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敬寶 李新平
(西雙版納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小梁切除術是治療青光眼的常用術式,但術后的炎性反應和術前縮瞳劑對晶狀體的長期刺激,易導致患者出現白內障[1]。由于青光眼術后白內障患者具有眼部多種功能損傷和結構的改變,如視功能降低、淺前房及瞳孔僵直等,增大治療難度[2]。青光眼術后白內障治療的關鍵是保持好濾過區(qū),維持正常眼壓和順利摘出白內障[3]。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出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常用方法[4],但兩者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障的效果還不清楚,因此本文就二者的效果進行探討。
病例來源于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124眼)青光眼術后白內障患者,其中男66例(68眼),女54例(56眼),年齡為32~83歲,平均年齡為(52.4±16.2)歲;瞳孔直徑<3mm 32眼,3~5mm 40眼,>5mm 52眼;根據Locs Ⅱ分級法將晶狀體核硬度分為Ⅱ級核42眼,Ⅲ級核49眼,Ⅳ級核33眼;術前裸眼視力0.1~0.3者68眼,0.05~0.15者56眼,光感至0.05共25眼;所有患者均在小梁切除術后出現白內障,并排除視網膜脫落情況。
依據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超聲乳化組(簡稱超聲組)和小切口囊外摘出組(簡稱小切口組),分別給予超聲乳化術和小切口囊外摘出術治療。分析兩組的治療前、治療后1周、1月的矯正視力、眼壓和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兩種術式均進行術前散瞳處理,行表面麻醉和術前常規(guī)準備;術后服用抗生素并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等滴眼液點術眼。超聲乳化術簡述如下[4]:輔助球周阻滯麻醉,采用平面角膜刀于近角膜緣的10~11點位置上在透明角膜上作3.5mm寬超聲乳化切口,撕囊鑷進入前方內行連環(huán)撕囊并通過而二分裂法碎核,并乳化吸收余下核,植入折疊式晶狀體。小切口囊外摘出組[4]:于顳上方作5.5mm寬的橫鞏膜隧道切口,分離板層鞏膜。穿刺前房,注入粘彈劑后,采用連環(huán)撕囊抬起晶狀體,并整個取出晶狀體核,植入折疊式晶狀體,并觀察水密封狀態(tài)。
并發(fā)癥和異常眼壓情況以“率”表示并進行χ2檢驗,視力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分別采用配對t檢驗和成組t檢驗比較治療前后和兩組情況,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
兩組術后的視力均優(yōu)于治療前,但小切口組僅術后1月的視力高于超聲組(P<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視力情況(眼)
兩組術后的異常眼壓例數均少于治療前,但小切口組僅術后1月的眼壓異常例數少于超聲組(P<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異常眼壓情況(眼)
小切口組治療后1月的核墜入玻璃體腔、玻璃體脫出及角膜水腫例數均少于超聲組,除玻璃體脫出(P<0.01)外,其余均為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1月的并發(fā)癥情況(眼)
小梁切除術可成功的降低青光眼眼壓,而術后有效濾過泡的形成是手術成功的關鍵[5]。由于該手術對包括瞳孔在內的眼球結構的機械刺激和術后功能結構的改變易導致白內障的發(fā)生。臨床發(fā)現該類白內障患者的手術難度高于單純白內障患者,總結有兩方面的原因[1]:瞳孔小而固定,淺前房以及虹膜彈性較差;屬于第二次手術,需要避開原手術區(qū)域,保留有效濾過泡。白內障手術的類型較多,但根據白內障程度和核的硬度應選擇合適的術后。傳統的白內障囊外摘出術的切口較大,對眼部損傷結構損傷大,因此術后恢復時間長、效果差是其主要弊端。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出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常用方法,研究表明二者在治療普通型白內障的效果相似,但在治療特殊類型的白內障上有差別,如過熟期白內障[6],但二者在青光眼術后白內障的效果還不清楚。
本研究發(fā)現:兩組術后的視力、眼壓均優(yōu)于治療前,表明小切口和超聲乳化治療均有效,但小切口組僅在術后1月的視力高于超聲組、異常例數少于超聲組,表明小切口組的遠期效果較好,可能的原因是超聲術式的灌注壓力較高,導致原手術造成的結果損傷易被加重,如兩組并發(fā)癥情況發(fā)現小切口組治療后1月的核墜入玻璃體腔、玻璃體脫出及角膜水腫例數均少于超聲組,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乳化操作難度較大,同時白內障類型的特殊性也加重手術難度,其次超聲乳化術的高灌注壓也是造成術后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6]。
綜上所述,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出術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障均有效,但后者對于矯正視力和降低異常眼壓患者的長期效果較好,同時并發(fā)癥較少。
[1]冀哲,李淑珍.非超聲乳化顯微手術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障的臨床觀察[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1,34(1):77-78.
[2]李會琳,劉偉,季建,等.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障[J].天津醫(yī)藥,2008,36(9):724-725.
[3]劉建華,孔凡紅,任淑蘭,等.顳側鞏膜小切口手法白內障摘出術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障[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1,33(6):449-451.
[4]戴子嫻,張宏,林妙英,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和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0):227-228.
[5]王曉冰,劉立民,唐廣賢,等.外路小梁切開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先天性青光眼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3):255-257.
[6]施雪濤,徐千,葉顯忠,等.超聲乳化術與囊外摘出術治療過熟期白內障[J].眼外傷職業(yè)眼科雜志,2009,31(6):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