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濤
(宿遷學院外語系,江蘇 宿遷223800)
預制語塊改善詞匯石化的效應優(yōu)勢
馮 濤
(宿遷學院外語系,江蘇 宿遷223800)
分析詞匯習得誤區(qū),指出預制語塊是改變詞匯習得僵局的關鍵。占自然話語70%的預制語塊融合了語法、語義與語境的優(yōu)勢,從認知、文化、心理、神經機制多學科視角下全面分析,發(fā)現以預制語塊為習得單位對于改善詞匯習得石化現象有明顯優(yōu)勢。
預制語塊;詞匯石化;二語習得
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這一術語由Selinker于1969年在劍橋國際會議上提出,并在1972發(fā)表的論文中進行全面闡述,成為二語習得的重要理論?!独饰恼Z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認為,石化是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有時出現不正確的語言特征永久地成為一個人說或寫一種語言的方式,比如發(fā)音、詞匯用法和語法的各個方面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會成為固定或僵化。”二語詞匯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石化。本文是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研究的,英語詞匯石化有兩個方面:數量上,學習者詞匯量不再增加;質量上,關于每個個體詞的知識停止增長。詞匯石化特點表現為:(1)錯誤對等;(2)以偏概全;(3)文化誤解;(4)“一邊倒”現象。[1]
預制語塊(prefabricated chunks)又稱詞塊、詞匯組塊,Altenberg和Granger發(fā)現大約70%的自然話語是由預制語塊構成的。[2]Wray將詞塊定義為:“一串預制的連貫或者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以整體形式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可直接整體提取使用?!保?](P9)Lewis將詞塊分為四類:(1)聚合詞(Polywords);(2)習慣搭配(Collocations);(3)慣用句型(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4)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4](P89-94)
中國的大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時,認為詞匯就是成千上萬個零散的單個詞語,英語學習主要內容就是背單詞,背單詞更是幾乎成為詞匯學習的全部任務。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1-4冊所列單詞量遠遠高于短語,據此,英語學習者更加錯誤地認為背好單詞就等于完成了英語學習任務。這是對詞匯錯誤的理解和界定。
中國大學生要參加CET-4、CET-6考試,詞匯書成為必備資料,學習者通常按字母排序順序背單詞,這類學習者的詞匯書往往有共同的特點:順序排列在前的字母所在頁被翻頁頻繁,而剩余部分則嶄新未碰。對于詞匯的學習,學習者只是花大量時間機械地記憶,只滿足于單詞的拼寫和最基本的語義,不考慮外延、語境、搭配等情況。需要英語輸出時,學生往往拿出電子詞典或手機查出詞目、語義極其有限的詞條等,結果遺忘明顯,詞匯習得效率低下。
中國的大學生英語詞匯習得陷入了一個僵局,即投入多,受益少。表現為兩個方面:(1)學習者投入大量的金錢購置學習用具、學習資料,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習詞匯,但是習得效果甚微;(2)學習者經過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表面上看,詞匯量似乎得到了提高,但要進行口語表達、寫作等輸出時,學習者難以抉擇,詞匯匱乏,提取量極低。
要打破這種僵局,提高英語詞匯習得效果,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詞匯概念。Redman給詞匯重新下定義:“詞匯不僅僅是指單個的詞,而合成詞、短語、甚至句子也可以是詞匯表中的詞匯項,詞匯法認為詞匯是許許多多詞塊的集合”。英語的語言交際并不是僅僅通過單詞和固定短語進行,絕大部分是通過預制語塊而實現的。因而必須培養(yǎng)預制語塊意識,以預制語塊作為英語詞匯習得單位能夠從認知、文化、心理、神經機制等多方面改善詞匯習得石化現象。
對于詞匯的石化現象研究,過去幾十年,學者們都是借助于對中介語的研究來探討石化問題,其中包括對詞匯石化的研究,這限制了詞匯石化研究及改善策略的視角。[5]事實上,認知、文化、心理等因素都會導致詞匯石化,而占自然話語大約70%的預制語塊集語法、語義、語境為一體,正是研究緩解詞匯石化的突破點。筆者從認知、社會文化、心理學、神經學等多學科視角下,經研究發(fā)現,預制語塊對克服詞匯石化現象有明顯優(yōu)勢。
(一)改善認知石化 認知語言學特別強調語言和體驗、認知間的關系,Sweetser(1990)明確指出語言形成于認知。[6]Lakoff&Johnson(1999)將體驗和語言都納入到認知體系中,認為客觀世界是人們體驗和認知的基礎,認知是人們對客觀世界感知體驗過程,語言是對客觀世界認知的結果。[7]
人類認識理解世界是從基本層次范疇開始的,這可以提高人們組織和處理相關信息的效率,進而形成原型?;緦哟问侨祟愑變簳r期最早也是最自然習得的范疇。幼兒教育者教幼兒作畫時,往往會用幼兒習得的基本層次詞匯這樣表達:“我們先畫一棵大樹,再畫一些小花和一只小狗……”,而不會具體說明畫哪種樹或花,也不會具體說是哈巴狗還是薩摩犬。這些基本層次的詞匯往往成為中國學習者二語輸出時的選擇對象,即需要表達具體或復雜的英語詞匯時,學習者往往從認識到基本層次提取詞匯,從而造成選詞不當的石化現象。如“車”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的解釋為:“陸地上有輪子的運輸工具”。漢語在高位層次到低位層次會大量使用“修飾語+中心概念詞”,如“小汽車、自行車、公交車”等。但是中國學生往往都以“car”來代替各種“車”的表達,這就犯了詞匯石化中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錯誤。
以預制語塊為詞匯習得單位可以緩解認知石化現象。預制語塊是可隨取隨用的現成表達,可作為整體取出運用。如以上有關車的表達以“drive a car”、“ride a bike”、“take a bus”、為記憶單位,需要表達“駕車”、“騎車”、“坐大巴”等語義時,可以快速準確提取出二語詞匯信息。這是因為以上語塊本身均具有語法規(guī)則,并且語義表達時,語境立即呈現,學習者有感知經驗,故便于記憶掌握,而不會牽強地去尋找動詞與car的搭配,從而減少此類石化錯誤的發(fā)生。
(二)建立文化適應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因子,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說過,在語言的總領域里,反映文化最明顯的一個層面是詞匯。[8]東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詞匯習得中的文化盲點會造成英語詞匯習得的阻礙和困難,有些詞匯具有特定的隱喻意義或象征意義,學習者缺乏對相應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就無法準確理解詞義,而造成誤解和誤用。如英語中有這樣的表達:“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個幸運兒)。英語國家中,人們愛動物,喜歡養(yǎng)寵物,狗通常被視為家庭成員,對狗感情深厚。語塊“l(fā)ucky dog”表達出對他人的贊許和羨慕之情。而中國文化中,狗通常表示卑鄙、令人厭惡的人或物,許多跟狗相關的表達都是貶義詞,如:走狗、狗腿子、狗仗人勢等。詞匯習得中,簡單地將“dog”與“狗”等同起來,則會引起文化誤解錯誤,貽笑大方。
以富涵文化背景知識的預制語塊為習得單位,則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此類錯誤。許多英語預制語塊反映了某種文化觀念,學習者看到這些語塊自然有探究語塊背后故事的愿望,預制語塊所承載文化背景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達到掌握語塊、靈活運用的目的。如“Pandora’s box”和“Helen of Troy”,字面意義分別為“潘多拉的盒子”、“特洛伊的皇后海倫”,學習者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識后,掌握其隱喻意義分別為“災難的根源”、“紅顏禍水,傾國尤物”。學習者對這些語塊印象深刻、記憶牢固。通過這些預制語塊,學習者不但了解到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而且還拉近了習得者與英語國家的社會心理距離,從而緩解學習者的心理焦慮,進一步建立學習者的自信心,學習者對英語文化的接觸、適應、接受和趨同程度日益提高,順利建立文化適應。
(三)避免心理回避 心理學上講,為維護個人自尊、保護自我價值,人遇到困難都有躲避或簡化的心理,二語習得中,學習者也有這種心理,會使用回避和簡化的策略?;乇墁F象由Schachter首先提出,她發(fā)現以漢語和日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使用關系從句的錯誤相對較少,原因是他們回避使用關系從句。[9]學習者拒絕或保守地使用不太熟悉的詞,如拼寫難的詞,語法和語義特征不明確的詞等,這是負面的有意回避。學習者還傾向于使用那些籠統(tǒng)地用在大量語境中的詞,而忽略語域限制和搭配制約,這實際是學習者面對具體或繁雜英語詞匯而采用“保險策略”的一種簡化?;乇芎秃喕际窃~匯石化的表現。
預制語塊有固定的語法結構、穩(wěn)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huán)境,是語言的半成品,它融合了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語義、句法和語用等關系,也是語言儲存和輸出的理想單位。[10]預制語塊詞頻高,形態(tài)、語音信息、語義和語境基本匹配,這些為學習者爭取了反應時間,語塊豐富的語義和具體的語境匹配使其形象、具體,便于記憶;需要二語輸出時,預制語塊所需的處理代價小,無需學習者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考慮語法規(guī)則等繁復問題,便于提取使用。這些特點使得預制語塊成為習得者避錯心理引導下最簡單、高效、正確的習得傾向,可以避免因回避和簡化引起的石化,從而實現流利表達。
(四)調用二語神經機制 神經語言學家們發(fā)現,母語習得和二語習得會分別調用大腦中不同的神經機制。中國學習者在英語詞匯習得過程中會調用習得漢語的神經機制,而無法激活英語的語言心理結構,故而導致詞匯習得的石化。
許多研究表明,熟練的雙語者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會產生相同的腦區(qū)激活,而沒有二語經驗的人在這一腦區(qū)不會產生或較少產生激活。[11]因此,語言熟練水平會影響語言加工的腦功能區(qū)域,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對于腦區(qū)域激活作用突出。預制語塊詞頻高,結構相對固定,易于理解,整體存儲和提取,學習者對其熟練程度較高,因而能夠更高程度激活二語詞匯加工的腦功能區(qū)域,二語輸出則更加接近目的語。二語加工的腦功能區(qū)域被激活,二語心理結構自然被激活,二語習得過程中,中國學習者漢語神經機制參與相應減少,英語詞匯習得神經機制調用率提高,石化程度相應降低。
綜上所述,集語法、語義、語境于一體的預制語塊是克服英語詞匯石化的關鍵。認知角上,預制語塊可以緩解學習者從認知的基本層次提取詞匯而引起的用詞不當錯誤。社會文化上,預制語塊有助于學習者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歷史、社會習俗,避免因文化誤解而造成的詞匯石化,同時幫助學習者建立文化適應,促進理解、交融。心理上,預制語塊符合二語習得者的心理詞匯需求,可避免因回避引起的詞匯石化。神經機制方面,預制語塊的高詞頻性使習得者對此熟練程度高,從而激活英語習得腦區(qū)域,減少漢語神經機制參與而引起的詞匯石化。經跨學科全面科學地分析,以預制語塊為詞匯習得單位優(yōu)勢明顯,可以改善二語詞匯習得石化現象,提高二語習得效果。
[1]馮濤.大學英語學習中詞匯石化現象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1,(4).
[2]Altenberg,B.& Granger,S.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Make”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
[3]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4]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5]黃紹勝.英語詞匯學習中石化現象的認知語義分析[J].外國語文,2009,(4).
[6]Sweetzer,Eve 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CUP,1990.
[7]Lackoff,G.& M.Johnson.Philosophy in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8]愛德華·薩丕爾.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中譯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9]Schachter,J.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1974,(24).
[10]龍紹赟.預制語塊的提取效應優(yōu)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4).
[11]毛偉賓,顧維忱.關于二語習得關鍵期的腦神經語言機制研究及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12).
H319.34
A
1003-8078(2012)04-0081-03
2012-04-17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4.29
馮濤(1977-),女,江蘇洪澤人,宿遷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
江蘇省宿遷學院科研課題SLA中石化現象研究,課題編號:2012ky39。
責任編輯 張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