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江蘇 連云港 222006)
李麗娜 女,1982年生。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信息參考咨詢、信息素質教育與研究。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第3條規(guī)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應“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yǎng)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1]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簡稱OILI)成為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和發(fā)展趨勢。研究人員業(yè)已對全國“211工程”院校、100所示范性高職高專院校、山東省高校的OILI開展過系統(tǒng)調研,[2-4]鑒于江蘇省高等教育在全國的翹楚地位及高校圖書館數目之眾,筆者對江蘇省126所高校開展OILI的情況進行了網上調查,以期在此基礎上分析國內高校圖書館OILI現狀,找出差距并加以改進。
OILI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開展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素質教育,需設有專門網站或教學平臺,本次調查采用網絡調查方式,調查時間為2012年2月12日至2月18日,調查對象為教育部網站所列出的江蘇省126所普通高等學校。剔除未開設圖書館網站或打不開網頁的情況,調查樣本為本科層次高校44所,??茖哟胃咝?2所,共計106所。
以肖自力先生的信息素質教育“四要素”說(即信息意識、信息思考、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為基礎,參照同類調研的內容設計,本次調查內容包括OILI內容、方式、載體、個性化服務等內容,共計17項調查指標。
經統(tǒng)計分析,江蘇省高校圖書館開展OILI的概況如表1及表2所示。
表1 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概況
表2 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層級
表1、表2統(tǒng)計結果顯示,江蘇省高校圖書館OILI現狀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①普及程度偏低,本科遠好于專科。筆者將開展OILI的標準設定為設有相關網站/平臺且包含兩項以上OILI內容。依此標準,江蘇省高校圖書館開展OILI的比例為73%,其中本科96%,專科60%。整體來說,本科院校的OILI實踐全面優(yōu)于專科院校,尤其體現在在線文獻檢索教育、學科導航等深度教育內容上。
②OILI層級較低。表2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未開展OILI及OILI等級為初級的高校比率為70%,高級比率僅占4%,不足10%;基于圖書館傳統(tǒng)服務模式的館藏資源及服務介紹、常見問題(FAQ)開展情況較好的,比例分別為100%、75%;個性化OILI形式如個性化資源門戶、OILI平臺、資源整合檢索平臺、推送服務所占比率分別僅為1%,1%、0%、4%。
③地區(qū)協(xié)同、資源共享頗具成效。截至目前,江蘇省尚沒有高校圖書館建成整合本館資源的一站式檢索平臺,但包括Calis統(tǒng)一檢索平臺、各市/地/區(qū)域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聯合體在內的各級共享檢索平臺幾乎覆蓋了省內所有高校(只有宿遷市、張家港市未建設文獻資源共享檢索平臺),32%的高校在圖書館網站首頁提供了共享平臺鏈接。
國內外學界對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有頗多論述,不一而足,對信息道德、信息意識培育的重要性卻已達成共識??梢哉f,信息道德是OILI的理性前提,擇取信息資源為己所用的評價和應用能力是OILI的最終指向,信息技能的訓練應服務于此。然而,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圖書館對信息道德及信息意識教育的重視程度不盡如人意。江蘇省內僅有18%的高校通過“版權公告”形式進行最基礎的信息道德教育,只有中國礦業(yè)大學和江南大學兩所學校提供關于知識產權、學術規(guī)范、信息安全等相關知識,其余均未明確涉及信息道德內容。此外,只有江南大學通過在線測試進行信息意識教育,其余高校的信息意識教育散落于資源及服務介紹、新生培訓等內容,無一提供完整、系統(tǒng)的信息意識教育內容。
各類在線培訓和教學中,重技巧輕意識的現象廣泛存在,且信息素質教育內容被簡單地等同于文獻檢索課程,關于信息資源利用、評價方面的內容較少,在線教育內容單薄且存在嚴重偏頗,更有本末倒置之嫌疑。
OILI實現方式較為集中和單一,一般為館藏和服務介紹、新生培訓、FAQ等傳統(tǒng)服務方式的網絡化延伸,系統(tǒng)性、創(chuàng)造性不足;教育內容無視用戶個體差異,一概而同。目前只有南京師范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提供了基于用戶層次、用戶專業(yè)的針對性讀者向導;媒體形式上,以Word、PDF、PPT格式的靜態(tài)文本居多,Flash、Video等動態(tài)課件較少,缺乏趣味性。
此外,各館OILI內容和形式均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完全根據各自理解和經驗而定,設計混亂,結構不明晰。具體表現在名稱不統(tǒng)一、內容分散、布局混亂、獲取困難。OILI內容散布于服務指南、讀者服務、網絡課堂、用戶教育、參考咨詢等欄目且鏈接層次雜亂,造成查找和獲取異常困難。以新生培訓為例,有新生入館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新用戶培訓、新讀者向導等不同的名稱稱謂;欄目設置方面,有的將其放在讀者服務欄目下,有的歸入用戶指南或信息素質教育,有的藏于三級鏈接,查詢極為不便。
調查顯示,目前高校圖書館OILI呈現出單向性顯著,交互性不足之特征,在教育成果評測及在OILI評價方面,缺乏統(tǒng)一標準和反饋機制。
首先,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在線教育課程仍依據傳統(tǒng)的“講授型”模式來設計和開展,其僅是傳統(tǒng)文獻檢索課程內容的網絡化翻版,重輸出不重反饋,忽略情景設計和師生互動,教育過程單向封閉,交互性較差,用戶難以進行評價。
評測反饋機制方面,只有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大學等8所高校圖書館設有入館教育在線考試登陸系統(tǒng),評測在線教育成果;在線用戶調查包括收集用戶信息、了解用戶需求的反饋機制,此項內容僅有10%的高校圖書館開展;開展推送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只占4%。雖然有61%的高校圖書館提供在線虛擬參考咨詢,但以即時通訊形式開展的實時咨詢只占半數。除此之外,對OILI的實施效果、用戶滿意度等缺乏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
以調查結果為依據,針對高校圖書館OILI的不足,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首先,要改變各自為政的建設的現狀,應由各省圖工委情報咨詢工作委員會承擔管理和統(tǒng)籌任務,健全標準,促進共建,統(tǒng)一規(guī)劃全省的OILI實踐。具體來說,要在加強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本、??圃盒5牟煌攸c,對OILI的目標、內容、形式、反饋評價機制等分別制定共性和個性標準;注重內容建設,根據OILI開展情況確立牽頭的本科中心館和??浦行酿^,組織其分工合作,開發(fā)面向學科/課程的資源指南,制作實用性、針對性、趣味性強的教育課件;加強基于地域、學科的資源共建互通,創(chuàng)新和豐富OILI內容;推進各省信息素質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及高校圖書館的合作、共享,組織經驗交流,大力推廣富有成效的OILI方式;引導開展用戶評價和效果評估,并以此為依據改進OILI實踐。
其次,建設獨立、集成的OILI模塊。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大多依托圖書館網站開展OILI,僅有江南大學建設了OILI平臺。OILI平臺具有功能模塊齊全、便于統(tǒng)計管理、交互性好等優(yōu)勢,在國外OILI實踐中已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成本較高,國內僅有北大、清華等不超過10所高校建有獨立平臺開展OILI。考慮到成本、技術、需求等因素,筆者認為可根據各高校圖書館實際,靈活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圖工委統(tǒng)挈、高校合作研發(fā)在線平臺,在各省逐步推廣;利用現有網絡教學平臺,加入信息素質教育內容;依托圖書館網站建設獨立的OILI模塊??傊?,要改變OILI內容分散凌亂的現狀,實現信息素質教育內容的獨立、集成和有序化,為日后條件成熟時統(tǒng)一平臺的構建打好基礎。
調查中筆者發(fā)現,部分高校OILI內容雖已頗具規(guī)模,但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在于以資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滿足日益?zhèn)€性化的用戶需求。只有革新理念,才能在內容建設、方式創(chuàng)新、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取得實效。
首先,加強用戶調研,注重用戶反饋。用戶需求是OILI實踐的起點和依據,收集、分析用戶反饋信息是OILI的重要后續(xù)。構建者需加強在線用戶調研,把握用戶心理特點、信息偏好并依此實施內容建設和形式設計;注重用戶在線測評成績、OILI模塊訪問流量、課件下載量、用戶討論、用戶提問內容等反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定期開展OILI效果調查,以校正OILI活動。
其次,在內容建設和教育方式上,應依據用戶身份的不同,實現層次化、專業(yè)化、指向性。教育資源要體現文理工分科、年級、專業(yè)的差別。加強不同學科專業(yè)的學術資源導航建設,加大對網上預印本、主題網關、開放存取資源、深網資源等免費學術資源的宣傳推介、使用培訓;針對不同年級的用戶,可借鑒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三層次”式信息課程做法,[5]不同年級設置不同信息教育內容,循序漸進培育用戶的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搜索和評價能力,同時要注重信息素質教育內容與學科專業(yè)的融合,結合課程教學、論文開題、課題立項等,將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增強教育實效。
最后,整合資源與服務,實現服務方式個性化。首先,建設一站式檢索平臺。如上海交大的思源探索(http://www.lib.sjtu.edu.cn/welcome.do),將館藏紙質圖書、期刊、電子資源、本校學位論文等實現了后臺無縫鏈接,只要輸入一個檢索指令,多數據庫則并發(fā)執(zhí)行,簡便高效。這與傳授用戶全面的檢索技巧相輔相成;其次,建設個性化資源門戶,實現有用信息向潛在用戶的主動靠攏和推送。目前,東南大學已采用圖書館個性化資源門戶Mylibrary,根據用戶個性需求,有效組織資源并提供針對性教育內容和信息服務,這既是Web2.0理念的成功應用,也是未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趨勢所在。
調查顯示,不少高校存在OILI人氣不高、資源浪費的現象,為避免資源建而不用,建后閑置,要做到線上加快建設,線下宣傳推介,精心培育、切實引發(fā)用戶需求。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施實:
①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通過張貼通知、圖書館網站公布OILI課程計劃、開辟OILI專欄、開展讀者需求調研等方式使廣大用戶對OILI有初步了解;舉辦網絡搜索技巧大賽、信息檢索比賽等OILI相關活動,推廣圖書館數字資源,磨練其信息技能。
②加強與系科的聯系,建立教學單位和圖書館的合作機制。一方面圖書館選任學科館員負責相應學科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推介和意見收集工作;另一方面,開展面向專任教師的培訓,使OILI內容與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得以有機整合。同時在信息素質課程實踐中適當植入基于學科內容的案例教學,將理論教學轉化為具體問題的解決,激發(fā)學生的信息需求,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率。
③在圖書館網站或專門OILI平臺提供開放式課程網站、優(yōu)秀在線教學資源和開源軟件的鏈接,增強網站的實用度和影響力;同時開辟各種交互渠道,采用BBS論壇、微博等用戶喜聞樂見的方式,確保館員、用戶之間信息交流的暢通,達到營造氛圍、集聚人氣的效果。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高[2002]3號文件: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的通知[Z].
[2]王慧.我國“211工程”百所高校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7(5):79-82.
[3]馬駿.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調查與分析——以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0(6):35-38.
[4]劉二穩(wěn).山東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現狀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0(6):17-19.
[5]李軍.高校圖書館實施信息素質教學體系設計——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探索[J].圖書館建設,2009(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