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惠 李 冰 董保芳
河南許昌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許昌 461000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對手術患者存在著心理的不良刺激和生理的潛在損傷。為此,我們根據(jù)患者的個體特性以及所實施手術的種類,將舒適護理融入到整體護理中,使其貫穿于整個手術期,有效的緩解了患者對手術的緊張恐懼心理和對圍手術期康復的信心,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F(xiàn)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03—2010-12在我院接受不同手術治療的296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152例實施舒適護理,另144例為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實施護理。干預組男70例,女82例;年齡7~78歲。對照組男68例,女76例;年齡8~79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方法如下:(1)術前舒適護理,贏得患者信任,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滿足心理舒適:術前1 d由巡回護士或洗手護士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耐心聽取和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尤其針對患者恐懼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的要求,針對性的給予疏導和解決。并教會其掌握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并告知患者其在手術室有護士陪伴他度過手術整個過程。避免了患者進入手術室有一種無奈、無助的心理。訪視結束后,矚患者好好休息,如有入睡困難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以促進睡眠。(2)術中人文關懷:有效的人文關懷消除了患者對手術室的陌生感及緊張感等負性情緒,使患者獲得安全,順利地通過手術?;颊呷胧中g室后,護士要熱情主動地與其交談,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及各種儀器設備,減輕患者對手術室的神秘感,讓患者精神放松。并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避免清醒時的尷尬與不適。還要注意對患者體溫的保護,保證患者感覺舒適。護士每項操作都要告知患者,并說明目的。麻醉時護士要守在患者的身旁,握著病人的手或扶著病人的身體,使患者有一種安全依靠感。因不同的手術常需要不同的手術體位,即要保證手術野易于暴露和方便操作,又要考慮病人的代償功能,體位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不能超越病人的代償能力。如:上肢手術時,上肢外展不得超過90°,以免損傷臂叢神經;需要截石位時保護下肢腓總神經,防止受壓;俯臥位手術時,應在胸腹部下放置枕墊,枕墊間須留一定空間,使呼吸運動不受限,確保呼吸通暢。小腿墊高,使足尖自然下垂[1]。擺放體位時不要過度牽拉病人肌肉骨骼,保持病人功能位。因麻醉后病人肌肉缺乏反射性保護,所以,在安置體位時應動作輕緩,協(xié)調一致,以防脫位和骨折。術中由于體位的不適或牽拉反應難以忍受時,可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還可根據(jù)手術情況適當按摩受壓肢體,減輕不適等。(3)術后生理舒適護理,減輕患者的痛苦:手術結束時,用溫水擦凈患者身上的血跡,并按摩受壓的肢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術后根據(jù)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可建議患者使用病人自控鎮(zhèn)痛(PCA),以減輕術后切口的疼痛。手術結束,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并認真與病房護士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注意事項等等。(4)術后隨訪:可在術后當日或幾日隨訪,了解術后切口疼痛、腸蠕動、切口愈合及有無感染,了解體位擺放是否引起神經肢體損傷,同時就患者現(xiàn)有的不適給予問候和疏導。了解患者對手術室的滿意度及意見,對照組144例,滿意86例,不滿意58例,滿意率為59.72%。干預組152例,滿意113例,不滿意39例,滿意率為74.32%。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x2=5.20,P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舒適護理符合“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護理需要,不僅可以改變護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建立新型的護患關系,而且對提高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疾病康復等具有積極意義[2]。
手術護理不再是簡單的操作配合,而是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全面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中,我們往往忽視了患者心理及生理的舒適的需要。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對舒適的感覺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將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患者,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也增加了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從而為手術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總之,舒適護理對手術患者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積極意義。不僅適用于手術患者,也應把舒適護理應用到各科室中去,給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
[1]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19.
[2]李艷紅.手術前后訪視在增進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3,25(7):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