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古琴堂
對于紅茶,我有愧對它的情結(jié)。其實在茶圈里,友人們已達(dá)到談紅茶便心生諸多感受的境界,而我很遲鈍,之前一味追求觀音的淡遠(yuǎn)清幽,這樣熱烈的形象于我似乎有些抵觸。
那日有幸與“無味”及友人相約泰元坊。聽到了那一席關(guān)于紅茶的感慨后,我決定以誠相待它。無味老師滔滔不絕的茶知識,讓人欽佩之致。如果我早一些時日看這本“葉怡蘭”著的《尋味·紅茶》,我就會早一些受到震撼,產(chǎn)生共鳴,更能體會紅茶予以人的是對生活的浪漫情懷與包容之心?!坝⒓t九號”算是我正視紅茶的一個開端吧。
關(guān)于英紅九號的出處,著實有些孤陋寡聞。在這里只描述它的外形。英紅即紅茶中的一類,曾有形容其外形用一芽一葉初展(或單芽)原料創(chuàng)制,品質(zhì)表現(xiàn)為外形秀麗、勻亮、湯色紅艷、香氣持久有花香、滋味嫩鮮醇濃甜爽,被譽(yù)為“金美人”。
攜帶回家多日,一直閑置于茶罐中,今日見陽光明媚,心中渴望一種濃郁的香,便想到了它。喝下的每一泡,心中蕩漾著特殊情節(jié),急切地想用粗拙的文字,留住心中這一刻的美。
為了欣賞茶湯,我挑了一套玻璃茶具,凈具后請出這位異國朋友,在見到它之前,我在腦海中反復(fù)瑕想。但不管我有多么大的想像空間,我還是被它的外形震撼了——
干茶:長長的、緊結(jié)的條索狀,足足有兩公分,這是我喝紅茶以來看到最長的葉。每一根粗細(xì)勻整,擺出不同的姿態(tài),有的如彎月,有的成S形,但是那樣的彎曲卻沒有帶著一絲東方的柔滑與圓潤,每一個姿態(tài)充滿著野性與陽剛。
茶葉呈深褐色,我想到了那雙總閃著神采的褐色眼睛與飄逸在風(fēng)中的褐色長發(fā)??伤顷杽偟臍馄怯趾盟仆Π螀s溫和的紳士,有禮節(jié)卻不失威嚴(yán)。
香氣:干茶香氣很淡,淡得只有一絲干草香。與川紅、滇紅相比,真的是質(zhì)樸得只剩下牛仔與T恤了。
第一泡:(快速出湯)
茶湯:剛一沖入杯中,那一抹紅便很快溢出,來勢兇猛,湯色暗紅。
聞香:揭開杯蓋,一股熱烈的紅糖香沁入我的神經(jīng),可能是兒時的記憶太深刻,掩蓋了眾人所描述的花香,想起了兒時總含在嘴里吮吸著的那塊紅糖。那是人生最滿足的時刻,充滿著快樂與享受,高傲得可以讓同伴只能吮吸手指的無奈與羨慕的眼神,還有母親那愛撫著賞給糖的情境……再聞一下冷香,感覺更濃郁。
葉底:茶葉漸褪去了褐色的外表,露出了它的櫻紅。通身的紅,似乎看到它另一面,笑得摯熱但安靜,是一種表情,一個眼神,讓你有些情不自禁,不會拒絕。
湯味:通透的茗杯載入這火紅的液體,仿佛一杯紅酒,讓人陶醉了。待溫度降了些,淺啜一口,濃濃的甘苦立即充斥了舌根,當(dāng)你吞下后那種滋味便消失了。
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無味老師說過的那個詞——霸氣!一絲淡香,一口濃湯,來去匆匆,但絕不會討厭它,只會讓人覺得一種味覺的沖擊,很過癮,仿佛你誦讀了多年的孔孟之學(xué),拘束久了便想完全的釋放。
第二泡:(15秒)
茶湯:沒有了黑色素的干擾,這泡茶湯更加紅艷,湯凈得看不到一點的雜漬。透過陽光,湯面鋪著一層金黃。“希望”便是它最貼切的形容吧。一種豐收的高貴的色彩。喝出了希望,這不正是我們品茶的樂趣嗎。品出一種哲學(xué)那就是極致了吧。
湯味:入口后,那種甘苦仍然很霸道,但在略感粗澀的舌根中延伸出來一種苦后的淡甜。吸口空氣,淡香持續(xù)一會兒便消逝了。它就是這樣頑皮,讓你捉不住它卻又思念它。
葉底:芽葉完全舒展開來,完整的葉片呈橢圓,葉梗明顯地突出在葉面中。葉緣細(xì)密的鋸齒斜向上。通紅的葉片兒讓人留連。
聞香:英紅的香氣一直就不高揚(yáng),甚至開始走下坡路了,杯蓋中只有一絲淡淡的糖香,紅糖快吃完了,只剩下一些唾液留下的余香。其實我更喜歡聞冷香,那除去了狂燥的香氣是一種過濾的純甜的花香。也許很單調(diào),但是需要調(diào)動全身的知覺與味覺來體味的香氣,感受的過程是判斷的過程,你的記憶都努力在篩選,選著最能貼切比喻的詞語。這就是一種愉悅的感覺。思考,是人們樂此不疲的事情。
湯味在這一泡中是最明顯的,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氣宇軒昂,來勢洶洶,退之迅速,帶給你卻是永久的震撼。仿佛戰(zhàn)火硝煙已去,耳旁仍聽徹戰(zhàn)鼓雷雷,兵馬紛踏的聲音,讓心久久不得平靜。
我想這就是它們與國人不同的人生哲學(xué)吧。比起如滇紅般悠長連綿的甜香,英紅更追求轉(zhuǎn)瞬間即逝的美。
或許,兒時的記憶就如這杯紅茶,隨著甘苦與火氣,逐漸歸于平淡,甚至有些遙遠(yuǎn)、模糊。釋放的青春到最后,便釋然為一杯甘苦的茶湯一起升華。
第三泡:(30秒)
聞香:杯蓋的較之前幾泡,甜香逾加明顯。
葉底:葉底中看到了長長的,肥嫩的葉與茶梗,有單獨的梗,也有葉梗相連。想想無味老師曾經(jīng)提到的,國外紅茶不追求外形,只追求湯味。茶梗自然與茶湯的澀苦有一些聯(lián)系了。
茶湯:湯味一直很薄,沒有綿稠感。入口也很直,直來直去,沒有“知乎者也”。缺點出來了卻覺得不那么討厭,反而是美的升華。甘苦與火氣都減退了些,亦或許我已適應(yīng)了這種口味了。舌頭與口腔充斥著干澀,讓人忍不住再想來一口。
第四泡:(1分鐘)
茶湯:湯味中的苦變得有些平淡,冷卻后滋味稍明顯。倒是比先前,品出一絲潤與滑來。湯略厚了些。少了銳氣,多了一些圓滑。
葉底:葉非常優(yōu)雅地舒展開來,完成那些堅持久未展開的身姿的過程。完整的葉片后面拖著一條微卷的長長的葉梗,是逐漸的尖下去的。與葉片的尖端相呼應(yīng),流線優(yōu)美。勾勒出了恰好的弧形。這種完整,不用人工刻意的修剪與整形,不用辛苦地剪去有著諸多精華的茶梗。什么都是自然的,自然得你覺得一味去追尋過的高香與凈茶是多么地虛榮。
我想再泡下去的話,也就剩下淡定了。既然人生意義已釋然,何必追求得太明了,以后的世事,就以后再品味吧。
總之,我對這款美不勝收的紅茶——英紅九號總的感受是:高貴、熱烈卻不失優(yōu)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