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玉溪衛(wèi)生學校,云南 玉溪 653100)
“一指禪推法”教學設計
何娟
(玉溪衛(wèi)生學校,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通過教學設計以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zhì)量。方法 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對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資源、教學程序等方面進行教學分析和探討,并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結果 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使其學到更多知識,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結論 通過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提高“一指禪推法”的教學效果。
推拿學;“一指禪推法”;教學設計
1.1 課程性質(zhì)
推拿學是我校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護理專業(yè)課程之一,是學習和研究現(xiàn)代護理學和護理技術不可缺少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工具課。推拿學是研究推拿的理論、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或部位防治疾病的一門學科[1]。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從事中醫(yī)推拿操作基本技能和養(yǎng)生保健,并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護理對象服務。
1.2 教學內(nèi)容
推拿手法是學習推拿學基礎的基礎,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及熟練程度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本教學內(nèi)容是全國中等中醫(yī)藥學校教材推拿學中的第四章手法——“一指禪推法”,此手法操作難度大,臨床應用非常廣泛。根據(jù)推拿學教學大綱及我校護理學專業(yè)課時安排要求,共安排4學時(理論講授1學時,實訓3學時)。教學內(nèi)容包括“:一指禪推法”的起源、特點、定義、動作要領、操作要求、臨床應用及分類。
1.3 教學目標
1.3.1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一指禪推法”的定義,動作要領、操作要求,并根據(jù)著力面的不同,在臨床中能靈活地正確地操作指面推、偏峰指、指峰推。
1.3.2 過程與方法 在合作及角色扮演過程中,掌握“一指禪推法”的應用,以解決實際問題。
1.3.3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1.4教學重點及難點分析
“一指禪推法”概念、動作要領及人體各部位操作方法。
授課對象為中等職業(yè)學校護理專業(yè)二年級學生,一年級已學習過中醫(yī)基礎理論。通過問卷調(diào)查,推拿手法實用性強,操作實訓課較多,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熱情高,但也存在著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安排練習時間不能夠保證等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督促才能保證效率。另外,學生存在著拇指生理差異,這也給教學進度帶來一定影響。
推拿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教師必須具備熟練的手法操作技能、足夠的推拿學基礎知識、豐富的教學方法才能給學生上好課。
3.1 對比法
“一指禪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經(jīng)典手法之一,以柔和深透為特點,其操作技巧性強。“一指禪推法”與單指揉法動作相似,為了能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筆者把操作相對簡單化,同屬擺動類手法中的第三個手法——揉法提到前面講,讓學生能在對比中掌握兩者的異同點,進而對“一指禪推法”的理解更為透徹,便于記憶和掌握。
3.2 問題法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尋找答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講解“一指禪推法”的要領在于“沉肩、垂肘、懸腕、腕端平、指吸定、掌空虛”[2],這是練手法者必須掌握和遵循的。然而,初學者操作中上肢要做到這種特殊姿勢,通常感到緊張和別扭,故教師在準備姿勢時,設問:請同學把課桌上的鋼筆拿起來,觀察你腕關節(jié)是如何下垂?同學們搖扇時腕關節(jié)是如何擺動?推拿功法中練習少林內(nèi)功——前推八匹馬、倒拉九頭牛時老師對你們肩、肘、腕、大拇指如何要求?通過問幾個“為什么”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強化對“沉肩、垂肘、懸腕、指實、掌虛”的理解。
3.3 演示法
要掌握“一指禪推法”的操作有一定難度,講授相關理論后,需通過教師形象、直觀、到位的演示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模仿與掌握。演示手法分兩個階段,一是教師演示:首先教師在沙袋上演示“一指禪推法”的準備姿勢及動作要領(要求學生認真觀摩教師坐姿、沙袋擺放位置、手形及擺動頻率等),待學生沙袋練習相對熟練后,再找一名學生做模特,教師在學生體表邊演示邊講解手法的施術部位、著力點、用力角度等。二是學生模擬演示:選擇操作較好的兩名學生模擬教師手法,其他學生與教師一起觀察學生模擬手法情況,遇到學生操作不規(guī)范處及時點評糾正。
3.4 實訓法
安排實訓讓學生進行手法訓練是掌握“一指禪推法”的關鍵。在實訓中按一是徒手訓練、二是沙袋訓練、三是人體訓練的順序進行。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逐個進行手法指導,并引導學生相互指出手法操作中不規(guī)范之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多媒體教學演示法
“一指禪推法”的操作過程僅僅通過講授、板書不夠形象和直觀,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從多角度反復觀摩手法錄像,從而提升“一指禪推法”教學的直觀效果,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
4.1 觀察、模仿法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眼目睹教師、同學的手法并體驗人體操作,再與自己的手法相比較,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不良姿勢。
4.2 課堂、課后訓練法
“一指禪推法”操作技巧性強,不易掌握,故“一指禪推法”的訓練要結合本班學生操作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靈活的計劃,循序漸進、有規(guī)律地進行練習。在訓練中提倡以骨干學生為中心,帶動全班學生練習,按規(guī)定反復多次的沙袋和人體練習,使學生手法技能得到快速、有效地提高。
5.1 情景創(chuàng)設
使用一段影像,影像中有一位頭痛患者到醫(yī)院推拿室就診,醫(yī)生診斷該患者為風寒頭痛,通過醫(yī)生嫻熟的“一指禪推法”操作后患者手到病除,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講授內(nèi)容——“一指禪推法”。
5.2 理論講授
結合學生特點,采用對比法、問題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準確、形象、生動地講解“一指禪推法”的定義、動作要領、臨床應用、注意事項,講授中突出重點、難點。
5.3 教師演示
教師一是在沙袋上演示、二是選擇易操作“一指禪推法”的人體頸部演示,學生觀察教師規(guī)范、熟練的操作,特別是左右手準確把握施術著力部位和用力角度。
5.4 學生操作展示及評價
教師選擇幾名操作相對規(guī)范的學生,進行模擬教師的手法操作,然后先讓學生點評,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再對學生操作給予客觀公正的點評及正確的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減少學生上課的空乏感,更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
5.5 指導與練習
教師首先安排學生在沙袋上進行手法練習,待手法相對熟練后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角色(患者、醫(yī)者)扮演,進行情景手法訓練。在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筆者通常采用口令形式進行手法訓練,力求做到嚴格把關、手把手教,動作到位。
5.6 課后總結,知識延伸
回放PPT、影像,總結重點、難點,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積極應用“一指禪推法”治療常見病。
5.7 課后合作練習
通常以宿舍為單位,按照布置任務及考核標準,督促學生進行課后合作練習,提高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及靈活性。
在“一指禪推法”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點,更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及觀察能力。
[1]戴儉國.推拿學[M].濟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沈國權.一提禪推法教學經(jīng)驗芻議[J].中國中醫(yī)藥,2010(8):79.
G420
A
1671-1246(2012)10-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