉克汽車運到法國販賣,但由于政策、機遇等主客觀原因陰差陽錯,汽車撞毀了,差點連命都沒了。后來帶著理想的激情去了南斯拉夫,但幾個月后重新出現(xiàn)的時候,“樣子很可怕。他掉了不下五十磅肉。被太陽曬得黑黑的,滿臉皺紋。衣服臟臟的,兩眼紅腫?!盵3]319;五年之后,莫斯比再見到勒斯特加挺時,“他又神氣十足了,而且又胖了起來。......‘好極了,一切都和過去不一樣了。我很幸福,百事亨通。娶了老婆,有了孩子?!盵3]321簡要的引文呈現(xiàn)出了一個身份復雜、經(jīng)歷復雜、頗具喜劇性的人物。
身為思想家的莫斯比,其回憶有廣度,更有深度。通過他對人性及人類社會丑陋弊病的反思與鞭笞,對人性善良本質(zhì)的訴求與希冀,對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及事件的客觀評判,以及對個人成敗得失的正當表述,作者的敘事倫理導引讀者朝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并由此賦予讀者以正確的倫理意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
“作品的意義就是對意義的尋覓。”——托多羅夫[2]146
敘事是要體驗過去,要追尋所敘之事的意義。述說過去這一過程本身或許就是一篇小說敘事的根本目的與意義,因為經(jīng)驗世界就存在于敘述話語之中,因為“敘事小說可以幫助塑造讀者情感、自我和生活觀,發(fā)展其道德意識,幫助其理解‘怎樣度過一個善的人生’,并提高其道德意識和靈活度?!盵1]168故事敘述既構建了人物之所憶、所想、所感,也在人物所憶、所想、所感的同時構建了自身。
貝婁相信人生的價值,是一個積極的、肯定的、樂觀的人文主義者?!峨x別黃屋》、《如煙往事》、《莫斯比的回憶》這三部短篇,如其長篇一樣,體現(xiàn)了主人公在混亂無序的現(xiàn)實世界中對人生價值與生活意義的追求與尋覓。這些短篇均為回憶性的故事,有關個人的、家族的、文化的,而回憶性敘事為重新衡量各種經(jīng)驗的倫理取向、價值判斷及情感態(tài)度提供了可能。小說敘事主體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選擇并恪守的敘事對象、敘事立場、敘事原則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強烈而明確地折射出其作為生活肯定者的樂觀主義之敘事倫理。本文的探討表明:《離別黃屋》、《如煙往事》、《莫斯比的回憶》這三部短篇小說在敘事倫理的故事層面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共同特征:
首先,故事主人公均為長者,除了閱歷豐富、充滿對人生的種種感概與感悟,長者也是人類經(jīng)驗與智慧的傳承者,長者的人生經(jīng)歷、是非成敗、喜怒哀樂均可為后來者鑒。這是對長者的價值肯定。其次,均以人物心靈為載體,體現(xiàn)出敘事與意識之間的辯證互動:敘事展示出人物變幻不定的內(nèi)心歷程以及人物在更寬泛意義上對場景、事件、他人和自己的認知和情感立場如何豐富了這些內(nèi)心歷程。這也是貝婁敘事作品的重要特征:重內(nèi)心探索而輕情節(jié)安排。再次,均以普通人、普通事為敘述對象。貝婁小說幾無所謂宏大敘事,他關注的就是普通人與普通事,因此,其作品具有很強的個體性與日常性。這是對人的價值及生活的肯定。又次,故事分別是有關個人的、家族的及文化的,但作者的敘述顯然超越了個別的范疇,其對人生價值及生活意義的追求具有普適性,因而也具有形而上的特征。最后,均以積極肯定的倫理取向、價值判斷及情感態(tài)度來提倡優(yōu)良道德、追求真善美,以輕松風趣的筆調(diào)來敘述大寫的“人”:人的七情六欲、人的是非成敗、人的喜怒哀怒——人的一切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生活。
概言之,貝婁繼承和弘揚了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關注普通人、關注人的本質(zhì)屬性、關注人的日常生活、關注人的心靈世界、關注人的價值王國;本文探討的這三部短篇小說宣示了作者積極的、肯定的、樂觀的人文主義敘事倫理。
注釋:
①此三部短篇小說中文譯文出自《索爾·貝婁全集》第十卷,宋兆霖主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②③轉(zhuǎn)引自《敘事》(中國版)(第二輯),唐偉勝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61頁.
④納夫塔利:一個希伯來部落的祖先,雅可布的第二個兒子.
⑤轉(zhuǎn)引自《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張京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71頁.
[1]唐偉勝.敘事倫理:故事、話語與閱讀[J].敘事(中國版):第二輯,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196.
[2]茨維坦·托多羅夫.散文詩學——敘事研究論文選[M].侯應花,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54.
[3]宋兆霖.索爾·貝婁全集第十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