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靜,張國鳳
(通化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吉林通化134002)
在過去的40年中,閱讀已經(jīng)成為第一、二語言教育家和研究人員關(guān)注的主要課題.然而,如何使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兩者相統(tǒng)一這個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原因有很多.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閱讀理論的跨學科的特性,它涉及社會語言學、教育學和人類學等學科.而且,在不同階段,面對著眾多變量因素,如讀者的年齡、水平、社會與文化背景、語言與方言,人們于是便使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所有這些都引起了對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的眾多討論.閱讀理論專家研究創(chuàng)立的有關(guān)閱讀理論極其豐富,其中“圖式理論”對閱讀教學影響頗大.近年來,圖式理論已經(jīng)引起英語教學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重視.
傳統(tǒng)的閱讀理論的研究,有一段時間廣泛受到轉(zhuǎn)換生成語言理論的影響,即以課文為中心的模式,也稱作“自下而上”模式或“信息驅(qū)動過程”.這種理論認為,閱讀理解是從最小的、最簡單的語言單位開始,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語篇本身都具有意義,意義分別獨立存在于語篇之中,與讀者沒有直接聯(lián)系.閱讀過程即是解碼過程,解碼結(jié)束,閱讀理解也就自然實現(xiàn)了(劉景霞,2004).這種閱讀理論強調(diào)語言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影響,而不是讀者自身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于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便把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視為唯一任務.
20世紀60年代后期,國外一些語言學家從新的視角對閱讀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閱讀理解并非僅僅是單向的、被動的接受信息的活動.在這一階段,英語教學中最為普遍的閱讀觀就是以Goodman,Smith和Huson為代表的心理語言學閱讀模式,它也被稱作以讀者為中心的模式、“自上而下”的模式或“假設(shè)驅(qū)動過程”.這一模式認為,閱讀是自上而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語言學的猜測游戲”(Goodman,1967),是作者、語言信息和讀者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讀者運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知識,依文字層層向下推進,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思考、預測、假設(shè),并通過判斷、推理來驗證,以求理解和獲得意義.這種閱讀理論對母語閱讀,及對英語作為笫二語言或外語閱讀的研究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強調(diào)了讀者在閱讀理解中的積極作用.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是積極、主動地處理文字符號而不是消極、被動地.一方面,讀者主動地將大腦中已有的“先前的知識”作用于文字信息,積極地進行思考、預測、假設(shè)并對此進行驗證;另一方面,讀者對文字信息的攝入也是有選擇的,只攝入驗證自己的假設(shè)所需的信息,這一理論也強調(diào)了背景知識在閱讀中的地位.
“圖式”是已知事物的信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認知結(jié)構(gòu).Rumelhart將圖式論引入對人們閱讀心理活動的研究.圖式理論認為,語篇只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引導,本身并無意義,指示讀者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或理解意義.目前,研究者大多傾向于將圖式劃分為語言圖式和內(nèi)容圖式.語言圖式在英語閱讀中起著最基礎(chǔ)的作用,指的是讀者已掌握的詞匯、句法、語法,篇章層面上的知識,閱讀時讀者若沒有相應的語言圖式,連文章最基本的字、詞、句都無法識別,當然對語篇的理解也就無從談起.內(nèi)容圖式是讀者掌握的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盧文娟,2010).在閱讀過程中,如缺乏背景知識或不能恰當?shù)剡\用背景知識,便不能成功地激活與文章內(nèi)容相應的圖式.恰當運用背景知識可以促進閱讀理解,因為讀者大腦中擁有的與語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圖式越多,對內(nèi)容的理解就越正確、越透徹;讀者掌握的背景知識越多,閱讀能力就越強,便能越多地在大腦中建立新的圖式.
讀者只有把自己已有的知識與語篇提供的語言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以后,理解才能實現(xiàn).讀者已有的文化知識和經(jīng)驗被稱為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在促進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也向教師表明: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認詞、釋義的過程,還應重視背景知識因素的影響,啟發(fā)學生在閱讀中將大腦中已有的圖式與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以達到最佳的閱讀理解效果.
簡而言之,依據(jù)圖式理論的觀點,閱讀是語篇(內(nèi)容)與讀者(背景知識)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對于讀者,特別是語言基礎(chǔ)薄弱的讀者來說,豐富的背景知識,即圖式,可以彌補他們語言知識的不足.
語言能力是英語閱讀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運用能力,沒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學生就很難與閱讀材料發(fā)生意義上的聯(lián)系.所以,只有學生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增強自己對閱讀材料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句型和修辭方式的識別能力,否則再好的技巧和策略都不起作用.學生的詞匯處理能力尤為重要.詞匯是語言信息的載體,是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chǔ).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較差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詞匯知識的缺乏,包括詞匯量較少、誤認詞形、詞義不清等.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背景知識有助于理解或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當學生在腦海中有了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的導入,便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讀的欲望,從而對閱讀材料有更好的理解.內(nèi)容圖式的缺失,即學生腦海中不具備相關(guān)的背景信息、語境知識或者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缺少相關(guān)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無法理解閱讀材料所涉及的內(nèi)容或者理解困難,從而影響對整體內(nèi)容的把握(盧文娟,2010).
從以上對圖式理論的分析表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注意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把加強詞匯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詞匯教學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應開發(fā)自動技能教學的嘗試,即實現(xiàn)解碼自動化,將學生從語言中解放出來,而能夠把精力集中在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上.但是,對語言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因此,如何確定占語篇90%的核心詞匯的范圍就成了當務之急.例如,加強閱讀速度和快速辨認的訓練可以提高閱讀的自動性;另外,不時地通過泛讀教學來促進自動性的開發(fā)也是一條良策;同時根據(jù)課文的題材有選擇地講解語法結(jié)構(gòu)也可以改善自動性.
第二,圖式閱讀理論也決定了教師角色的改變.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實踐證明,英語閱讀的過程應該是主動的、理解與思考相聯(lián)系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閱讀活動的管理者和組織者,應從學生的閱讀方法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和思維的能動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更重要的是應重視背景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如何在閱讀中獲取背景知識以形成正確的圖式.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課堂模式,例如多媒體、圖片等教學工具來直觀地呈現(xiàn)與閱讀材料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參與閱讀,并幫助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同時建立與主題相關(guān)的新的圖式(盧文娟,2010).
第三,教師在教授閱讀技巧方面,在能使用背景知識導入的前提下,應盡量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讓學生進行文本信息處理,從而突出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康勇,2011).該閱讀模式建立在學生有意識地預測文本信息的基礎(chǔ)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假設(shè)的形成,并通過驗證以求獲得意義.只有以這種模式,閱讀才能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不斷推理的認知心理語言過程.
第四,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材料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教師在編寫或選擇教材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7又要特別注意選擇那些與學生已有的圖式相聯(lián)系的教材.
圖式理論認為閱讀是語篇與讀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它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有著巨大的改善與促進作用,也對未來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擴大英語詞匯量,系統(tǒng)教授英語閱讀技巧,激活并完善學生頭腦中已儲存的圖式,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模式來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為學生正確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切實打好基礎(chǔ).雖然圖式理論遠非詳盡完整,但卻激發(fā)起更多的人對英語閱讀理論進行研究,為創(chuàng)立一種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切實可行的更加完善的閱讀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chǔ).
[1] Bartlett 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Rumelhart,D.E.Schem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C] //R.J.Spiro(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3] 何軍好,郭曉洋.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J]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6):453-456.
[4] 康勇.圖式理論視角下的英語閱讀過程及其教學[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74-176.
[5] 劉景霞.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理解[J]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6):88-90.
[6] 盧文娟.圖式理論視角下的航海英語閱讀教學[J] .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12(4):47-50.
[7] 孟萌萌.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D] .北京: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6.
[8] 溫宏社.構(gòu)建認知圖式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655-657.
[9] 熊學亮.認知語用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