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生 鐘成發(fā) 李少波
急性膽囊炎在膽道疾病中發(fā)病率較高,且常常是以危重的急腹癥表現(xiàn)入院,由于急性膽囊炎病情發(fā)展變化較快,常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對其處理是否及時、恰當直接影響療效。膽囊在急性炎癥期由于其特殊的病理改變,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膽囊切除的手術難度,繼而增加了膽囊切除術中肝膽管的損傷率。臨床上對該類疾病手術時機的選擇較為重視。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急性膽囊炎患者84例,其中28例在診斷明確、作好充分術前準備后,積極采取了急診或早期手術,28例患者術后均得以較快康復,未發(fā)生1例嚴重并發(fā)癥?,F(xiàn)對其手術時機與預后作一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84例,男37例,女47例,年齡22~76歲,其中 60歲以上 29例(35%),22~60歲 55例(65%),平均年齡51.4歲,結石性膽囊炎68例,非結石性膽囊炎6例,除15例為初次發(fā)病外,69例既往均有反復右上腹疼痛病史。
1.2 臨床表現(xiàn)特點 所有患者均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痛,右上腹或全腹壓痛,13例伴局限性腹肌緊張,14例并發(fā)輕度黃疸。體溫38℃~39℃ 者46例,高于39℃ 者18例。
1.3 治療 入院后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給予積極有效的解痙鎮(zhèn)痛、抗休克、糾酸抗炎等綜合處理,深入了解病史,仔細檢查腹部體征,在結合患者全身情況及實驗室檢查資料,并對照腹部體征的情況下,急診或早期手術28例,其中入院12~72 h內手術23例,72 h~1周內手術5例,28例手術患者開腹后發(fā)現(xiàn)有4例并發(fā)膽囊穿孔,7例膽囊黏膜部分或全部壞疽,13例膽囊內不同程度積膿,除了3例行膽囊次全切除外,25例均順利施行膽囊切除術,術中未發(fā)生意外損傷。28例患者術后腹痛迅速緩解,全身情況均很快改善,在8~14 d內治愈出院,未發(fā)生1例嚴重并發(fā)癥。
2.1 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時機選擇
2.1.1 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特點 膽囊管梗阻是急性膽囊炎的病理基礎,引起膽囊管梗阻的最常見原因是膽囊結石,80%~90% 的急性膽囊炎患者都并發(fā)膽囊結石,即結石性膽囊炎。此外,細菌感染或膽囊內濃縮膽汁的刺激,亦可引起膽囊頸部黏膜充血、水腫,從而引起膽囊管梗阻,形成非結石性膽囊炎。當膽囊管的梗阻一旦解除,膽囊內容物得以排除,則膽囊的急性炎癥迅速好轉。如果膽囊梗阻不能解除,膽囊內的壓力升高,膽囊壁發(fā)生血循環(huán)障礙,膽囊炎會很快形成,由單純性向化膿性、繼而向壞疽性和穿孔性演變的病理過程,從而產(chǎn)生嚴重并發(fā)癥。當合并細菌感染時,此病理過程發(fā)展更為迅速。臨床資料顯示,急性膽囊炎平均穿孔發(fā)生率為10%[1]。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減退,膽囊黏膜萎縮或膽囊黏膜纖維癍痕化,動脈硬化致膽囊血供不足,更易發(fā)生膽囊壞疽、穿孔。文獻報道,雖經(jīng)系統(tǒng)保守治療,仍然并發(fā)化膿、壞疽和穿孔的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占38.7%[2],急性膽囊炎一旦發(fā)生急性穿孔引起膽汁性腹膜炎,則死亡率大大增高。
2.1.2 急性炎性改變是膽囊切除術中肝外膽管損傷的高危因素。急性膽囊炎時由于膽囊充血、水腫、肥厚、粘連、質脆,分離時易出血及 Colot三角解剖不清等病理改變,一定程度加大了膽囊切除的手術難度,增加了膽囊切除中肝膽管的損傷率,文獻報告[3]將急性膽囊炎的病理改變作為醫(yī)源性膽管損傷的首要危險因素。此外,由于急性膽囊炎 Colot三角解剖不清,很難按臨床常用的順逆結合方法切除膽囊,即先解剖出并單純結扎阻斷膽囊管,再從膽囊底部分離切除膽囊,由此,手術擠壓易將膽囊內的小結石擠入膽總管,形成膽總管結石。
2.1.3 急性膽囊炎應有選擇的早期手術 急性膽囊炎在膽道疾病中發(fā)病率較高,且常以危重的急腹癥表現(xiàn)入院。正是由于該病病情發(fā)展變化較快,且極易發(fā)生壞疽、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而急性或早期手術又相對擇期手術要困難,醫(yī)源性膽管損傷的機會也較擇期手術高。因此,是否及時、恰當?shù)剡x擇治療方法和手術時機直接影響療效,決定了患者的預后。
總結分析:本組84例膽囊炎患者,67% 的急性膽囊炎患者經(jīng)過非手術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在需要時轉入擇期手術。一定意義上降低了急性期手術的并發(fā)癥率,但炎癥消退慢,治療療程較長,非手術組平均住院日為16 d,其中5例雖經(jīng)系統(tǒng)非手術治療3~7 d,全身情況及局部體征未見改善或加重,從而果斷手術,28例手術患者術后腹痛癥狀迅速緩解,全身情況很快改善,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平均住院日僅為11 d。
近年來,膽囊切除術已作為一種常見手術在各醫(yī)院廣泛開展。如何選擇一種更為安全、便捷的手術方式在臨床上廣為交流,盡量避免醫(yī)源性肝外膽管損傷的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同時,隨著醫(yī)療器械(如電刀、氬氣刀等)的發(fā)展應用,膽囊切除術的適應證得以拓寬,我們體會,若能掌握恰當?shù)氖中g方法,急性炎性期的膽囊切除術并非特別困難,本手術組一半以上患者自膽囊底部距肝臟1 cm處切開漿肌層后,均能順利找到一適當間隙,用手指較輕易地自膽囊床游離下來,仔細辯認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后切斷結扎。其中幾例炎性粘連相對緊密的患者,經(jīng)鈍銳仔細分離,亦均順利實行膽囊切除??偨Y分析認為,對于急性膽囊炎患者不應過分強調先用非手術控制后轉為擇期手術,過分強調非手術治療,會延誤手術時機,加速膽道發(fā)病后并發(fā)癥的惡化,尤其對于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顯示,急診手術組病死率大大低于非手術組[2]。若能急診或早期手術,常能縮短病程,較快緩解此類患者的癥狀,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及精神負擔。筆者體會,在以下情況應力爭急診或早期手術:①有局部腹膜刺激征,有可能已并發(fā)膽囊壞疽或穿孔的患者。②起病急,病情加重發(fā)展快,合并高熱、寒戰(zhàn)或一定程度全身中毒癥狀者。③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易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在作好充分術前準備后,也應早期手術。④在非手術治療過程中,局部體征加重,或體溫、血象持續(xù)升高,黃疽加重患者。⑤雖經(jīng)系統(tǒng)的非手術治療3 d以上,癥狀及局部體征無明顯減輕者。
2.2 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方式 急性膽囊炎最徹底的手術方式為膽囊切除術,但由于急性炎癥導致局部解剖結構不清,所以既要考慮手術徹底性,也要考慮手術的安全性。我們體會,在發(fā)病72 h內的膽囊炎患者,由于炎性水腫與周圍組織粘連不緊密,可以自膽囊底部開始距肝臟1 cm處切開漿肌層,找到一適當間隙,用手指或鈍器分離,逐漸游離膽囊,仔細辨認顯露之膽囊管及膽囊動脈后,切斷雙重結扎,但切忌在解剖不清時首先強行解剖顯露膽囊管及膽囊動脈。若膽囊腫大明顯影響手術視野顯露,可以用注射器穿刺抽出部分膽汁使膽囊萎縮變小,也可以自膽囊底部切開膽囊,先取出其內結石,再逐漸游離切除膽囊。
反復多次發(fā)病的膽囊炎及急性膽囊炎發(fā)病超過72 h的患者,炎性粘連相對緊密。若完整切除膽囊風險較大,可采用膽囊不全切除術,即將膽囊底部、體部及頸部之間前壁予以切除,保留緊貼肝臟部分膽囊后壁,損壞其剩余黏膜,并設法結扎膽囊管,本組手術組3例采用此術式,終獲治愈。
此外,對一些高?;颊?,可先采取簡單有效的膽囊造口術,通過減壓和引流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第6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274.
[2]劉金鋼,王敬東,等.老年急性膽囊炎90例臨床特點分析.實用外科雜志,1992,12(6):310.
[3]高根五.膽囊切除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1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