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賈明陽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調查及相關對策思考
劉 剛,賈明陽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研究為主題,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各項因素指標進行數(shù)據采集,運用SPSS13.0等統(tǒng)計工具,對各項因素指標進行差異性比較與相關性分析,從而明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的總體現(xiàn)狀,提出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滿意度的思路與對策.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調查;思路與對策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文件著重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缺乏實效性.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和統(tǒng)一部署下,自2006年秋起,以提高教學實效性為指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新方案在全國高校全面實施.
五年來,新課程方案在高職院校的實施情況如何?能否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能否滿足高職學生自身成長和成才需要?以上問題的提出,凸顯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作為一種教學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對教育的要素、過程和效果進行價值評價的活動”[1].但是,鑒于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中,主要從領導機制、教學管理、教學條件、師資狀況、科研與教研等教學活動的主導方進行指標的設置與研究,而從教學活動的主體方(學生)本身方面設置指標并納入教學評價體系進行研究略顯不足.
現(xiàn)代教學從本質上而言,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有計劃的學習活動過程.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學生滿意度應該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的一個綜合性因素指標和主要依據.滿意度高,表明學生思政課認可度高,對思政課忠誠度高;反之,則表明學生對思政課認可度低,對思政課持抱怨態(tài)度.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學生滿意度”這一指標,進行教學效果的評價,有助于教師更加注重傾聽學生對于教學的意見,了解學生對于教學的需要,從而推動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推進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改進和提高.
為此,我們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調查為主題,以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典型個案,設計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該問卷涉及六個因素指標共38個項目,采用了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技術,運用5個變量分別表示從很滿意到很不滿意的滿意度的不同水平,運用5個變量表示從很重要到很不重要的期望值的不同水平,并對測評因素指標和項目進行調查統(tǒng)計.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全日制在校大學生,這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收回問卷916份,有效問卷817份,收回率達76.3%,有效率達89.2%.通過對所得數(shù)據資料采用描述統(tǒng)計、t檢驗、典型相關分析,得出了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的因素有六個 (含38個項目)即:課程價值、任課教師、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態(tài)度、教學效果.并以六個因素指標為主題對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現(xiàn)況及其相關性進行了分析.
在我們進行調查的817份有效問卷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總體平均數(shù)達到3.8498,高于滿意度理論上的中性值3.00,趨向于比較滿意,特別是因素指標“任課教師”和“教學態(tài)度”兩項高于4.00所代表的比較滿意值.但是“教學效果”和“教學形式”兩項偏低,接近于一般.以上數(shù)值說明: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應該是得到肯定的,得到了學生的較高認可.同時,我們也無可否認,學生對于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兩方面的滿意度是比較低的.這兩方面,應該成為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改革工作的突破口和關鍵點.
借助于SPSS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我們得出了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期望值總體狀況.學生總體平均期望值3.8470趨向4.00所代表的比較重要.這說明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性的認識和對教學本身的期望值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對于教學內容的期望值達到4.2486,超過了4.00所代表的比較重要,趨向于很重要.這充分說明:高職院校的學生是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的.
作為一種教育評價,“就是教育中的為教育而進行的評價,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2]其本身應該為教育而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滿意度評價可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自我調適、自我改進、自我發(fā)展.為此,我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各因素指標的滿意度評價,進行了頻數(shù)分析和綜合統(tǒng)計,在有效的817份問卷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滿意度各指標因素的總體評價中,表示“很滿意”的有74人,占總人數(shù)的9.06%;表示“比較滿意”的310人,占總人數(shù)的37.94%;表示“一般”的368人,占總人數(shù)的45.04%,是比例最高的.“不滿意”的57人,占總數(shù)的6.94%;“很不滿意”的8人,占總人數(shù)的0.98%,后兩項合計達到總人數(shù)的7.92%,接近8%.應該來說,“不滿意”的比重還是不小的.
另外,我們對“一般”的概念也作了一定分析,通過對學生的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與學生的期待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在教學內容方面,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回答不了學生的困惑.學生認為:當他們選擇“一般”時,表明上課與其聽教師講課還不如自己看書.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一般”滿意度應該是小于滿意度中性值3.00.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總體評價中偏向不滿意的比例實際就超出了50%,這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在“很滿意”一欄中,因素指標“任課教師”的有效百分比最大,達到23.01%;最低的是指標“教學形式”,僅有6.00%.第二欄“比較滿意”中,“課程價值”百分比最高,為46.02%;最低的“教學形式”為10.04%.在前兩項的百分比合計中,各因素指標有效百分比從高到低依次為:“任課教師”62.06%,“教學態(tài)度”54.96%,“課程價值”53.98,“教學效果”52.02%,“教學內容”43.94%,“教學形式”16.04%.
“評價作為一種反饋——矯正系統(tǒng),用于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上判斷該過程是否有效;如果無效,必須及時采取什么變革,以確保過程的有效性.”[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手段來認識、分析和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改革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以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的現(xiàn)狀分析為基礎,結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以“不斷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持續(xù)提升學生的滿意度,逐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為目的,提出如下對策:
目前,理論教學的主要途徑就是課堂教學.如何在現(xiàn)有的教學時空下,使學生學好,學夠,學得有用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改革的關鍵.我們認為,以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現(xiàn)實性、時代性和針對性為切入點,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精、要管用”的要求,本著“聯(lián)系實際,精化理論”的原則,注重能力培養(yǎng)、素質提升的教學內容專題化的教學模式應該成為我們“兩課”教學的有益嘗試.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教學內容專題化即如何實現(xiàn)我們的思政課教學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立足學生,貼近學生,尊重學生,將人才培養(yǎng)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著眼點和最終歸宿,以“讓學生愛學、會學、善學”和“讓理論入耳、入腦、入心、入行”為目標,積極構建“教師與學生雙向主體性交流”的教學模式.采用主題式、討論式、探究式等互動化的教學形式.“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多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勵”在教與學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平等、真誠、敞開的思想討論和心靈對話,使一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敏感的問題得到解決.讓學生上課“做得住、聽得進、想得通”,真正體現(xiàn)“德法兼修、情理并重、教養(yǎng)同程”,一定程度上改變“聽而難篤,受而不信,學而未修”的思政課教學窘境.努力提升學生對待課程內容的認同度和“內化度”.
“兩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點在于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的課程成績不再完全依賴于“老師給你多少分”,而是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的積累自然地得出課程成績,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來獲得學分.在考核體系設計中,將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既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通過實施過程化的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發(fā)揮考核的引導作用.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主體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1〕侯文光.教育評價概論 [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55.
〔2〕鐘啟泉.現(xiàn)代教育論發(fā)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483.
〔3〕[美]B·S·布盧姆.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5.
〔4〕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08.
G642
A
1673-260X(2012)01-0180-02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科學類(課題)項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研究——以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SK/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