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發(fā)斌
闌尾炎是普外科中最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1]。其中急性闌尾患者就診時已經形成周圍膿腫的占十分之一左右。以往治療方案中主要是采取非手術性治療,但闌尾周圍膿腫部位破潰后會引起急性化膿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甚至會導致部分患者發(fā)生大小腸內以及膀胱腹壁穿破,形成各種內外瘺。并且非手術治療具有病程時間長、治療費用高、患者痛苦大、危險性高、愈后易復發(fā)等缺點。我科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闌尾周圍膿腫65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65例中,男30例,女35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51歲。發(fā)病至手術時間3~10 d,平均6 d。伴發(fā)熱60例,腸梗阻23例。術前均經腹部查體,右下腹B超或CT檢查明確診斷。
1.2 治療方法和結果 65例中21例短期保守治療無效后一期手術;30例保守治療病情緩解后擇期手術;14例保守治療病情緩解,出院后失去聯(lián)系。21例一期手術,術后無腸瘺發(fā)生。術后出現(xiàn)腸梗阻3例。腹腔殘余膿腫1例,給予保守治療治愈。30例擇期手術患者均恢復順利。切口愈合Ⅲ/甲61例,3例Ⅲ/乙,Ⅲ/丙1例。無手術死亡病例。
詳細詢問病史與細致查體對闌尾周圍膿腫診斷十分必要。于右下腹捫及腫塊有重要診斷價值。注意與回盲部腫瘤鑒別。B超檢查科明確包快部位、大小。了解腹腔有無積液。應列為常規(guī)檢查項目,必要時考慮CT檢查。
急性闌尾炎發(fā)病后,如沒有及時治療,經過3~5 d后周圍可被大網膜和鄰近腸管包裹,形成闌尾周圍炎性腫塊,此時,如闌尾發(fā)生穿孔,感染往往局限于闌尾周圍而形成膿腫。對于闌尾周圍膿腫患者一般建議先保守治療,待病情控制后3個月以上再擇期行闌尾切除術。但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患者發(fā)熱,腹痛加劇,腹膜炎廣泛。腹部體征嚴重,應考慮及時手術。手術以右下腹直肌探查切口進腹為宜,先探查了解膿腔范圍、大小、與周圍腸管關系,以用手指沿疏松間隙鈍性分離,避免動作粗暴。探查應耐心,盡可能找到闌尾給予切除。若分離和尋找闌尾困難;若強行切除闌尾,有損傷腸管,形成腸瘺的可能??刹捎孟肉g性分離粘連,在充分暴露和判斷準確闌尾位置前提下。然后使用電刀沿闌尾縱軸方向剖開漿肌層至根部,先整切除闌尾黏膜,殘端使用盲腸或闌尾漿肌層間斷包埋,既消除闌尾炎再次復發(fā),又避免腸瘺等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若患者一般情況差,腹腔粘連嚴重,可考慮切開引流再二期手術。術后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注意觀察有無腹腔出血及腸瘺的發(fā)生。部分患者術后腸梗阻發(fā)生,多數(shù)可保守治愈。
手術治療中應注意的幾點[2]:①術前準備要充足。②選擇最佳手術時段,發(fā)病8 h內效果最好。③選擇長度適宜易于延長的切口,術中暴露要充實可在直視下進行。④打開腹膜時,先分離與腹膜的粘連,防止誤傷粘連的器官。⑤膿腫壁要先分離出一個小的切口,將膿液吸凈避免膿液的外溢防止發(fā)生感染擴散。⑥根據(jù)術中具體情況可行闌尾切除術、逆行闌尾切除術、漿膜下闌尾切除術。⑦對感染嚴重的網膜組織進行切除處理,壞死物、糞石等進行清除處理,用甲硝唑溶液對局部腹腔進行沖洗并吸盡不留殘。⑧反復用生理鹽水對感染區(qū)域范圍進行沖洗,再用5%碘伏和甲硝唑沖洗5 min后吸凈不殘留。⑨合腹前手套和手術器械重新更換,用生理鹽水和碘伏對合腹后切口部進行沖洗。⑩術后常規(guī)腹腔放置乳膠管引流,切口引流或酌情二期縫合,可防治術后腹腔殘余膿腫?!?1抗生素應用要合理,注重營養(yǎng)支持,早期下床活動,并采用中藥進行配合治療等全面治療對策,以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產生。
綜上所述,闌尾周圍膿腫的情況下進行手術治療是首選。要選擇最佳的手術時機,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切口要合理,術中病變部位要充分暴露,探查要仔細,操縱要小心規(guī)范[3]。并要做好相應術后觀察及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1]孫寶全,安愛紅,嚴慶賢.手術安全核對與手術風險評估的臨床應用.中國醫(yī)院管理,2010,03.
[2]亓玉忠,王國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700例分析.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5):416-417.
[3]梅杰,張光輝,褚皓,等.雙極電凝器在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腹部外科,2002,15(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