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仕榮 張宗榮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人民醫(yī)院,四川攀枝花 61720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的臨床急癥之一,占鼻科疾病的2%,值得人們關注。其中以高血壓、動脈硬化為鼻出血常見病因,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多,45歲以上病人為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彈性差、脆弱、易破裂。一旦發(fā)生,患者見血表現恐懼、焦慮、緊張、無助。所以醫(yī)務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健康教育宣傳就顯得格外重要。將我科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內容進行總結。
針對我科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72列鼻出血患者進行有針對性、有計劃、形式多樣、基層醫(yī)院、群眾個體相結合的連續(x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預防鼻出血的知識水平。
通過墻報宣傳專欄,發(fā)放宣傳資料,與患者交談,親身指導一些簡易的止血方法,并積極治療局部及全身性疾病以預防鼻出血。
72例鼻出血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后均順利有效通過,達到預期效果。
鼻出血多發(fā)生在氣候比較干燥的冬春季節(jié),因鼻外傷、鼻骨折、鄰器官損傷、鼻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礙、挖鼻、用力擤鼻、鼻腔異物、劇烈咳嗽、鼻竇手術及經鼻腔插管等損傷鼻血管粘膜而引起;血多在鼻中隔的易出血區(qū)及鼻腔后部的鼻咽靜脈從。出血量多少不一,可為涕中帶血、滴血、流血或血流如注,大量出血在500~1000 mL可引起頭暈、口渴、乏力、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速而無力等休克癥狀。鼻鏡檢查為直接的檢查方法,明確出血點,行鼻腔填塞、后鼻孔填塞或鼻內鏡電凝止血法。
鼻出血患者年齡跨度大,原因多。入院時常自用棉花、軟布、衛(wèi)生紙等填塞或者剛填塞幾小時后又出現大流血而來院,面部或衣服上血跡斑斑,見出血后往往緊張不安、恐懼、焦慮、悲觀,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出血。護士要沉著鎮(zhèn)靜、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病人解釋病情,告知病人鼻腔填塞雖疼痛但效果很好,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幫助清洗面部,并通過醫(yī)務人員嫻熟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yī)療設備讓患者放心和滿意。告知病人填塞后還有再次出血的可能及一些風險,讓患者了解病情并積極配合,告知口腔的血液要吐出,以免刺激胃粘膜,并有助于醫(yī)生正確估計出血量。
向病人說明填塞的必要性,填塞后應取半臥位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以免油紗松動、脫落再次出血;避免打噴嚏、咳嗽、用力擤鼻及彎腰低頭,防止紗條松動,教會病人指壓人中、舌尖抵住上顎、深吸氣以控制咳嗽、打噴嚏;告知填塞后有口干、鼻額部脹痛、頭痛的癥狀及嗜睡、反應遲鈍等缺氧癥狀,并告之醫(yī)生積極處理;填塞后病人經口腔呼吸,易發(fā)生感染和口唇干裂,鼓勵多飲水,保持口腔衛(wèi)生及抗感染治療。
①加強宣教,養(yǎng)成不挖鼻的習慣。②小量滴血,用冰袋或濕毛巾冷敷前額及頸部,或用冷水及冰水漱口,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③少量流血者,囑病人用拇、示指捏緊兩側鼻翼10~15 min。④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液病及鼻腔疾病。高血壓者監(jiān)測血壓。
流血期間禁止吃熱食及熱飲料,給予溫涼、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鐵劑的飲食,(如米汁、牛奶及果汁等)或半流質飲食(如稀飯、混沌、爛面及蒸雞蛋等);煙酒、辣刺激性及硬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高血壓者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鹽不超過2 g;鼻腔干燥者多飲水,可涂液狀石蠟或紅霉素軟膏滋潤。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癥狀,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使患者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識,建立健康信念和行為,消除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自我保健能力得到了增強,進一步提高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促進和諧的醫(yī)患關系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1]蔣平,徐向靜.子宮頸癌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3(28):9.
[2]羅在蓉.鼻出血病人住院期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14):1242.
[3]魯秀文.鼻出血的健康教育[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2010(2).
[4]席淑新耳鼻喉科護士手冊[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