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喆
(長春理工大學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22)
福澤諭吉的疑古思想
朱 喆
(長春理工大學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22)
疑古思想是福澤諭吉(1834-1901)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福澤的疑古思想源于他自身與生俱來的懷疑精神,因此充滿了十分濃厚的感情色彩。福澤認為疑古思想是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的核心動力之一,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必須具有充分的懷疑精神。由于福澤深受西方批判的歷史哲學影響,所以他的疑古思想中也存在著矯枉過正的局限。
福澤諭吉;疑古思想;懷疑精神;疑古過頭
力倡懷疑精神,是福澤諭吉治史的一大特色。他認為“文明進步的原因,在于人類不斷研究自然與社會現(xiàn)象的運作本質(zhì),而挖掘出其真理。西洋各國為什么會達到今日文明的境界呢!追本溯源,應歸功于‘懷疑’兩字。 ”[1](p166)可見,在福澤眼里懷疑已經(jīng)成了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之一。
福澤的疑古思想由來已久,早在其幼年就已初見端倪,福澤晚年回憶的一則童年逸事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埃ǜ桑┦?、三歲的時候,曾經(jīng)因為無意間踩到哥哥收集的寫有‘奧平大膳大夫’①奧平大膳大夫指中津藩主,福澤家隸屬的封建領主。名字的廢紙,結果被哥哥以‘有違臣子之道’的罪名狠狠地教訓了一番。”[2](p18)原本對一個孩子來說,受到來自長輩們莫名其妙的教訓是再習以為常不過的事了,可是在少年福澤這里卻得到了異樣的升華。“我雖表面認錯,但是心中卻很不服氣,‘這算什么事嘛!我又沒踩大人的腦袋,踩了一下寫著大人名字的紙又能怎么樣呢?’。從此以后,在我兒時的心中獨自思考,踩了寫著大人名字的紙就是有罪的話,那么踩了寫著神佛名字的御札又會怎么樣呢?我便在背人之處把御札拿出來踩了踩,結果也沒怎么樣?!裁匆矝]有嘛!太有意思了,我再把它拿到廁所去踩踩看,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一點害怕,可是后來就好了,到底也沒有什么報應’。于是,我暗自得意:‘還是我做得對,哥哥就是多事,根本用不著說那些多余的話。 ’”[2](p18)這種源于逆反心理的懷疑精神帶有很強的自發(fā)性和邏輯性,說明少年時期的福澤就已經(jīng)能夠用懷疑的眼光來審視世界了。
福澤的懷疑精神除了反對封建門閥制度以外,還具有很強的反愚昧的科學精神。福澤曾得意地回憶過自己 “偷換村里人祭祀狐仙用的道具”②福澤曾偷換叔父家和村鄰家供奉狐仙的神祠中用的御石及神牌,并以此來檢驗是否會為自己招來報應。的趣事用來證明自己不信神罰、冥罰一類的迷信,并強調(diào)自己“從幼年那時起,便不怕神靈、不敬神佛,一切卜筮算卦全不相信,至于狐貍附體之類的事更是從一開始就不相信。當時我雖然還是一個孩子,但是精神卻開明的很。 ”[2](p18-19)可見,科學的懷疑精神在少年的福澤身上就已開始生根發(fā)芽了。
有學者認為“福澤從小就具有不信迷信的精神,對所學漢學并不盲從,而是持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3](p102)福澤在少年時期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懷疑精神,此后一直貫穿其以后的整個學術生涯,并逐漸成為其史學理論的主要立足點之一?!案梢约捌渌髦螁⒚伤枷爰沂冀K把批判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作為自己的重要戰(zhàn)斗任務,在批判中傳播和吸取西歐近代文明。 ”[4](p48)從懷疑到批判,隨著年齡、學識、閱歷的不斷增長和提高,福澤的懷疑精神完成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質(zhì)的飛躍。
正如羅素所講,“知識中沒有絲毫能夠超越經(jīng)驗,然而有一部分仍舊是先天的,不是從經(jīng)驗按歸納方式推斷出來的?!盵5](p249)從本能認識而產(chǎn)生的懷疑精神,是福澤疑古思想的第一階段,可稱之為對客觀世界自發(fā)的反應。這時期的福澤從本能出發(fā),“把自己完全置于當時‘美德’對立面的位置上,這使他對近代文明有可能獲得比較明確的印象,對于周圍的現(xiàn)狀能有清醒的認識。清醒的認識是和懷疑的精神直接結合的,從這一意義出發(fā),福澤力圖把懷疑的精神倫理化?!盵6](p97-98)
福澤的疑古思想其實就是用懷疑精神來看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歷史問題,他認為“在相信的世界里有很多偽詐;在懷疑的世界里反而有很多真理。”[7](p123)反映到歷史哲學上,就是對歷史和歷史學的雙重懷疑。
福澤不僅使用疑古思想來研究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還將其發(fā)生的原因歸結為其締造者具有疑古思想。他相信“社會的進步也有賴于懷疑精神,由于懷疑販賣奴隸的不合理,托馬斯·克拉雷克森(ト一マス·クラレクソン)終于從根源上滅絕了這個天下最大的毒害。由于懷疑羅馬教會的教義妄誕,馬丁·路德隨即發(fā)起了宗教改革。法國人民因為懷疑貴族的跋扈,掀起了大革命。美國人民因為懷疑英國成法的合理性,獨立成功。 ”[7](p124)
對于發(fā)展中的歷史,同樣是其疑古思想所涉的領域?!凹词沟搅私裉?,西洋的各大學者仍然不斷地提出新的學說,啟發(fā)世人,把人民帶往更文明的境地。這些學者駁斥了看似亙古不變的古老學說,他們懷疑世俗的人們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古老習慣。在大家都把男主外,女主內(nèi)當作天經(jīng)地義的時候,斯奇亞魯特·米爾(スチュアルト·ミル)著《婦人論》,想要推翻這個萬古不變的習慣。英國的經(jīng)濟學家大都主張自由貿(mào)易,他們把自由貿(mào)易當成是世界共通的真理??墒?,美國卻有學者提出各國應該有適合各自的經(jīng)濟政策。(在西方)某個學說一經(jīng)提出,立刻就會有一個持相反觀點的聲音出來反駁,異說爭論層出不窮,從來也沒有停止過?!盵7](p124)福澤認為當時積極推動歷史前進的自由貿(mào)易、婦女解放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產(chǎn)生、發(fā)展統(tǒng)統(tǒng)都是拜疑古思想所賜??梢姡梢呀?jīng)開始把疑古思想作為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之一。
福澤疑古思想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以往既定價值觀的大膽挑戰(zhàn),這主要集中在對社會制度和歷史人物的研究上。他認為古代在刑法上極其殘忍的原因并非只在于君主的殘暴,而取決于國民的智愚。他認為“對待這種國民(愚民),一般的法律根本難以有效的實施。因此,這并非法律本身的過錯,實在是國民的風氣太差,其刑法亦只能殘酷?!盵8](p346-347)以此為基礎,他又為在歷史上一直以暴君形象蓋棺定論的織田信長翻了案?!爱斀竦娜毡痉蓸O其寬松,但三百年前的織田信長時代卻完全與之相反,甚至有因為一文錢而斬首的法令。信長未必不仁,當今的立法者也不見得仁義。只是由于三百年前的國民普遍胡作非為,故而才有了這只盜一文錢便斬首的酷刑?!盵8](p347)福澤從對古法的殘酷性產(chǎn)生懷疑著手分析,不僅解釋了古法殘酷的本質(zhì),又適時地為一些被后人誤解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平反,為還原歷史真相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對待歷史哲學時,福澤依然使用疑古思想進行判斷、研究。在本體論上,他提倡歷史進化論,反對靜止的歷史觀,他認為“尚古論者一味迷戀古風,竟不知前進之道,這實在太奇怪了。他們豈止不圖發(fā)展,有時甚至竟是發(fā)展的障礙。 ”[9](p347-348)在認識論上,他主張從整體上看問題,反對片面地以史學的道德功用作為評判事物的唯一標準。“其思想之愚似乎難以測定,實際上他們的思想極其簡單,甚至不知道數(shù)字統(tǒng)計為何物,不知通讀和漢的歷史,他們對歷史其實往往只記其所感之處,并以此判斷此善彼惡。這些人鼠目寸光,只盯住局部的善惡而無視全局的利害,在不知不覺之間自己已經(jīng)跌入迷途的深淵。這些只留心于所謂和漢歷史者,多為當年的儒生,唯古而信。”[9](p347-348)在方法論上,他認為歷史記敘應該以現(xiàn)實社會為出發(fā)點,為社會進步而服務。為此,他嚴厲批判了過去日本史家“唯古是從”的記錄風格。他指出“無論是記敘歷史,還是論說時政;無論是諫君,還是喻世,均將古人作為嘉言善行的標準而絲毫不言及當代之事?!盵9](p348)他還指出造成日本歷史編撰學片面追求形而上學,缺乏進取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史家過度地“唯古是從”。“孔子所謂達而不做、信而好古,這八個字被作為千古之訓,使后人自以為不效法古人者,即為學者社會的罪人。因此,史書中從頭到尾所記者,幾乎全部是景慕稱揚古人、古事、古物的內(nèi)容。漢代的史家仰慕三皇五帝,晉唐的學者效法漢朝,宋代以后的學者又羨慕唐代的盛世?!盵9](p348)在他看來造成日本史學發(fā)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史家缺乏大膽的疑古思想?!肮艜腥绱擞涊d,古今學者養(yǎng)成尚古思想亦絕非偶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若稱之為以腐儒之目而讀腐儒之書,亦未嘗過份。 ”[9](p348)
福澤的疑古思想是從歷史研究中原本客體的延伸體出發(fā),從大眾的普遍精神入手,開始研究“那些能夠激發(fā)人們對過去事實產(chǎn)生興趣的現(xiàn)在生活”[10](p2)的這種方式,使其具備了科學的研究對象;系統(tǒng)運用疑古思想研究專門的歷史和歷史學為社會服務,又使其具備了實踐主義史學的特質(zhì),成為了一種科學的史學理論。
福澤曾廣泛地應用疑古思想來研究歷史,達到以史為鑒的效果,為其啟蒙思想尋找理論依據(jù)。因此,這其中難免也產(chǎn)生了許多牽強附會、匪夷所思的疑古過頭的教訓。
3.1 脫離歷史背景,孤立地看問題。
福澤曾針對孟子的倫理學做出過如下批判,他認為“有人說,納妾是為了有后,孟子不是教導人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嗎?’對于提倡違背自然法則,倒行逆施的人,即使是孔孟這樣的人,也不必有所顧忌,應當視為罪人。娶妻而不生子,怎么就是大不孝呢?這真是故甚其詞,只要是稍具備人心的人,就不會相信孟子的妄言。所謂不孝,其實是子女做出了背理的事而使的父母身心不悅。毋庸置疑,在老人的心中當然是希望抱上孫子的,但是不能因為孫子誕生的晚了,就認為是兒子不孝。試問天下做父母的,哪有在兒子喜結良緣,獲配佳偶以后,因為恨他們沒有生孫子,而叱罵其媳,鞭笞其子,或者干脆以此為由不讓其繼承家產(chǎn)的?世界之大,卻也沒有聽到過這樣奇怪的人。這些實在全是謬論,更勿需辯解,大家各自捫心自問,其答案自知。 ”[7](p82-83)福澤從西方的人文主義出發(fā)否定以往歷史上的一些弊病,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脫離歷史背景全盤否定古人論點的這一做法又未免有失偏頗。理論若脫離了實際,則再好的理論也難免蒼白無力,這正是福澤在這個問題上所犯的錯誤。余以為:
第一、孔孟生存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的幾個時期之一,連年征戰(zhàn)使得士兵的數(shù)量銳減,一時間對男性的需求量倍增。
第二、“鐵器在農(nóng)業(yè)中的廣泛應用,男性在體能上的優(yōu)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使得女性逐漸失去了作為食物采集者時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盵11](p7-9)關于這一點,福澤也曾用自己的話給與過肯定?!疤煜虏豢梢蝗諢o男,也不可一日無女,他們在功能上是平等的。唯一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男強女弱,如果一個健壯的男子和一個女人爭斗起來,獲勝的肯定是男人?!盵7](p81)顯然,在處理婚后生育這一問題上,福澤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第三、早在遠古就遺留下來的悠久傳統(tǒng)?!熬蛢尚躁P系而論,中國文明如同其它所有文明,也存在著不平等。性別歧視從嬰兒一出生就開始,因為女嬰比男嬰更有可能遭到殺害?!袊膬尚圆黄降纫卜从吃谥袊霜毺氐氖澜缬^中;中國人認為世界是陰和陽這兩種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元素的產(chǎn)物。陰代表女性、黑暗、弱小、被動;陽代表男性、光明、強大和主動。盡管男性和女性相互補充、缺一不可,但女性天生就是被動的、順從的。幾千年來,男性道德家們從這一哲學命題出發(fā),詳盡地闡述了中國婦女應如何行事才算完全做到順從和被動。”[11](p71-72)重男輕女是我國古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孟子的觀點在當時來講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是符合當時的歷史發(fā)展潮流的。
讓以家庭倫理學見長的孔孟,擺脫早在商代就以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去提倡幾千年后才出現(xiàn)的男女平等,這簡直是強人所難。因此,福澤對孔孟倫理學方面的刁難,實屬疑古過頭所致。
3.2 忽視了史學以史為鑒的社會功用
“從古至今,在中國和日本就有許多勸人行孝的故事,這類著述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尤以‘二十四孝’最為著名。可是,這些書中的十之八九,不是讓人去做那些世間難以做到的事情,就是敘述一些愚昧可笑,背情背理的事情,以此作為世人行孝的典范。例如,在嚴冬中裸體俯臥在冰上,等待冰的溶解,這確是人們所做不到的。又如,在夏天里把酒灌在自己的身體上,以此來喂飽蚊蟲,以使其不能接近叮咬自己的父母。為何不將買酒用的錢來置辦蚊帳?這才是智者所為。再如不從事可做的勞動來奉養(yǎng)父母,到了無計可施時,卻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挖地活埋,像這樣的人和魔鬼、蛇蝎又有何分別?其傷天害理至極。前引‘不孝有三’的時候說明其不生子是為大不孝,現(xiàn)在卻又將生下的兒子親手活埋,到底怎么樣才算是孝行呢?這難道不是前后矛盾的妄言嗎?畢竟,這種關于孝行的說法,其真面目無外乎就是明上下之分,正父子之名,使兒子心甘情愿地任自己擺布。 ”[7](p81)以上是福澤用疑古思想分析了《二十四孝》中部分歷史故事的可信度之后,結合當時西方社會學的觀點對其內(nèi)容上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做法給出的批判。如果單就其故事的內(nèi)容本身而言,《二十四孝》確有很多邏輯上的錯誤值得商榷,可是為什么千百年來一直沒有聽到過有人對其發(fā)難呢?原因就在于《二十四孝》的旨趣并非在于記錄歷史故事,而是在于勸人向善,發(fā)揮史學的道德垂范作用,導正社會風氣。所以,作為一部勸人向善的歷史教材,檢驗他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看他是否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正如史蒂芬·霍金所指出的 “科學理論的檢驗是他預言實驗結果的能力”。這就是說,只要最初的想法和最后的結果能夠達成一致,那么這就是科學實踐的成功。遭到福澤嚴厲批判的“臥冰求鯉”的主人翁王祥,不但為周圍的鄉(xiāng)民做出了表率,而且還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普遍尊重,最后更被封至太尉,為后世樹立了忠孝的楷模。王祥形象的成功,說明王祥這樣的行為已經(jīng)被當時的社會所普遍接受,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樣,其作者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導正當時(元朝)社會風氣的目的。這就實現(xiàn)了其最初的寫作宗旨,因此是科學的。而作為其載體的歷史故事則完成了其以史為鑒的社會價值,所以福澤對其進行的批判未免矯枉過正,違背了其一貫奉行的實用主義史學經(jīng)世致用的原則。
另外,夸張,本就是一種常見的文學修辭手法,《二十四孝》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文學作品,能夠達到凈化人心的高尚目的,其內(nèi)容有一些夸張又有何不妥。如果后世讀者真的連這點判斷力都沒有,一味對其信以為真、盲目效仿,那么這些人才是褻瀆歷史的真正罪人,而不應該把《二十四孝》當作替罪羔羊。
由此可見,福澤這種始終堅持應用當時西方的先進史學理論來盲目批判中日兩國古代歷史學的作法,并沒有結合歷史背景對歷史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使理論脫離了實際,跌入了形而上的誤區(qū)。福澤這種背離歷史規(guī)律的歷史觀,完全是拜其自身過激的疑古思想所致。
[1]呂理州.改造日本的啟蒙大師·福澤諭吉傳[M].臺北:逺流出版公司,1993.
[2]福澤諭吉.福翁自傳[A].慶應義塾編著,福澤諭吉全集(第 7 卷)[M].東京:巖波書店,1959.
[3]減世俊.福澤諭吉的中國觀[J].日本學刊,1995,(1).
[4]卞崇道.福澤諭吉與中國現(xiàn)代化[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S1).
[5]羅素.馬元德譯.西方哲學史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6]鹿野政直.卞崇道譯.福澤諭吉[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7]福澤諭吉.學問のすすめ[A].慶應義塾編著.福澤諭吉全集(第3卷)[M].東京:巖波書店,1959.
[8]福澤諭吉.世は澆季ならず[A].慶應義塾編著.福澤諭吉全集(第6卷)[M].東京:巖波書店,1959.
[9]福澤諭吉.正直は田舍漢の特性に非ず[A].慶應義塾編著.福澤諭吉全集(第6卷)[M].東京:巖波書店,1959.
[10]貝奈戴托·克羅齊.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11]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七版修訂版)[M].吳象嬰,梁赤民,董書慧,王昶,譯.梁赤民,審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FUKUZAWA YUKICHI′S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ZHU Zhe
(Library,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22)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w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ts in Fukuzawa Yukichi′s thoughts of historiography.The origin of Fukuzawa′s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was the spirit of doubt,which gave birth to Fukuzawa′s childhood.As a result,it′s full of sentiment.Fukuzawa considered the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was the core force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The man who creating the history must be have enough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That was anti-feudalism drastically.On account of Fukuzawa was influenced by the west criticism philosophy of history,so his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also had too much one-sidedness of excessive 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and emotion.
Fukuzawa Yukichi;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the spirit of doubt;doubting antiquity thought overshoot
K091
A
1672-2868(2012)02-0109-05
2012-01-24
朱喆(1983-),男,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圖書館圖書管理員,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外國史學史。
責任編輯: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