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嫣嫣,祁奇,余波,郭華平,闞世峰,陳文華
女性在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骨密度降低明顯,骨質疏松發(fā)病率較高[1]。骨質疏松會產生腰背酸痛等癥狀,甚至會使骨折風險增加導致生活質量下降[2]。太極拳是中國傳統(tǒng)體育健身項目,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探討太極拳鍛煉對絕經后女性骨密度的影響,本文對105名絕經后女性進行骨密度測定,并對她們太極拳鍛煉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1.1 對象 2009年6月~2010年3月在常年練習太極拳的社團中選取絕經后女性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自然絕經1年以上;②年齡50~65歲。排除標準:①各種骨軟化癥、鈣與維生素D缺乏癥及腎小管酸中毒;②原發(fā)性、繼發(fā)性甲狀腺機能亢進;③惡性腫瘤的骨轉移;④多發(fā)性骨髓瘤;⑤脊髓血管瘤;⑥化膿性脊髓炎;⑦有明顯限制運動性疾病者,慢性內科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引起繼發(fā)性骨質疏松;⑧服用雌激素、肝素、皮質類固醇激素、二磷酸鹽等與骨質疏松有關的藥物。
練習太極拳至少1年,并且堅持鍛煉,沒有出現過長時間停止練習的情況,每次鍛煉時間大于1 h者入太極拳組。沒有進行過長期的太極拳練習者入對照組。
共有105名女性符合條件:①太極拳組(n=54):其中年齡51~65歲,平均(60.23±4.65)歲;身高151~169 cm,平均(159.34±5.21)cm;體重49~75 kg,平均(61.42±8.56)kg;太極拳練習年限1~18年,平均(5.23±4.32)年;②對照組(n=51):其中年齡 50~65歲,平均(60.67±4.87)歲;身高149~170 cm,平均(160.14±5.52)cm;體重50~73 kg,平均(60.85±9.03)kg。兩組在年齡、身高、體重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進行骨密度測定。采用美國Lunar公司生產的DPX-L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測量腰椎(L1~L4)及髖部股骨頸、三角區(qū)(Wards)、大轉子和股骨干的骨密度。按照WHO推薦的診斷標準[3],以同性別同部位骨密度峰值作為參照,正常值:骨峰值±1個標準差;骨量減少:低于骨峰值1~2.5個標準差,骨質疏松癥:低于骨峰值2.5個標準差以上。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骨質疏松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腰椎及髖部骨密度變化情況 太極拳組L4、左股骨頸、左Wards三角區(qū)的骨密度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L1、L2、股骨干骨密度值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2.2 兩組骨質疏松患病情況 太極拳組骨質疏松患病17例(31.48%),略低于對照組20例(39.22%),但無顯著性差異(χ2=0.6875,P>0.05)。
2.3 不同太極拳鍛煉年限骨密度情況 練習太極拳超過5年者L1、L2、左股骨頸、左Wards三角區(qū)、股骨干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練習少于5年者(P<0.05)。見表2。
表1 兩組腰椎及髖部骨密度(g/cm2)
表2 不同太極拳鍛煉年限骨密度(g/cm2)
女性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密度、骨強度會隨之下降。有研究發(fā)現,絕經后5~8年的女性每年大約喪失2%的骨密度及5%的骨小梁[4]。太極拳是社區(qū)中老年人常見的健身運動,有著動作舒緩、吐納結合、不致動作極限等特點。
女性絕經后其骨密度與年齡、體重、生育個數、絕經年限等因素有關[5]。為了避免這些因素的統(tǒng)計干擾,我們對入選標準進行了一些限定。表1數據顯示,從事太極拳鍛煉的絕經后女性骨密度要高于對照組,提示太極拳可以延緩絕經后女性骨量流失的速度。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影響骨密度測定值。有學者認為適宜的運動可使體內抑制骨吸收的雌激素水平升高[6]。表2顯示太極拳組的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患病率要略低于對照組,但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在太極拳外,諸如營養(yǎng)、生活環(huán)境及其它運動方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有研究顯示,力量和耐力性訓練可增加骨密度,尤其是負重的鍛煉最為有利[7-8]。但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并不適應高強度的運動方式,太極拳運動能量消耗可通過架勢高低來調節(jié),近似圓弧的運動軌跡降低了關節(jié)的剪切力,這些運動特點使太極拳更適合中老年人。不斷地做不定向圓弧式動作,能使關節(jié)周圍肌肉和韌帶得到良好的鍛煉[9]。長期太極拳運動不僅能夠降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而且是改善人體平衡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10]。
表3的結果顯示,練習太極拳大于5年的絕經后女性在L1、L2、左股骨頸、左Wards三角區(qū)、股骨干等部位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練習太極拳小于5年的絕經后女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研究顯示,持續(xù)8~12個月的運動鍛煉只能引起骨密度的少量增加,因為骨的重建周期要經歷靜止、激活、轉換和最后成型4個過程,整個過程是緩慢的,1個重建周期至少需要持續(xù)4~6個月[11]。運動干預要引起骨量在生理上顯著增加,必須持續(xù)1年以上[12]。因為練習太極拳大于5年的觀察例數較少,本研究并沒有對5年后的觀察對象再按年限分組。不過有人認為太極拳練習年限超過5年后,鍛煉的年限對各部位骨密度的影響并不明顯[13]。太極拳鍛煉不可能無限地使骨密度不斷上升。對于鍛煉年限的研究,日后應增加樣本量,再對相關因素進行進一步分析。
[1]Seeman E,Eisman J A.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why,whom,when and how to treat[J].Med J Aust,2004,180(6):298-303.
[2]Shumway-Cook A,Baldwin M,Polissar NI,et al.Predicting the probability for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Phys Ther,1997,77(8):812-819.
[3]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0,6(1):1.
[4]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 practice bulletin.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ian-Gynecologists Number 61,April 2005.Human papillomavirus[J].Obstet Gyneco1,2005,105(4):203-216.
[5]郭華平,郁嫣嫣,陳文華,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5):424-428.
[6]喬嬡媛,王曉晨,王曼瑩.運動—雌激素—骨代謝相關性研究進展[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4):78-79.
[7]Enrslander HC,Sinaki M,Muhs JM,et al.Bone mass and muscle strength in female college athletes(runners and swimmers)[J].Mayo Clin Proc,1998,73(12):115l-l160.
[8]Karlsson M K,Magnusson H,Kadsson C,et al.The duration of exercise as a regulator of bone mass[J].Bone,2001,28(1):128-132.
[9]潘國建,孫緒生,成紅,等.簡化太極拳誘導的髖膝關節(jié)角度變化[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0,19(3):312-314.
[10]鄒軍,林菲,張麗,等.長期太極拳運動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80-82.
[11]楊愛萍,王君俏,劉邦忠.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婦女運動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理醫(yī)學雜志,2010,25(7):96-97.
[12]吳華,吳紀饒.絕經女性骨質疏松的運動干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168-169.
[13]龔敏,張素珍,王斌,等.長期太拳練習對老年人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7):223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