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館藏圖書剔除工作是圖書館基礎性工作,是館藏建設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優(yōu)化館藏圖書、提高收藏質(zhì)量、增強使用價值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當前圖書發(fā)行量迅猛增長,而圖書館的經(jīng)費和館舍都愈來愈緊,無論是條件多優(yōu)越的圖書館,書庫建筑面積的增長幅度永遠也趕不上藏書的增長幅度。如何以有限的建筑空間,最大限度地保證藏書質(zhì)量,使館藏圖書不斷充實、完善和更新,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科研工作。館藏圖書剔除工作是實施上述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館藏圖書剔除工作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新增與剔除是館藏建設的兩項基本任務,過去我們只注重收藏而不強調(diào)剔除,這給藏書建設帶來諸多不便。新書的增長使藏書內(nèi)容更豐富,藏書體系更完善,而舊書的剔除是使部分陳舊過早的書刊不致成為流通的累贅,減輕流通負擔。將這部分呆滯的舊書從藏書中清除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藏書利用率,并騰出空間,讓更新、更適用的書刊資料充實館藏,使藏書建設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提高館藏質(zhì)量,維持較高的利用率,從而優(yōu)化藏書結構。
(一)圖書剔除的根本原因是藏書老化
藏書的老化不僅是內(nèi)容上的老化,也包括物質(zhì)形式的老化。內(nèi)容老化是指書中的知識、觀點老化。在科技文獻信息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20世紀80年代,國外有研究表明,各類科技文獻信息的平均壽命為:圖書10-20年,科技報告10年,學位論文5-7年,期刊論文3-5年,標準文獻5年,產(chǎn)品資料3-5年。據(jù)歐美一些國家統(tǒng)計,科技文獻平均壽命低于10年,而信息技術等帶頭學科的文獻信息的壽命更短,在部分分支領域內(nèi)知識更新的速度僅有1年左右。文獻信息的時效性增強,使得老化的文獻信息,成為社會文獻信息流中的一種“污染物”。人類知識在不斷的更新、加快,書刊的使用壽命也越來越短。因此,有些文獻資料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使用價值逐漸降低,直至完全喪失使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的剔除老化藏書。此外,書刊經(jīng)過反復流通借閱使用,其物質(zhì)形式也會出現(xiàn)殘缺破損,除一些古籍珍藏版本外,破損到一定程度一般均應剔除。
(二)文獻量的增加
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統(tǒng)計資料匯編》一書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0年全國出版圖書、期刊、報紙總印張為1276.08億印張。與上年相比用紙量增長13.26%。其中:書籍用紙占總量14.32%。2000年全國共有出版社565家 (包括副牌社37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6家),地方出版社345家(包括副牌21家)。圖書出版總量2000年全國共出版新版圖書84235種,重版、重印圖書59141種,總印數(shù)62.74億冊(張),總印張376.2 l億印張。折合用紙量88.58萬噸。與上年相比新版圖書品種增長1.4%,重版、重印圖書品種增長0.7%。其中:出版書籍117597種(初版75979種,重版、重印41618種),總印數(shù)26.7億冊(張),總印張180.39億印張,折合用紙量42.39萬噸(包括附錄用紙0.55億印張,折合用紙量0.13萬噸)。與上年相比種數(shù)下降0.83%(初版增長0.56%,重版、重印下降3.28%)。
2004 年全國出版圖書、期刊、報紙總印張為2100.9億印張,與上年相比用紙量增長16.15%。其中:書籍用紙占總量11.84%。2004年全國共有出版社572家(包括副牌社35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19家(包括副牌15家),地方出版社353家(包括副牌20家)。圖書出版總量2004年全國共出版圖書208294種,其中新版圖書121597種,重版、重印圖書86697種,總印數(shù)64.13億冊(張),總印張465.59億印張,折合用紙量109.52萬噸。與上年相比,圖書品種增長9.4%,新版圖書品種增長9.7%,重版、重印圖書品種增長8.9%,總印數(shù)下降3.8%,總印張增長0.7%。其中:出版書籍170485種(初版108883種,重版、重印61602種),總印數(shù)31.13億冊(張),總印張245.05億印張,折合用紙量57.59萬噸(包括附錄用紙0.68億印張,折合用紙量0.16萬噸)。與上年相比,種數(shù)增長6.7%(初版增長8.01%,重版、重印增長4.57%),總印數(shù)下降7.76%,總印張下降2.73%。
2010 年全國出版圖書、期刊、報紙總印張為2935.41億印張,折合用紙量679.11萬噸,與上年相比用紙量增長8.67%。其中:書籍用紙占總量11.62%。2010年全國共出版圖書328387種,其中新版圖書189295種,重版、重印圖書139092種,總印數(shù)71.71億冊(張),總印張606.33億印張,折合用紙量142.52萬噸。與上年相比圖書品種增長8.84%,新版圖書品種增長12.48%,重版、重印圖書品種增長4.25%,總印數(shù)增長1.90%,總印張增長7.22%,定價總金額增長10.37%。其中:出版書籍259477種(初版164749種,重版、重印94728種),總印數(shù)37.72億冊(張),總印張334.12億印張,折合用紙量78.52萬噸。與上年相比種數(shù)增長8.63%(初版增長13.25%,重版、重印增長1.43%),總印數(shù)下降0.44%,總印張增長7.42%。
由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書籍的發(fā)行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圖書館的采購工作無論做的多認真,或多或少都會購進一些內(nèi)容重復、利用價值不高的書籍,這就要求我們對藏書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有選擇的剔除。提高圖書的利用率。
(三)圖書館藏書空間的局限性
條件再優(yōu)越的圖書館,它的館藏空間也是有限的。有些館多年來書籍資料只進不出,書庫處于飽和狀態(tài)。館藏它不僅僅是藏書,像期刊、報紙、視聽資料、電子資料等等,都存在著館藏的問題。在中小型圖書館這樣的問題尤為突出。因此書庫的空間危機就成了圖書館開展藏書剔除工作最直接的原因和動力,只有持續(xù)不斷的有計劃的剔除舊書,才能解決書庫有限空間和藏書無限增加的矛盾。
(四)服務對象的需求
以我院為例,社會主義學院作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lián)合黨校。它的圖書館也有別于其它圖書館。它不同于公共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也不同于普通高校圖書館,它在具備一般意義的圖書館功能基礎上,還具有自身的特點。它再為本院教學人員提供信息資源的同時,還為本地區(qū)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人員提供文史資料和情報信息。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理論研究的重要基地、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的智慧庫。由于服務對象的不同,館藏圖書就要有一定的選擇性,以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理論、歷史文獻等資料為主,把它辦成特色館藏。
(一)圖書館藏書剔除主要采用“滯架時限法”,利用計算機流通管理系統(tǒng),流通數(shù)據(jù),經(jīng)過進一步處理,提出特定截止時間滯架圖書的初步清單
藏書剔除標準制訂總的原則是:逐類進行抽樣調(diào)查統(tǒng)計,依統(tǒng)計表得出占全部使用的90-95%藏書利用率的時限,從而確定作為剔除標準的滯架時限。
(二)以下諸項可作為藏書剔除的次要標準,根據(jù)具體情況實施于藏書剔除過程中
1.復本過多長期滯架的藏書。此類書多因政治或教學方面的原因,當時配置了較多的復本,如經(jīng)典著作單行本、政治時勢讀物、指定教學參考書、熱門緊俏書等,對一時維護供求平衡有一定作用,但當利用率低時便出現(xiàn)一些藏書復本過多而長期滯架的現(xiàn)象。
2.內(nèi)容陳舊過時的藏書。主要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革,文獻中所反映的知識內(nèi)容完全失去時效,或己大部分失去時效。諸如內(nèi)容反映舊技術、舊工藝、舊設備、舊材料等沒有參考價值的工具圖書;觀點陳舊、資料過時的政治參考讀物和一些社會科學圖書;內(nèi)容己有更新的教材,或己有新版的舊版書等。
3.殘缺破損嚴重己無法流通的圖書。流通書庫是復本書書庫,書刊在流通過程中雖采用裝訂、修補等措施加以保護,但還存在許多因損毀而妨礙使用的藏書,這屬正常損耗,可以考慮剔除。
(三)圖書的剔除方法
1.外文圖書。外文圖書在采訪工作中較之中文圖書而言,更多地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更易造成復本不當、品種不宜的現(xiàn)象。但是由于外文圖書本身的潛在使用價值和其本身的經(jīng)濟價值,因此剔除標準中的滯架時限較中文圖書相對寬松一些。通常的原則是:原版書一般不剔除;有原版又有影印的品種保留原版;同時注意工具書多留復本。
2.中文圖書。中文圖書的剔除工作較注重在教學用書方面的再選擇,這些教學用書包括習題集、教材、科普讀物、教學參考書、實驗指導書等等。次之為文藝作品的自然損耗。同時,一些復本較多的但適用面較窄的專著也在剔除之列。
剔除程序主要包括:藏書評價,剔除標準確立,和實施剔除等幾方面。
(一)藏書評價
藏書評價即進行剔除前的調(diào)查研究。是做好藏書剔除工作的基礎。圖書館采用的是滯時限法,即通過對圖書隨機抽樣調(diào)查,以獲取一書在兩次流通之間(包括最后一次流通至今)滯留在架上未被使用的時間長度,預測一書今后使用的情況,籍以確定剔除標準。
在藏書評價過程中,要做到通類進行抽樣調(diào)查研究,不可不加區(qū)別地在所有藏書中應用同一剔除尺度,更不能不進行藏書評價,實施主觀剔除。
(二)以制定的剔除標準為尺度
(三)逐類逐種審查,提出藏書剔除的初步清單
根據(jù)既定標準和方案,由剔除人員對藏書進行實地逐類審查,逐種鑒別,由此確定應剔除藏書的初步清單,以提供給有關方面討論決定。
(四)抽書、抽卡、出庫和注銷
初步清單一經(jīng)批準,需要剔除的圖書即可下架;并按個別登錄號排列;依次注銷財產(chǎn)帳和在公務目錄、讀者目錄、機讀目錄中進行注記。
(五)對剔除圖書分別情況進行處理
凡滯書下架,應參照其潛在的參考價值和保存價值,有區(qū)別地確定歸宿。由流通書庫撥往提存書庫的藏書,不注銷財產(chǎn)登錄號,而由流通書庫和提存書庫剔除出庫的書,可采用調(diào)撥其它圖書資料機構、折價出售等方法處理。
在剔除工作中,剔除應被視為更廣義的,即“撤離”的意義。其處理方法依據(jù)圖書未來利用情況的預測分為轉移、提存、剔除等三種。
轉移即自一種性質(zhì)的書庫轉藏至另一性質(zhì)相同的書庫;如,保存本系列中教師閱覽藏書轉移至保存本書庫;藏書本身在讀者服務方面并無質(zhì)的改變。
提存系指從流通書庫中撤離出利用率較低,或復本較高但一時并不需要,而確有潛在價值的圖書,藏于提存書庫。以保證流通書庫的書架空間。
剔除是指將流通書庫或提存書庫乃至保存本書庫中題材陳舊,讀者面過于狹窄,出版物不含新的情報、內(nèi)容過于平庸、外形不合規(guī)格或破損嚴重、入藏復本過多的藏書下架注銷、送出、處理的一系列工作。
總之,館藏圖書剔除工作是圖書館藏書建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治理保存書本庫的有效方法之一。
[1]白偉,石冬梅,等.談高校圖書館的藏書剔除[G].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09).
[2]熊芳容.新世紀不可忽視的舊問題[G].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1).
[3]林健.試論圖書館的藏書剔除工作[G].情報探索,2004(4).
[4]中國新聞出版統(tǒng)計資料匯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5]中國新聞出版統(tǒng)計資料匯編.保障出版社,2005.
[6]中國新聞出版統(tǒng)計資料匯編.中國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