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丹楓 車軍勇 董 筠▲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210029)
養(yǎng)肝澳平合劑是江蘇省中醫(yī)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專家俞榮青教授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制方的院內(nèi)劑。我們從2007年~2010年對養(yǎng)肝澳平合劑聯(lián)合賀普丁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受試對象均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0年9月西安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聯(lián)合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醫(yī)辨證標準肝郁血瘀證兼有濕熱(參照1991年全國中醫(yī)藥學會肝病分會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中醫(yī)證型診斷標準)。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組。治療組28例,脫落2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25~74歲,平均45.29±12.13歲;病程8.86±7.89年。對照組27例,脫落3例,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齡20~74歲,平均46.15±11.90歲;病程9.00±7.03年。兩組年齡、病情、病程均無顯著性差別。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基礎(chǔ)治療同時,予養(yǎng)肝澳平合劑(茵陳、當歸、丹皮、茜草、鳳尾草、白花蛇舌草、赤芍、郁金等組成,江蘇省中醫(yī)院制劑室提供)聯(lián)合賀普丁治療,養(yǎng)肝澳平合劑每日早晚各1次,賀普丁100mg,1d1次,連用半年。對照組在基礎(chǔ)治療同時應用賀普丁100mg,1d1次,連用半年。兩組基礎(chǔ)治療為古拉定及門冬氨酸鉀鎂治療。
療效標準 臨床證候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標準[2]。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臨床癥狀分級量化標準 0分:無口干苦粘;無脅痛;無脘腹痞脹;1分:輕度口干苦粘;輕微隱痛,不影響休息和工作;輕度脘腹痞脹,不影響休息和工作;2分:中度口干苦粘;中等度疼痛,對休息和工作略有影響;中等度脘腹痞脹,食后不舒,對休息和工作略有影響;3分:中度口干苦粘;疼痛持續(xù)或發(fā)作頻繁;重度脘腹痞脹,食后加重,對休息和工作有明顯影響。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結(jié)果應用SPSS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治療前后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臨床癥狀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分析;計量值以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
治療結(jié)果 2組ALT、AST、TBiL(總膽紅素)治療前后的變化 見表1。
表1 ALT、AST、TBiL治療前后的比較(±s)
表1 ALT、AST、TBiL治療前后的比較(±s)
注:與治前比較,△ P<0.05
組別 n 時間 ALT(U/L) AST(U/L) TBiL(μmol/L治療組 28 治療前174.85±259.18 114.8±143.20 29.86±33.95治療后 39.00±17.65△ 37.61±11.45△ 17.75±7.62對照組 27 治療前 139.74±207.22 95.30±82.30 20.74±8.17治療后60.22±92.74 57.26±80.36 19.09±11.95
從表1可看出兩組治療后ALT、AST、TBiL都明顯好轉(zhuǎn)。經(jīng)t檢驗,治療組ALT、AST治后與治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TBiL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對照組ALT、AST、TBiL治療前后分別比較,P>0.05,說明對照組雖能改善肝功能,但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說明治療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ALT、AST)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2組HA、PCⅢ、Ⅳ-C(Ⅳ膠原)治療前后的變化 見表2。
表2 HA、PCⅢ、PⅣ-C治療前后的比較(ng/mL±s)
表2 HA、PCⅢ、PⅣ-C治療前后的比較(ng/mL±s)
注:各組治后與治前比較,▲P<0.05;組間治后比較,ΔP<0.05
-C治療組 28 治療前組別 n 時間 HA PCⅢ Ⅳ413.32±238.62 172.41±78.53 124.88±74.75治療后178.40±138.24▲96.69±32.20▲ 104.1±18.57▲對照組 27 治療前 409.72±249.51 159.11±70.65 158.1±143.37治療后 282.08±206.36▲Δ130.06±54.78▲Δ112.27±44.77
從表2可看出兩組治療后HA、PCⅢ、Ⅳ-C都明顯好轉(zhuǎn)。經(jīng)t檢驗,治療組HA、PCⅢ治后與治前相比較,P<0.05,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 HA、PCⅢ治后與治療前比較,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治療組、對照組均有抗肝纖維化作用。兩組治前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治后組間比較,HA、PCⅢ降低的幅度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治療組抗肝纖維化的作用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Ⅳ-C治療后雖都比治前有所下降,但經(jīng)t檢驗,均P>0.05,說明兩組均有降低Ⅳ-C的作用,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HBV-DNA治療前后的變化 見表3。
表3 HBV-DNA治療前后的比較(copies/mL±s)
表3 HBV-DNA治療前后的比較(copies/mL±s)
注:各組治后與治前比較,ΔP<0.05
HBV-DNA治療組 28 治療前組別 n 時間1.52E+07±2.15E+07治療后 1.71E+06±8.80E+06△對照組 27 治療前 1.94E+07±2.68E+07治療后 2.38E+05±7.92E+05△
從表3可看出兩組治療后HBV-DNA對數(shù)級都明顯下降,兩組HBV-DNA數(shù)值治療前后分別比較,經(jīng)t檢驗,均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均能使HBV-DNA數(shù)值顯著下降,可顯著降低乙肝病毒復制水平,改善患者血清病毒學指標。治療組抑制乙肝病毒復制作用與對照組相似。
兩組患者臨床證候療效 治療組顯效4例、好轉(zhuǎn)22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1例、好轉(zhuǎn)1例、無效25例,治療組顯效、好轉(zhuǎn)、無效及總有效率分別為14%、79%、2%、93%,對照組顯效、好轉(zhuǎn)、無效及總有效率分別為4%、4%、94%、8%。進行χ2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總有效率P<0.01,好轉(zhuǎn)率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顯效率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治療組改善患者臨床證候療效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非常顯著,好轉(zhuǎn)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2組口苦、脅痛、腹脹治療前后的比較 見表4、表5、表6。
表4 口苦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比較
經(jīng)Wilcoxon秩和檢驗,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組間對比無差異,治療后治療組各級別無、輕、中、重度量化指標明顯改善,P<0.05,說明治療組口苦癥狀在治療前后分布情況有明顯差異,即口苦癥狀治療后有明顯改善,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各級別量化指標雖有改善,但P>0.05,說明治療前后口苦癥狀總體分布情況相似,即對照組經(jīng)治療口苦癥狀改善不明顯。治療組較對照組可明顯減輕患者臨床口苦癥狀。
表5 脅痛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比較
經(jīng)Wilcoxon秩和檢驗,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組間對比無差異,治療后治療組各級別無、輕、中、重量化指標明顯改善,P<0.05,說明治療組脅痛癥狀在治療前后分布情況有明顯差異,即脅痛癥狀治療后有明顯改善,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各級別量化指標雖有改善,但P>0.05,說明治療前后脅痛癥狀總體分布情況相似,即對照組經(jīng)治療脅痛癥狀改善不明顯。治療組較對照組可明顯減輕患者臨床脅痛癥狀。
表6 腹脹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比較
經(jīng)Wilcoxon秩和檢驗,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組間對比無差異,治療后治療組各級別無、輕、中、重量化指標明顯改善,P<0.05,說明治療組腹脹癥狀在治療前后分布情況有明顯差異,即腹脹程度治療后有明顯改善,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各級別量化指標雖有改善,但P>0.05,說明治療前后腹脹癥狀總體分布情況相似,即對照組經(jīng)治療腹脹癥狀改善不明顯。治療組較對照組可明顯減輕患者臨床腹脹癥狀。
討 論 祖國醫(yī)學認為,乙肝病變在肝,隸屬中醫(yī)“脅痛”、“癥積”、“黃疸”、“虛損”、“水腫”、“臌脹”等范疇。其病理改變是以濕、熱、瘀、虛為主。病機為濕熱疫毒蘊結(jié)不解,深伏血分,日久導致肝經(jīng)氣血失調(diào)。其癥狀包括脅痛、口苦、腹脹等。濕熱之邪蘊結(jié)于肝膽,導致肝膽疏泄不利,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而成脅痛。如《靈樞·五邪》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薄夺t(yī)方考·脅痛門》謂:“脅者,肝膽之區(qū)也。”《素問·刺熱論篇》謂:“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脅滿痛?!备文懡?jīng)內(nèi)有郁熱,膽熱上蒸,膽氣上溢,則發(fā)為口苦。即《素問·痿論》:“肝氣熱,則膽泄,口苦。”
養(yǎng)肝澳平合劑由茵陳、當歸、丹皮、茜草、鳳尾草、白花蛇舌草、赤芍、郁金等組成。是江蘇省中醫(yī)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專家俞榮青教授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制方的院內(nèi)制劑。方中茵陳為君藥,有利濕退黃,解毒療瘡之功用;當歸養(yǎng)血活血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祛瘀;茜草涼血止血,化瘀通經(jīng);鳳尾草、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全方配伍共奏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解毒散結(jié)之效。旨在通過養(yǎng)血活血,涼血理氣,清熱解毒發(fā)揮降低肝細胞炎癥水平,抗肝纖維化,抑制乙肝病毒復制作用,減少或延緩病毒耐藥變異的發(fā)生。
胡一橋等人曾對茵陳的水溶性多肽進行了初步分離、提取,并對其肝保護作用,以及增強巨噬細胞吞噬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結(jié)果表明茵陳多肽對小鼠具有顯著的肝保護作用,并可顯著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3]。當歸提取物可減輕肝纖維化,提高肝細胞SOD和降低MDA,對多種肝損傷模型具有保護作用。當歸可使四氯化碳誘導的大鼠肝纖維化模型的血清E型前膠原及血清轉(zhuǎn)氨酶水平顯著降低,因此對實驗性大鼠肝纖維化有防治作用[4]。以上研究提示養(yǎng)肝澳平合劑組方不僅符合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而且與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論相吻合。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0,1(19):56-6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0-151.
[3]胡一橋,譚仁祥,褚明艷,等.茵陳粗多肽的提取分離及小鼠肝保護作用[J].中草藥,1999,30(12):894.
[4]李 青,鄧長生,朱尤慶,等.當歸注射液對實驗性大鼠肝纖維化的防治作用[J].醫(yī)學通報,2000,1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