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發(fā),胡漢,趙倩,劉錦修
(武漢市第五醫(yī)院 普外科,湖北武漢 430050)
吻合口出血是胃食管重建術后吻合口發(fā)生的早期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低[1],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術后早期胃管有鮮血流出,呈進行性,出血量多時可出現(xiàn)血壓下降、脈率增快、出冷汗等失血性休克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內鏡為主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法,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共治療食管癌術后吻合口出血的病人9例,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全組9例發(fā)生吻合口出血病例均采用彎形管狀吻合器行胃食管胸內吻合,男性6例,女性3例,年齡56~84歲。病例中5例食管中段癌和4例食管下段癌(賁門癌),均采用切除病變食管、二野淋巴結清掃術以及胃食管機械吻合術。行胸頂吻合3例,主動脈弓上吻合2例,弓后(平弓)吻合2例,弓下吻合2例。9例患者中4例為術中發(fā)現(xiàn)的吻合口出血,5例為術后吻合口出血。
4例術中發(fā)現(xiàn)的吻合口出血,均經原胃壁切口直視下探查吻合口,1號絲線間斷全層加強縫合止血。5例術后發(fā)現(xiàn)的吻合口出血,先通過胃管注入腎上腺素冰鹽水(6%)沖洗胃腔證實為新鮮出血,然后應用內鏡進行診斷和治療,其中1例弓上吻合胃鏡檢查為吻合口滲血,采取內鏡下出血周圍腎上腺素多點注射加云南白藥局部噴灑治愈[2];其余4例采用內鏡下注射、電凝、熱凝等止血方法無效后轉為開胸止血,并在開胸術中利用胃鏡進行輔助觀察。1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經腹正中及右胸兩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加胃食管胸頂吻合術,術后3 h發(fā)生吻合口出血,胃鏡檢查可見吻合口組織腫脹明顯,出血部位距門齒約18 cm,位于胸廓入口平面,遂行頸部重新吻合;在暴露頸段食管時發(fā)現(xiàn)吻合口已位于胸廓入口平面之上,遂緩慢將吻合口提高,試探張力后直接行頸部手工重新吻合,并將吻合口下方胃壁與頸部肌肉進行固定,以減少吻合口張力,術后未發(fā)生吻合口瘺。另1例84歲的男性患者,胃鏡下可見吻合口食管側有一約1 cm×1.5 cm黏膜下血腫并有活動性出血,行注射、電凝止血效果不佳后原胸壁切口開胸止血,拆除原進入吻合器的胃壁切口縫線,但未延長切口,而是術中應用胃鏡對吻合口及胃腔進行探查,并經切口伸入食指配合對出血部位進行定位,8字縫合黏膜出血部位,并利用胃鏡對縫合時腔內進針、止血效果等情況進行監(jiān)測。在此應用的基礎上,對另2例患者我們實行了不拆開胃壁切口的止血手術:胃鏡所見為吻合口活動性出血點,考慮為黏膜下小血管出血;原切口進胸后拆除固定胸胃的縫線,妥善暴露吻合口周圍,在內鏡醫(yī)師協(xié)助操作內鏡下配合手術醫(yī)生對出血部位進行定位,對吻合口行全層加強縫合止血,其中1例可見胃壁有明顯血管向吻合口走行,予預防性縫扎,然后利用胃鏡監(jiān)測腔內出針情況及止血效果。觀察10 min,胃鏡下證實無出血后關胸。該3例開胸止血的患者均用大網膜、縱隔胸膜或帶蒂肋間肌覆蓋吻合口,以防吻合口瘺的發(fā)生。
9例吻合口出血患者均成功止血,無再出血及吻合口瘺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3例發(fā)生肺部感染,應用抗生素治愈;其中1例并發(fā)呼吸功能不全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1例部分傷口愈合不良,傷口敞開換藥1個月治愈。所有病例門診隨訪4個月~3年,除1例頸部重新吻合患者術后半年出現(xiàn)吻合口狹窄需行球囊擴張治療外,其余均能順利進食。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難治性消化道惡性腫瘤,病死率高達90%,醫(yī)學界對食管癌的治療基本達成共識,即對早期和中期食管癌患者,在身體能夠耐受的情況下普遍采用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模式[3]。在食管癌手術中,自應用吻合器械行機械吻合以來,胃食管吻合術后吻合口出血的發(fā)生率在0~2.5%之間[4],其發(fā)生主要與手術技巧和對吻合器的不合理使用有關[5]。約半數以上的出血可在術中發(fā)現(xiàn),并得到及時處理,因而強調對此并發(fā)癥的預防重點應在手術操作、吻合器的使用及吻合完畢后進行術中檢查。對吻合口小量出血,內鏡止血通??扇〉昧己眯Ч?],并可避免再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但在內鏡診斷、治療及輸血補液的同時出現(xiàn)下列情況應積極進行手術治療:(1)有血壓下降、脈率增快、出冷汗等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表現(xiàn);(2)胃管引流量>150 ml·h-1,持續(xù)超過3 h,且無減少趨勢;(3)內鏡下止血失敗;(4)內鏡止血成功后再發(fā)吻合口出血;(5)合并吻合口其它病變,內鏡下無法處理或處理后可能產生吻合口漏等嚴重并發(fā)癥。
常規(guī)手術方法采用進胸后拆開進入吻合器的胃壁切口[7],對吻合口進行直視探查,用1號絲線對吻合口出血部位全層間斷、8字或U形縫扎止血,有時需要重新吻合。與常規(guī)手術方法相比,胃鏡輔助手術可減少對組織的損傷,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胃壁切口愈合不良、吻合口瘺及再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風險,有利于患者恢復,特別是對于此種大手術術后的高齡患者,吻合口周圍組織脆性大、水腫明顯,這種作用顯得尤為重要[8]。此外,胃鏡可在整個過程中對吻合口情況進行監(jiān)測,在手術結束前對吻合口出血進行確認,避免術后再發(fā)出血。
胃鏡輔助手術的關鍵在于對出血點的準確定位,胃腔內積血通過胃鏡吸出后可以準確觀察出血點位置,并利用胃鏡對加強縫針止血時腔內情況及止血效果進行監(jiān)測。用血管鉗尖端推擠吻合口兩側的胃壁或食管壁,觀察腔內突出部位,或者將胃鏡遠端置于出血部位再配合手指探查胃鏡遠端,可進行初步定位;在加強縫針前用紋式血管鉗按上述方法進一步確定進針部位,同時監(jiān)測腔內縫合情況。胃鏡輔助還可檢查有無食管黏膜破裂引起的出血,以及破裂黏膜修補狀況[9],本組2例術中定位均采用此法。本組一病例采取的單純頸部重新吻合方式,但此法不能常規(guī)應用。在胸胃與膈肌固定牢固時,不可強行將胸胃牽拉到頸部重新吻合,否則易拉破胸胃固定處,造成術后胸胃瘺的發(fā)生,且強行牽拉吻合會增加吻合口張力,致術后并發(fā)吻合口瘺、狹窄等并發(fā)癥。
[1]馬順然,楊紹福,付荗勇.食管癌、賁門癌切除術后機械吻合口出血的防治[J].腫瘤,2003,23:168.
[2]陳存國,金小紅.奧美拉唑、凝血酶、云南白藥聯(lián)合治療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14:763-764.
[3]葛乃建,李蘇宜.食管癌內科治療研究新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6(3):237-240.
[4]程邦昌,毛志福,王土生,等.食管胃器械吻合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5,3:183.
[5]張國良,劉軍,李劍鋒,等.食管胃器械吻合口并發(fā)癥的防范措施[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593-594.
[6]TROTTIER D C,F(xiàn)RIEDLICH M,ROSTOM A.The use of endoscopic hemoclips for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bleeding[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8,18:299-300.
[7]李國仁.食管癌、賁門癌切除器械吻合口出血的處理體會[J].實用癌癥雜志,1996,11:202.
[8]高宗禮,陳海泉,吳偉民.142例高齡賁門食管癌的外科治療體會[J].臨床外科雜志,2006,14:534-535.
[9]曹彬,周勇,史敏科.胃鏡輔助在食管平滑肌瘤電視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0(5):76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