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許小惠
提起作文,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教師難教,學生不愛寫,也寫不下去。根源究竟在哪里呢?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它是一種綜合性最強,難度最大的作業(yè),因此學生怕寫作文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寫作的勇氣,將學生這種害怕作文、討厭作文的心理轉(zhuǎn)變?yōu)橄矚g作文呢?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谧魑慕虒W中,教師首先使學生對作文“好之”,進而“樂之”,方是上策。教育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好奇心勝過一切。正因為好奇,他們在上學和回家的途中,往往會觀察到各種各樣的事物。在生活的每一刻,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如一棵草、一朵花、一只小狗,等等。學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觀察著,可這些印象他們可能很容易就遺忘了。我們可以利用班會課或口語交際課,讓學生講講身邊的事,引導他們思考、觀察。但學生的觀察不能是漫無目的的,要引導他們有意觀察,在觀察時要引導學生變換角度,互相交流,說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久而久之,學生們由依事論事,見物說物,進而能講清一個道理,說明一些問題,抒發(fā)自己的一種情感。最終能生動、鮮明地表達某種意境。這樣訓練自由隨意,學生無拘無束,任憑情思奔涌,想象升騰。
當前學生害怕作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感到?jīng)]有什么可寫。這不僅與教師命題不當有關,而且還與教師平時忽視引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與事物的習慣;忽視引導學生自覺地寫“生活札記”有極大關系。茅盾在《創(chuàng)作的準備》中指出:“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這是老一輩作家的經(jīng)驗之談。我們比較重視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認真實踐,養(yǎng)成把感受和認識隨時寫下來的習慣,不斷克服作文內(nèi)容空泛,感情貧乏,思路狹窄等等要害問題。實踐證明,引導學生經(jīng)常寫“生活札記”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認識能力,還對他們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及其他各項工作有幫助。作文教學僅僅讓學生感到有話可寫,有話想寫,還是比較容易的,而要使學生真正達到喜歡作文卻是不容易的。這就要在注重平時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多練筆,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不斷獲得寫作成功的情緒體驗。為了讓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可以讓他們堅持寫日記,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及時記錄下來。把他們的日記看成是師生促膝談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閱,加以指導。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就開始學習組詞、造句,可以說,單獨讓學生組詞或造句,學生或許都能組一個很好的詞和說一句比較完整而又新穎的句子。他們不知道在句中怎么去運用學過的詞語和句子。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在讀課文時,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和句子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在自己作文時,怎樣去運用。另外,在讀課文時,還要學習作者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在教學中,就要讓學生通過多讀課文來學習作者的這些生動形象的句子。在作文時,進行模仿,把別人的語句,變成自己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習作課上,讓學生把構思的結果說出來,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自由表達。學生說的可多可少,目的只是理順思路。直到學生對這次習作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弄清楚“怎么寫”、“寫什么”之后,再啟發(fā)學生動筆去寫。這樣一來,減小了難度,每次都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除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極少部分能為學生親身經(jīng)歷外,對生活的認識還得靠學生進行大量的、廣泛的閱讀和交際。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種觸發(fā)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保ㄏ膩D尊、葉圣陶:《文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第99頁)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文筆優(yōu)美、含義深遠的文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并由此而感悟、聯(lián)想到其他的事。對這些感悟和聯(lián)想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逐步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選作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優(yōu)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學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詩歌。通過閱讀積累素材,為寫作準備材料。同時,通過這些閱讀和交際還能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對生活的認識?!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边@些都說得非常明白。朱熹曾寫過一首《觀書有感》的七絕:“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祆鋵茸鳌鞍氘€方塘”,把書中的知識營養(yǎng)比作“天光云影”,指出優(yōu)秀的讀物由于有源頭活水,因而清澈可愛,使人得益。對于習作來說,讀書當然不是寫作之“源”,但我們從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的閱讀中,能獲得思想上的教益和寫作技巧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