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維維 孫敬東 徐龍華 袁志章
(江蘇省泰州市蔬菜辦公室 225300)
泰州地處蘇中地區(qū),種植紫茄歷史悠久。隨著設施蔬菜的發(fā)展,我市春提早茄子栽培面積逐年擴大,致富了一方百姓,但茄子的土傳病害已逐漸成為我市茄子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絆腳石。據(jù)報導,嫁接技術可有效遏制土傳病害,獲得穩(wěn)產(chǎn),為此我們以實施市科技項目為載體,積極引進了高抗茄子土傳病害的野生茄子超托魯巴姆和托魯巴姆,以其作為砧木和優(yōu)良品種田中福龍進行嫁接栽培,總結摸索出適宜本地的茄子嫁接關鍵栽培技術,并在生產(chǎn)上加以推廣應用,現(xiàn)將該項技術介紹如下。
日本野生茄子托魯巴姆對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和根結線蟲病4種土傳病害達到高抗或免疫程度;根系發(fā)達,植株長勢極強,莖及葉上有少量刺;種子極小,不易發(fā)芽,在生產(chǎn)上應用較多。超托魯巴姆在原有的抗病基礎上提高了抗寒能力,擴大了應用的時間和空間區(qū)域。接穗采用泰州地區(qū)栽培面積較大的品種田中福龍,具有產(chǎn)量高、著色好、果皮黑亮、口感佳等特點。
采用冷床育苗方式。砧木應比接穗提前播種28~36d(浸種后直播提前36d,催芽后播種提前28~30d)。根據(jù)大棚早春茬栽培的時間要求,砧木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種,接穗于10月上中旬播種。如播期不當會影響嫁接工作的正常進行。
選用未種過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園土和充分腐熟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按體積比6∶4配制營養(yǎng)土,同時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再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各100g,過篩拌勻。
砧木種子出芽比較困難,生產(chǎn)上常采用藥劑浸種催芽,將種子放在100~200mg/L赤霉素溶液中,再加入2倍清水,混勻后放在陰涼處浸種3d,然后用清水沖洗后移入濕紗布,在25℃條件下催芽7~9d。整個催芽過程中要保持較高的濕度,每晚用涼水沖冼1次,待大部分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接穗種子只需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h后即可播種。
播種前苗床要分次澆足底水,并撒施一定的墊底土。播種后蓋土厚0.8cm,同時覆蓋新地膜,搭建小拱棚保溫保濕。砧木667m2用種量約25g,接穗為50g。
砧木在播種后3h,如小拱棚內(nèi)氣溫超過33℃,需覆蓋遮陽網(wǎng)或草簾適當遮陽降溫,防止高溫燒芽。出苗80%時揭除地膜,確保一次性齊苗,齊苗后通風不宜過早、過急。砧木長至3片真葉時移苗入缽,并加強肥水管理。嫁接前7~10d逐漸降溫控水煉苗,提高嫁接苗的抗植傷能力。接穗苗按照常規(guī)育苗管理進行,嫁接前7~10d合理降溫、控水煉苗。
嫁接前,砧木苗要先澆足底水,確保高濕。選用薄形刀片和1.5~2.5mm粗的竹質(zhì)牙簽若干根備用,同時備好遮陽網(wǎng)等苗床物資。嫁接時間選擇在11月中下旬,最遲不得超過12月上旬。嫁接常采用插接法,即在砧木苗有5~6片真葉、莖粗4.5~5.5mm,接穗苗有2~3片真葉、莖粗1.5~2.5mm時進行。確保所選砧木和接穗苗均無病菌感染,嫁接時先將接穗苗的子葉割去,并在其下方把莖削成長5~7mm的半圓楔形接口,砧木留下1片真葉在地上4~5cm處用刀片平切去掉莖上部,選用與接穗莖粗細一致的牙簽微斜著扎孔,扎孔深度以扎透莖的另一側表皮為準,再將接穗插入扎孔并插緊即可。全部嫁接操作過程必須在大棚內(nèi)完成,并注意清潔衛(wèi)生,防止病菌感染,做到隨嫁接、隨噴水、隨覆蓋棚膜遮陽閉棚。
嫁接后4d內(nèi)應用無滴膜和遮陽網(wǎng)全封閉遮光保濕防曬,以后看天看苗調(diào)節(jié)遮光度,直至10~15d后適應正常環(huán)境再揭除遮光物。溫度管理上,白天保持20~25℃、 夜間18~20℃。 嫁接后5~7d結合補水每667m2用綠亨天寶葉面肥20g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g,兌水50kg噴霧。嫁接后及時摘除砧木上的葉片和側芽。
待嫁接苗含苞待放時即可定植。定植時要確保嫁接口在地表以上。
定植后要密閉保溫,促進緩苗,緩苗后溫度應較緩苗前適當降低。切忌大水漫灌,濕度較高時盡可能加強通風排濕,以減少發(fā)病機會。茄子喜光,光照不良易產(chǎn)生畸形果,因此要及時揭膜透光。定植后澆足水,一般在門茄坐果前不澆水,以后追肥澆水主要視植株的生長狀況來定,一般隔水追肥1次。冬季和初春溫度低、光照弱,因此從茄子開花結果期開始進行葉面追肥,每隔半個月左右噴1次0.2%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等微肥。
嫁接茄子生長勢強,砧木會萌發(fā)新的側枝,應及時摘除,防止消耗營養(yǎng)影響茄子生長,同時還要及時清理底部老葉和無效枝。實行雙稈整枝,當主干達到40cm左右時,確定兩個生長健壯、長勢一致的側枝作為結果主枝,同時抹除多余側枝。結果主枝上的側枝處理方式視植株長勢而定。若植株長勢較旺盛,則全部摘除;若植株長勢較弱,則留1片葉后摘心。采摘門茄時應將門茄以下的葉片全部除去,采摘對茄后,對茄以下的葉片也要全部去除,果實上面的葉片不可摘除。待主枝坐住7~8個果后即可摘心。宜選留健壯側枝結果。
為防止茄子落花落果、促進果實膨大,可選用2,4-D或防落素蘸花,提高坐果率。
茄子為嫩果采收。采收時期不僅影響茄子品質(zhì),也影響其產(chǎn)量,特別是門茄,如果采收不及時就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發(fā)育。茄子萼片與果實相連處的白色或淡綠色的環(huán)狀帶已趨于不明顯或正在消失,則表明果實已停止生長,應及時采收。一般開花后25d左右就可采收。
茄子病害主要有黃萎病、褐紋病和綿疫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白粉虱和斑潛蠅。茄子黃萎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治,褐紋病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防治,綿疫病可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劑700倍液或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可噴施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防治;蚜蟲、白粉虱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可用20%斑潛凈(阿維·殺蟲單)微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