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慶
(大連教育學院 離退休干部處,遼寧 大連116021)
2011年《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因而,應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種大語文觀的思想告訴我們,學習語文必須加強課內外的聽說讀寫和思維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下面,我們就從培養(yǎng)“四種能力”來談一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的教學內容?!睂懽趾妥R字密不可分,識字是寫字的前提。小學語文要加強識字教學,課堂上識字教學應該按照各學段的目標與內容,“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有些傳統(tǒng)的好的識字方法要繼承,如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學會偏旁部首進行歸類識字,形近字進行比較識字等。要激發(fā)一年級小學生的識字興趣,還可以用做游戲的方法識字,溫故知新,如開展拼字、拆字的游戲等。但小學生主要還應堅持讀文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并結合生活經驗來理解字意,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要教好拼音,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教會學生使用字典,借助工具書識字,理解詞意。教師在課堂識字教學中,一定要扎扎實實完成各學段的識字任務,如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 600個左右,這是有目標的識字量。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鞏固學過的字,并能運用課內學會的識字方法自能識字,鼓勵學生主動多識字,但不應有量化要求,也不允許考查,加重學生識字負擔,這是非目標識字。鼓勵學生多識字,可以掃除文字障礙,提前閱讀和習作。國外的兒童學習母語,只要短時間學會幾十個字母就可以進行閱讀和習作,有利于開發(fā)兒童的早期智力。而中國兒童需要用較長時間學會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才能進行讀寫,推遲了兒童早期智力的開發(fā)。課內外結合進行有目標識字和非目標識字,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新“課程標準”也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寫字質量普遍下降、寫字姿勢不正確、寫字習慣不好的問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具體措施和要求,如,“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薄耙谌粘鴮懼性鰪娋氉忠庾R,講究練字效果。”因此各學段要嚴格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進行寫字練習。在第一學段“掌握漢字基本筆劃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第二學段,“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第三學段,“硬筆書寫楷書,行楷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另外,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提出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要求。
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是教學重點,做到課堂上每篇課文的教學,該認的字要記牢,該寫的字要寫好,教師指導寫字要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通過一定數量的典型字揭示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如首先要依據教材的編排掌握構字能力較強的獨體字、典型的合體字,讓學生從中學習筆畫、筆順、結構特點、偏旁部首等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通過練寫字的實踐中感知掌握,教師可采用“比較歸類”等多種方法,做到指導一個字,帶動一類字。身教勝于言教,教師板書范寫和利用電教等手段指導寫字一定要規(guī)范、工整。多識字少寫字,如第一學段識1 600個字只學會寫800個左右字。這些字學生盡量在課堂上學寫好,教師課外只布置少量有針對性的(如個別較難寫的字)鞏固練習寫,絕對不允許帶有懲罰性的機械重復。這會使學生對寫字產生逆反心理。一定要少寫,寫好。
其他學段的寫字教學也須保證10分鐘的寫字練習,除了練要求學會寫的生字詞,還可以通過抄寫重點句子或自選喜愛的語句練寫字。閱讀課讀寫結合的“寫片斷”“小練筆”等,也應是寫字的練寫,要求學生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绷硗?,寫字課上還要指導學生寫好毛筆字。
學生寫字練習也不應局限在課內,要與課外練習相結合,但不是教師布置大量課外寫字作業(yè),而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寫日記,辦“手抄報”等,都要把字寫得規(guī)范認真,都當作寫字練習。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注意寫字姿勢。另外,把作文的書寫也要當做練字的過程。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展示讀書筆記、日記本、習作本、“手抄報”和書法展覽等,激勵寫好字,品賞祖國漢字的優(yōu)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睆男∨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是語文教育教學一個重要內容,而只有加強閱讀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課文學習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彼?,課內要通過對各種題材的文本,如詩歌、散文、應用文、文言文等閱讀指導,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懂詩歌、散文、應用文、文言文等各類題材的文章方法,使得學生在課外運用這些方法能讀懂各類文章?!罢n內學習得方法,課外閱讀求發(fā)展”是成功的經驗。這種閱讀方法不是教師對文本分析講解和閱讀知識傳授獲得的,是在教師的引領指導和點撥下學生鉆研文本,帶著問題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讀懂了課文,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學到了閱讀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內閱讀教學必須摒棄講讀法,提倡導語式和自讀式的教學法,把閱讀課上成語言文字和思維實踐訓練課。
在新“課程目標”中,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敝挥型ㄟ^大量的閱讀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學期只讀薄薄一本語文課本是難以培養(yǎng)起來的。閱讀教學一定要降低對課文內容理解的要求,不搞所謂分析深透,重點要指導讀書方法,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開拓閱讀資源,讓學生能自主讀到更多的好書,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讀書角”,學生們把自己的課外讀物帶到學校,放在教室后面圖書柜里,有專人負責,互相借閱。也可以每周或半月一次,組織同學相互交換課外讀物閱讀,使那些沒有錢買更多書同學也能讀到好書。教師還應當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或“朗讀背誦”等活動,激勵學生讀更多的好書。每個學生都應當養(yǎng)成“讀書動筆”好習慣,有“讀書筆記”,內容可以多樣,不求一致,憑學生興趣,或抄寫喜愛的詞句和片段,或寫“讀后感”,或寫“內容摘要”等等。定期展示,相互學習評比。這樣,課內外閱讀相結合,以讀帶動聽、說、寫和思維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里要提及的是,新“課程目標”中指出,“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边@樣,更加拓寬了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增加了非連續(xù)文本的閱讀,提出“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積極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平臺”,借助網絡,通過多種媒體學習語文。
新“課程目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倍皩懽髂芰κ钦Z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睆闹形覀兛梢钥闯觯囵B(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多么重要。提高寫作能力應做到三個堅持。
學生除了寫話課和習作課要用心寫好每句話,寫好每篇習作之外,在閱讀課上也要經?!靶【毠P”,如造句、寫“小片段”等。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課外勤練筆,如寫日記、寫“讀書筆記”、辦“手抄報”等。就像游泳運動員,只有每天堅持下水練,才能提高游泳的水平,單靠每學期課內寫十幾篇習作提高不了寫作能力。課外習作,一定要重視指導學生寫日記,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這樣,才能發(fā)現日常生活中很多有意義和有趣的事,拓展寫日記的內容。另外,要引導學生開拓視野,會寫各種內容和類型的日記,如寫“對比日記”,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生日、春節(jié)等都寫日記,進行對比,會發(fā)現每年過的不完全相同,由此會產生不同感受;寫“跟蹤觀察日記”,如記錄幫母親發(fā)豆芽的過程,春季選一種花連續(xù)觀察何時長出花蕾、何時開放和謝落;寫“習作素材日記”,開學初對一學期習作課要寫的習作題材內容了解后,針對有些習作題如《我看到的秋天》《可愛的小動物》等提前通過有意觀察、或收集有關資料寫進日記里,等上習作課時可以作為素材用上。對學生進行這樣具體的寫日記指導,學生會感到新鮮、有趣、有用,就會愛寫日記了。允許學生不拘形式地寫其他不同內容的日記,除了親歷實感,也可寫想象的日記等。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可以是好詞語或片斷摘抄、內容摘要、讀后感等,不強求一致。辦“手抄報”也是一種課外習作的好形式、好方法,學生自己收集資料、編排,是種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
寫作實踐應當注意兩點:第一,課內教習作方法,課外求發(fā)展,要根據各年段的習作目標要求循序漸進;第二,課外寫作實踐不能加重學生負擔,對寫日記、讀書筆記等不能提出過高量化要求,不搞“一刀切”,使學生產生厭寫情緒。
新“課程目標”中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彼裕曌鹘虒W不能只是在習作課進行,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通過對不同文體的課文學習和鉆研,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學習作者怎樣寫記敘文、說明文等,學怎樣取材、立意、構思,然后在習作課時指導學生運用這些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實踐,用通順的文字語言起草和加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課內外多讀書,在讀中學寫作方法,受到審美情趣的感染,會增加寫作實踐的興趣。另外,在閱讀中學習書面文字語言很重要,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記憶性語言訓練,選擇喜愛的詩文或片斷、詞語等背記下來,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在習作中能更好地去運用表達。
“用我筆寫我口”,就是說寫結合。兒童沒上學前,還沒學習書面文字語言,已經具有了聽說口語交際能力。說易寫難,所以第一學段的寫話課,一般應讓學生自己按照寫話的內容要求先練說一說,然后再把話寫下來。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習作課,也可以同學和師生之間先把要寫的內容說一說,相互交流,得到啟發(fā),然后再各自按照內容要求文通字順地寫出來。這就是運用口頭語言進行溝通的實踐訓練和運用書面文字進行表述實踐訓練有機結合。應特別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各抒己見,教師不能強求一致。習作中更不能寫假話、套話,文如其人,從小培養(yǎng)學生做有獨立主見、真誠的人,不做虛偽的無主見的人。
新“課程目標”在“總體目標”中強調,“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必須貫徹落實這個重要目標。所以,在習作中要“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寫作教學必須貫徹落實這個重要目標。教師在習作中要鼓勵學生個性化,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減少命題習作,多寫給條件習作和自我選題的習作,鼓勵學生在習作中自由表達,寫出自己的真實見聞、感受,還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展開想象、聯想甚至幻想,寫想象作文和科幻故事等,通過習作從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長期以來,小學生寫出來的很多習作空洞無內容,千人一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對他們觀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前邊已提及教師應通過指導課外寫日記等形式和方法,讓學生從小做生活的有心人,對校內外的學習和生活多觀察,多思辨,善于發(fā)現有趣或有意義事物,作為寫作素材積累下來,寫作時就不會再感到無內容可寫了。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內外發(fā)生的某一事物或現象進行討論、爭辯,提高觀察和思辨能力,這也是行之有效有價值的思維實踐。
新“課程目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笨谡Z交際不是個人說話,上口語交際課不能只是個人發(fā)言、講故事、演講等,而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敖虒W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彼?,上口語交際課,應當根據不同年段的要求和訓練重點,在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下,在口語交際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第一學段要讓學生做到會聽、愛說和敢問;第二學段,要讓學生做到能聽明白,能說清楚,樂于與別人交流;第三學段,要讓學生做到,聽能抓住重點,說能比較有條理地發(fā)表意見,稍作準備后能作短時的發(fā)言。上口語交際課應該做到幾下幾點。
根據不同的話題內容,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有了情境和氣氛,會引發(fā)學生進行的口語交際的興趣和欲望。如說一說喜愛的動植物,可以拿一個裝金魚的魚缸或一盆美麗的花讓學生觀察;說一說秋天的景象,可以用電教手段在屏幕上播放各種秋天的景物,或用秋色斑斕的圖片喚起學生對秋天美好的影象;說一說應當怎樣有禮貌接待客人,師生可以先扮演一下等等。
選擇貼近不學段兒童生活和感興趣的話題,不應局限課本上提供的話題材料。如城市和農村的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不同,教師可以分別編選一些貼近自己學生生活的話題上口語交際課,山村里的孩子沒進過幼兒園,沒法交流回憶幼兒園生活的話題,但可以交流喂養(yǎng)雞鴨等話題。
口語交際課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用語,講完整話,講普通話,禮貌用語,用詞恰當;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人云亦云,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在其他課上也能積極發(fā)言,在學校和社會活動中能與別人交流。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時時處處進行口語交際實踐。每天在各學科課堂上,教師都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和發(fā)言;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在家里經常有意地和孩子平等地進行各種交流,如談學習,講所見所聞和親歷的事情,讓孩子有禮貌地接待客人等。對那些靦腆和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要和家長相互配合進行心理引導,多給予鼓勵,使他們產生自信心,漸漸打開心扉,愿與別人交往。
我們要按照新《課程標準》,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改變封閉式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囿于只讀教語文課本,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在大語文觀指導下,給學生創(chuàng)造時時處處學語文的自由天地,課內外結合進行聽說讀寫和思維的實踐,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