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修華
(南通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除了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慕虒W法也對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政治學原理的教學研究中,許多學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了一些值得重視的教學法。下面先對這些教學法進行梳理、評析,然后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體會,提出自己關于政治學原理教學法的思考。
近年來,相對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法,學界大致提出了七種新的政治學原理教學法。一是“讀寫議”教學法?!白x寫議”教學法即指導學生讀書、寫作、討論相結(jié)合一種教學方法。胡國利、王秀芬認為這種教學法可以改變傳統(tǒng)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拓展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1]二是生態(tài)教學法。郭淑清、范麗娟認為教學要注意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與社會系統(tǒng)的平衡,也就是說,要使學生的學習與政治社會動態(tài)相連,達至教與學、學與用之和諧。[2]三是多元互動教學法。張荊紅認為教師、學生、課件等多元教學要素互動,可以更好地挖掘有限的教學資源,引起教與學的共振,實現(xiàn)教與學共同提高的愿景。[3]高麗、張鳳艷、李見恩認為通過聯(lián)系學生自身、社會現(xiàn)實、國家大事、國際政治等進行教學,能使政治學原理的教學更富有時代特征和生活氣息,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4]四是研究式教學法。賀先志認為選用啟發(fā)式、發(fā)現(xiàn)式、案例式、模擬式、實踐教學式、問題診斷式等研究式教學方法,可促進教學相長,建成精品課堂,保障學生成才。[5]五是PBL教學方法。鄒衛(wèi)中認為PBL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討論式授課,相較傳統(tǒng)教學法,可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6]六是案例教學方法。蔣永甫在討論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的政治學教學方法時,提出應強化案例教學,加強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7]趙華認為,由于政治學概念很抽象,難于理解,所以需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政治生活,加強案例教學。[8]七是圖表教學法。田正利認為結(jié)合教材和學生實際,采用圖表和列表兩種方式,精心組織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9]
綜合觀之,學界關于政治學原理教學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價值:一是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主要體現(xiàn)在“讀寫議”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PBL教學法之中;二是超越傳統(tǒng)講授教學法而提出的新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啟示。歸納出來的教法相對傳統(tǒng)的講授教法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價值;三是大部分新教法都不再是單純的操作方法,而是一套由認識論和方法論構成的教法體系,使得其科學性和可信性都有所提高。比如生態(tài)教學法、多元互動教學法、“讀寫議”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PBL教學法都有完整而獨特的認識論基礎;四是很多教法的提出都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結(jié)果。比如生態(tài)教學法,其認識論來源于社會生態(tài)理論,教學過程控制受益于管理學,而教學氣氛營造則借鑒于社會心理學之人際關系理論;而多元互動教法、研究式教法、圖表教法等也都有類似的多學科投射的痕跡。
盡管學者們的成果有其重要的價值,但也有一些疏漏之處,主要有三點:一是有忽視傳統(tǒng)講授教法的傾向。即使采用新教法,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生動性,并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恐怕也難以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深入理解政治學原理中的概念、范疇和規(guī)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和講解;二是過度采用新教法可能難以保證教師講解的時間。作為一門課程,政治學原理的課時安排是有限的,案例、討論、互動等安排過多,教師講解的時間可能就得不到保證;三是過于追求、迷信新教法,可能會導致教師忽視自身理論素養(yǎng)的提高和備課的重要性。無論采用什么教法,教師自覺提高理論修養(yǎng)和加強備課都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
在梳理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身政治學原理的教學體會,提六點有關教法的思考就教于方家。
一是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學理論修養(yǎng),并提高備課的水平。政治學原理的主要內(nèi)容來源于政治哲學,因而教師在講授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還要把講授內(nèi)容與歷代政治哲學家的相關論述聯(lián)系起來,這樣可加深學生的理解。而這就要求教師本人熟悉政治哲學史及各個時代政治哲學家的相關著作。然而教師有這個閱讀積累,還只是把內(nèi)容講到位。若要真正到位,尚需在上課前進行精心的備課,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
二是要重視對基本概念、范疇和原理的講授,保證講授時間。講授的時間不能保證,講授的效果不到位,新教法所提出的讀寫議、生態(tài)教學、研究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就失去了基礎,方法再好,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不反對在教學中適當使用新穎的教法,但是反對一味強調(diào)新教法而忽視,甚至放棄傳統(tǒng)的講授教法。如果教師的理論修養(yǎng)好、講得生動,傳統(tǒng)的講授法并不可憎,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配合講授進程,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政治學名著及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根據(jù)授課的進程,要求并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政治學名著,對拓展學生政治思想的廣度和深度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如何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很有講究。政治學的很多名著是外國人寫的,比較晦澀,翻譯過來后往往由于中外語言文字的意義差異而更添閱讀的難度。如果選擇難度過大的書,學生難以看懂或者干脆放棄,就實現(xiàn)不了閱讀教學的目標。因而在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應盡可能選擇學生能看懂的,而且數(shù)量也不宜過多,兩三本即可,因為學生在同一個學習周期,除了上政治學原理這門課程,往往還有許多其他課程需要上,其時間比較緊。講授專制政治與人治時,可以讓學生看吳思的《潛規(guī)則》和奧威爾的《動物莊園》,吳思和奧威爾的這兩本書既生動易懂,又不缺少深度,適合學生閱讀;講授民主政治與法治時,可以推薦學生看洛克的《政府論》(下篇),這本書比較經(jīng)典,篇幅不大,也不太難懂。不要過于擔心學生看書少,如果你的教學效果足夠好,使學生對政治學感興趣,他們就可能會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xù)關注和閱讀政治學著作。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著作讀后感的寫作,以提升閱讀的效果。
四是講授時要聯(lián)系政治社會即時發(fā)生的案例。政治學原理是一門隸屬于社會科學的課程,它與社會和政治的即時關聯(lián)非常強。因而在講授這門課的時候,可以結(jié)合鮮活的例子來講授,增加授課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幫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
五是要安排專門的時間進行討論和答疑。在教學周期開始,就要鼓勵學生多思考,遇到疑問及時提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每次課結(jié)束時都要留5到10分鐘給學生就所疑進行提問。而且每個教學周期還要根據(jù)閱讀和教學進程安排三次左右的討論和答疑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消化所學內(nèi)容,比較順暢地推進教學進程。至于討論和答疑的具體組織形式可與學生協(xié)商后確定。
六是要鼓勵學生適度參與政治生活。政治學原理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提升他們的公民素質(zhì)。而這又不是光靠課堂教學就可以做到的,還需要引導學生理性參與社會和政治的實踐。在當前的條件下,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和社區(qū)的志愿團體,認真對待班級、學院、學校和社會的選舉活動,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提升其公民意識水平和參與能力,為我國民主建設的推進培育社會支持力量。[10]
教法的研究對提升政治學原理的教學水平和效果,進而推動公民文化理念的傳播具有重要價值。由是觀之,對教法的研究就值得政治學原理教學共同體努力推動。
[1]胡國利,王秀芬.政治學原理課程“讀寫議工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讀與寫雜志,2007,(10):62-63.
[2]郭淑清,范麗娟.生態(tài)教學模式在《政治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1):104-105.
[3]張荊紅.論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在政治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49-52.
[4]高麗,張鳳艷,李見恩.動態(tài)教學法在《政治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6,(4):33-35.
[5]賀先志.研究式學習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7,(9):130-131.
[6]鄒衛(wèi)中.PBL教學法在政治學原理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評價[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12):60-61.
[7]蔣永甫.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如何加強政治學教學[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2):61-62.
[8]趙華.政治學原理教學改革探析[J].中外企業(yè)家,2011,(10):213-214.
[9]田正利.圖表教學法在政治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法學教育研究,2011,(1):189-201.
[10]冉亞輝.公民道德教育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