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英
(廣西民族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南寧 530001)
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率及導致的醫(yī)院感染逐年上升,尤其MRSA檢出率越來越高,使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治療更為復雜。為了解我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分布情況及耐藥性,現將我院患者分離出的14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總結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4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來源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臨床送檢標本,包括痰、分泌物、血液、尿液及腹水等標本。
采用(K-B)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藥敏試驗M-H培養(yǎng)基及藥敏紙片為英國Oxoid公司產品。細菌鑒定采用手工法,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MRSA菌株的篩選采用頭孢西丁紙片擴散法,結果判定標準抑菌環(huán)直徑≤21mm為耐藥,≥22mm為敏感。
痰液檢出率最高,其次是傷口分泌物、血液、膿腫、尿液等標本。見表1。
表1 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本來源分布
在分離的14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33.1%(49/148)。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的是青霉素70.3%、紅霉素68.2%、阿齊霉素66.2%、克林霉素58.8%;敏感性較高的有萬古霉素100%、復方新諾明73.6%、頭孢唑啉66.9%、苯唑西林66.9%。結果見表2。
表2 金黃色葡萄球菌藥敏試驗結果(%)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葡萄球菌屬尤其是MRSA的檢出率和耐藥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該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細菌之一,常引起癤、癰、蜂窩織炎、傷口的局部化膿性感染,也可引起深部組織的化膿性感染,包括敗血癥、肺炎、胸膜炎、骨髓炎等[2-6]。我院分離的14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來源于痰,表明呼吸道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發(fā)部位,其次為傷口分泌物。痰標本主要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中檢出,由于患者長期臥床、體質差、免疫力低,并有大量使用抗生素史,提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免疫力低下是發(fā)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傷口分泌物主要來源于手術患者,因傷口為開放性損傷,皮膚免疫屏障的破壞,易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藥敏結果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阿齊霉素耐藥率較高,分別為70.3%、68.2%、66.2%,這表明此三種藥不適合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經驗性治療。對復方新諾明、頭孢唑啉、苯唑西林、慶大霉素敏感性較高,均在60%以上,萬古霉素敏感率100%,這些藥可作為臨床經驗用藥依據。藥敏結果中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大部分常用抗生素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呈多重耐藥的大部分為MRSA菌株,MRSA對所有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所能使用的抗生素十分有限,僅對部分抗生素較為敏感,如萬古霉素,復方新諾明,特別是對萬古霉素耐藥率為零,表明萬古霉素仍是對MRSA保持絕對高的抗菌活性,但萬古霉素耳、腎毒性大,應慎用。我院MRSA的檢出率為33.1%(49/148),低于中國細菌耐藥性檢測(CHINET)的水平[2]。部分MRSA菌株除萬古霉素敏感外,幾乎對所有抗生素耐藥。因此,需加強藥敏監(jiān)測以啟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耐藥菌株日益增多,為降低其感染尤其是MRSA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應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強消毒隔離工作,切斷傳播途徑。在抗菌藥物使用中,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臨床實驗室應加強標準化工作,對細菌耐藥性進行長期監(jiān)測,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提高臨床治療水平。
[1]朱以軍,徐瑞龍,單曉云,等.醫(yī)院感染葡萄菌屬的分布特點與耐藥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7,17(5):599.
[2]汪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07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8,8(5):325-333.
[3]王占華,王曉紅,宋先鋒,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進展[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6,4(5):53-54.
[4]張銀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11):1-3.
[5]李紅心,劉靜,王鳳玲,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8076-8077.
[6]吳偉元,吳勁松,盧月梅,等.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屬對17種抗菌藥物敏感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6):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