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從框架理論看訪談節(jié)目中同聲傳譯的策略與技巧
王瓊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本文旨在討論訪談節(jié)目同聲傳譯的策略與技巧.通過對訪談節(jié)目語言特點的分析發(fā)現(xiàn):省略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文章在引介框架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案例來研究簡約策略在同聲傳譯中的具體運用.
同聲傳譯;省略;多任務處理模式;框架理論
學者G i l e在《口譯員與筆譯員培訓之基本概念與模型》)一書中表述了同聲傳譯的多任務處理模式,并同時指出,在實際操作中,譯員會根據(jù)當前時間點的要求,隨時調整處理能力在各項任務中的分配.因為只有保障信息的順利接受、分析和儲存,才能有高質量的翻譯.這也是為什么譯員應當積極主動的采用“省略”策略,節(jié)約處理能力以保證同聲傳譯能夠順利進行.
2.1 主持人語言的精簡性決定了省略策略的必要性
電視談話節(jié)目不同于廣播電臺的談話節(jié)目,它不僅通過語言傳播信息,更通過圖像傳播信息.而傳播學研究表明,“在人們從外界獲取的信息總量中,來自聽覺的信息僅占11%,80%以上的信息是通過視覺渠道獲得的.”這表明在時長有限的電視談話節(jié)目中,受眾專注于聽話的時間更有限,這就要求節(jié)目主持人的語言必須精練.
2.2 訪談節(jié)目的語速也決定了省略策略的必要性
不同的主持人和發(fā)言嘉賓會存在語速上的差異,但總體而言,訪談節(jié)目的語速偏快,這一點是共識.國際會議中,120詞/分鐘為比較常見的語速.而訪談節(jié)目的語速通常比這快得多,例如本文案例選取的材料語速在高峰階段可以達到290字/分鐘.
2.3 語言的冗余性決定了省略策略的可能性
根據(jù)傳播與信息理論,語言的冗贅對于應對噪音,確保交流可靠進行是至關重要的.據(jù)估計,書面的英文中存在50%的冗贅現(xiàn)象;在口語的表達中這個百分比還要更高,而實際傳遞的信息卻沒有增加.冗贅的優(yōu)勢在于意群之間的信息有著高度的相互聯(lián)系性,也就是說,一部分的信息損失或者曲解了,并不會對整體的交流造成干擾.
3.1 框架理論的起源與發(fā)展
1976年,學者C h a r l e sF i l m o r e建立起框架語義學理論,目的是介紹一種包含認知和互動框架描述的語言模式.根據(jù)這一模式,語言的使用者解釋其環(huán)境,表達自己的信息,理解他人的信息,并積累或創(chuàng)造其世界的內部模式.在這一過程中,強調“意識到語言社會功能的重要性,強調關注言語生成和理解過程的本質,以及強調說話內容和語境之間的關系”.
3.2 框架理論簡介及其對同傳的指導意義
所有的思維結構均含有固定的框架,任何一個框架成分都可以激活它所屬的那個框架.以“參加研討會”框架為例,當“研討會”激活了整個框架,框架中的一系列要素(如會場、議程、主辦方、主持人、發(fā)言人等等)就不言自明了.此外,每個框架內還存在各種次框架(s u b f r a m e).當認知主體無法從外界獲得充分信息填入框架內存在某些信息槽時,就會通過提供的依賴語境原型來進行“默認指派”,即給常規(guī)條件下的框架空位賦值.
因此,從“框架”的角度來看,理解認知意味著:選擇框架、從文本語句中收集證據(jù)、填補細節(jié)、默認缺失的標準細節(jié)、做出猜測和推斷、檢測和修正假設.這種共有的框架信息構成人際溝通的基礎.
3.3 基于多任務處理模式和框架理論的同傳策略
根據(jù)多任務處理模型,源語信息密度過大時,會對同傳譯員的處理能力提出很高的需求.根據(jù)“框架”理論,只需要提出框架的某些成分,就可以激活整個框架,由聽眾自動補足缺省信息.
因此,筆者提出在訪談節(jié)目的同聲傳譯過程中,譯員可以采用(1)概括,(2)指代和(3)省略的簡約策略.根據(jù)“框架”理論,概括是指在已有的框架基礎上,運用簡短的歸納性表達方式激活該框架,由聽眾自行補全信息.指代是指以代詞或名詞作為信息空位,由聽眾根據(jù)已經形成的框架賦值.省略是指在正在展開的框架中刪除多余信息,僅保留足以激活該框架的基本成分.概括與省略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以已經形成的框架為基礎,在減少冗余框架成分的同時又增補了歸納性的表達,而后者在減少冗余框架成分的同時不會增加新的內容.
下面我們從訪談節(jié)目的實際案例中看看以上策略的具體應用.本文案例均來自于C C T V經濟頻道的《對話》節(jié)目.
例1:林毅夫:是,那當然.有些地方去的時間就比較長一點,因為我從研究農村起家的嘛,所以到一個國家去特別喜歡到農村去看看農民,也喜歡到工廠去看看工人,那樣的話就比較長一點,有時候三天,有時候五天.
譯文1(未簡約處理的譯文,下同):Lin:Yes,sure.In some places I stayed longer.As my earliest study centered on rural areas,so whenever I visit a country(3,表示可以采取省略策略,下同),I would like to visit the countryside to see farmers and factories to see workers.In that case,I would stay longer in that country.Sometimes three days; sometimes five days.(1,表示可以采取概括策略,下同)
譯文2(經簡約處理的譯文,下同):Lin:Sure.In some places I stayed longer.As my earliest study centered on rural areas,I would like to visit the countryside to see farmers.I would like to visit the countryside to see farmers and factories to see workers.In that case,I would stay as long as three to five days in that country.
分析:在林毅夫的這段話之前,他已經提到自己已經去過四五十個國家,有的國家待的時間很短,甚至不到一天的時間.因此,在聽眾已有這一部分的信息的前提下,“所以每到一個國家”這個信息可以完全省略,而不會影響到激活相關激活框架的基本成分,即不會影響到聽眾的理解.在訪談節(jié)目中,由于發(fā)言的即興性質,語言組織多存在冗余現(xiàn)象,譯員可以主動采取概括策略,以提高譯文質量,如本例所示.
例2:陳偉鴻:其實馬丁先生我知道您25年前第一次到中國來,而且最近來中國的次數(shù)非常頻繁,據(jù)說去年一年就有四次.所以長城可能您已經不太愛登了,烤鴨已經不太愛吃了.那現(xiàn)在到中國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譯文 1:Marin,I understand that 25 years ago you visite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you have visited China very often recently.Last year alone,you have visited here four times.So you may not fancy about climbing the Great Wall any more,or eating roast duck any more. (1)Now,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e most in China?
譯文 2:Marin,I understand that 25 years ago you visite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you have visited China very often recently.Last year alone,you have visited here four times.So the Great Wall and roast duck are no stranger to you any more.Now,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e most in China?
分析:訪談節(jié)目中,發(fā)言人經常會做流水式的陳述,譯員如果跟得太緊,不僅會給自己造成額外壓力,而且容易受源語句式左右,影響譯文質量.“所以長城可能您已經不太愛登了,烤鴨已經不太愛吃了”——這些列舉只是為了闡述馬丁對中國越來越熟悉,所以沒有必要把原文的每一個字(如動詞“登”和“吃”)都翻譯出來,采用概括的策略不僅可以為譯員節(jié)約寶貴的時間和處理能力,而且可以改善譯文質量,使處理后的譯文信息更突出.
例3:剛才我注意到我們經濟學家對于中國熱的看法雖然有不同,但是兩方基本上都提到了一個中國制造.說到中國制造我們也會想到很多的貿易摩擦.
譯文 1:I noticed that our economists ha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hina Fever;however,both sides mentioned“Made in China”.Speaking of“Made in China”, we are likely to associate it with trade frictions.
譯文 2:I noticed that our economists ha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hina Fever;however,both sides mentioned“Made in China”,which is easily associated with trade frictions.
分析:譯員如果用代詞(包括關系代詞)或相關名詞作為信息空位,聽眾可以根據(jù)框架信息,做出默認指派,在這些空位中填充信息.
譯員應積極分析源語信息,積極運用框架理論,采取概括、指代和省略等簡約技巧來保障同傳順利進行,并且有效改善翻譯質量.
〔1〕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159-190.
〔2〕彭曙光.談節(jié)目主持的信息冗余度 [J].電視研究,2004(10).
〔3〕張維為.英漢同聲傳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4〕鄧海容[J].新聞記者,2007(10).
H 315.9
A
1673-260X(2012)10-0237-02
2010年度湖南省高等學校研究項目資助(10C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