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山東威海 264209)
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李秀芬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山東威海 264209)
在我國,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實踐教學更多地流于形式;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仍然是法學專業(yè)教學的基本模式,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學管理者沒有對實踐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xiàn)在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太少。增加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考核模式,是法學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出路。
實踐教學;教育理念;教學計劃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社會科學,法學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性[1]。近年來,許多人開始關注法學本科實踐教學。學者們針對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議。然而,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并未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觀[2]。其根本原因是法學實踐教學的理念和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重視,實踐教學時間少[3]。增加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考核模式,是法學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出路。
教學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文件。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總的方向和總的結構,并對有關學校的教學、教育活動、生產勞動和課外活動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guī)定學校的學科設置、各門學科的教學順序、教學時數(shù)以及各種活動等。因此,從教學計劃中,可以看出相關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的基本方式。
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專業(yè)的教學計劃為例,馬列等通識教育課程為48學分;專業(yè)必修課程68學分,其中專業(yè)基礎課程36學分,專業(yè)主干課程32學分;專業(yè)選修課程32學分;實踐性課程15學分。共計163學分,即修滿163學分方可畢業(yè)。在專業(yè)必修與專業(yè)選修的52門課程中,幾乎全是理論教學。而實踐性教學的課程只設置四門,即畢業(yè)實習(8學分)、畢業(yè)論文(6學分)、軍事技能訓練(1學分)、法律實務講座(1學分)。從該教學計劃中可以看出,法學專業(yè)的實踐課程確實太少。在僅有的四門所謂的實踐課程中,由于畢業(yè)論文通常是理論性的文章,再加上畢業(yè)實習往往流于形式[4],使得整個法學專業(yè)教學計劃中的實踐教學缺乏系統(tǒng)的、科學的設置[5]。由于教學計劃中沒有對實踐教學做出具體規(guī)定,因此在計劃執(zhí)行中無論怎樣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都不會產生實際效果,都只能流于形式。
這樣的教學計劃,既不符合教育部的相關規(guī)定,也不利于提高學生應用與解決法律實踐問題的能力。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和專業(yè)介紹》中有關法學專業(yè)的規(guī)定:“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討論、實習等,一般不少于20周。”2007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各高校通過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shù)等,賦予大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權。同時,將提高實踐課學分的比重。”因此,加強法學專業(yè)的實踐教學勢在必行。
重視與加強法學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是國外著名大學的通行做法。英國法學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術性基礎理論課,一般為3年;第二階段為職業(yè)訓練階段,時間為1年,由律師學院負責安排實用性課程,對學生進行法律技能的訓練;第三階段是實習階段,由律師事務所負責,實習1年。美國大學法學院學生是從學完4年大學本科畢業(yè)生中通過全國統(tǒng)一考試選拔,再學習法律,學制3年。美國法學教育十分注重實踐教學,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課堂教學以討論案例為主。國外法學實踐教學的模式值得我國借鑒。
造成我國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比較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教學計劃中沒有設置實踐教學的相關過程,其實質原因是教學管理者或組織者沒有對實踐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盡管受傳統(tǒng)的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教學模式的影響,再加上社會大環(huán)境以及師資力量的制約,使得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開展舉步維艱,但是,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當前,關鍵的問題已經不是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而是實踐教學的有無。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為,改革我國法學專業(yè)的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應當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改變我國法學專業(yè)過分重視理論教學的根本出路,首先是對教學計劃進行改革,增列實踐教學課程。
實踐教學課程不同于畢業(yè)實習。畢業(yè)實習更多的是學生主導的職業(yè)培訓行為,而實踐課程則是教師主導與管理的教學行為;畢業(yè)實習在社會相關單位進行,而實踐課程一般在學校進行。根據我國高校的辦學條件與師資力量,可開設“民事實踐”與“刑事實踐”兩門課程。
具體操作是:在教學計劃中,第七學期增列“民事實踐”與“刑事實踐”兩門課程,每門課程每周2學時;任課教師由各專業(yè)教師和法官、檢察官、律師共同擔任,每位教師主持一次或兩次教學活動;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由任課教師自主選擇;教學方式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討論等,其中以模擬法庭審判為首選。
由于學生人數(shù)通常較多,為提高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在模擬法庭審判教學中,建議學生以抽簽的方式選定教師和所扮演的角色。簡單地說,在第七學期,每個學生每周要參加兩次實踐課程的教學,而每次課程的內容又各不相同。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典型的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將大有裨益。
由于絕大部分高校法學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除了模擬法庭外沒有設置實踐課程,因此就談不上法學專業(yè)實踐課程的評價體系。隨著實踐課程的設置,其評價體系就急需建立與完善。一方面,應當將實踐課程列為專業(yè)必修課,實行百分制的考核方式,其成績由書面成績和現(xiàn)場表現(xiàn)各占50%構成。實踐課程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上課前的資料準備反映的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法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現(xiàn)場“辯論”反映的是學生綜合的反應能力和法律思維能力。因為法學實踐課程由多位教師主持,其總成績由各相關教師給出的成績相加而成。
“教書育人,恩澤千秋?!卑咐虒W法是被國內外公認為最有效、最成功的法學教學方法之一。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的課堂教學中使用案例絕大部分是在知識傳授過程偶爾使用或引用的“舉例性”的案例,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實施不僅要求教師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還需要教師具備優(yōu)良的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如果教師自身不具備法律職業(yè)實踐能力,沒有法律職業(yè)實踐經歷,要達到實踐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一句空話。從這一意義上講,實踐課程教學的難度與備課量要遠遠超過理論課程的教學。
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多是請行業(yè)領袖講學,美國大部分高校的法學院都聘請法官、律師、檢察官上課而不僅是純粹的在校老師上課。在我國法學專業(yè)的實踐課程教學中,也應當聘請富有經驗的司法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充實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全面提升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
[1]樊安紅.大學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不足與完善[J].傳承,2010,(7).
[2]李紅潤.法學理論中心主義——對我國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現(xiàn)狀的重新考察[M].綏化學院學報,2010,(4).
[3]董萬程.加強我國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思考[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
[4]蘇賀新.法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黑河學刊,2010,(3).
[5]任波.法學實踐教學探討[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Empirical Study for Law Students
LI Xiu-fen
(Shangdong University,Weihai Shandong 264209)
Empirical study has not been duly emphasized for law students in our country.Traditional theoretical lecturing is still dominating the education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law.The reason lies in the insufficient emphasis toward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Solutions can be found by putting more empirical study courses and changing the present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Empirical study;Educational theory;Teaching plan
G420
A
1008-2433(2012)02-0124-02
2012-01-15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
李秀芬(1964—),女,山東文登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