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群
(重慶長壽精神病醫(yī)院,重慶 401221)
拒食拒藥是指在意識清晰的狀態(tài)下,有意拒絕進食進藥甚至拒絕飲水的行為。拒食拒藥行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常見問題。藥物的治療對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防復發(fā)是至關重要的。病患拒食不僅可以影響到精神病藥物的應用,而且長期拒食將導致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從而加重病情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增加負擔。下面,筆者通過長時間的臨床分析,針對拒食拒藥的相關原因和具體表現(xiàn)等,采取相應解決對策。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科住院216例患者,其中女患者118例,男患者98例;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18歲;未婚有46例,已婚有154例,離異有16例;28歲以下有86例,28歲以上有130例;第一次住院者有76例,2次以上有140例。精神分裂癥116例,躁狂癥60例,癲癇性精神障礙28例,抑郁癥12例。
通過表1可以清楚看出無自知力拒食拒藥站首位,無目的的拒食拒藥站最后一位,所以對拒食拒藥患者要認真仔細的分析研究,采取相關對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表1 住院精神病患拒食拒藥原因分析調查表
患者對自己患病情況不能做出正確的認識,否認自己患病,自知力缺乏,因而產生拒食與拒藥。有的患者有幻聽告訴他藥物有毒,或因為幻嗅味感到藥物有怪味,所以拒藥;有的患者有被害妄想癥,害怕有人在藥品與食物中投毒,所以拒藥與拒食;有的患者因為受不了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如口干、鼻塞、便秘、震顫、靜坐不能等)而不愿意服藥;有的患者常常表現(xiàn)出興奮躁動,終日不停的忙碌,沒時間顧及服藥與進食;有的患者肢體木僵,一直保持固定姿勢不變,導致拒藥與拒食;有的患者自我感覺病情的好轉,認為沒有服藥的必要性,擔心長期服藥會影響身體健康,害怕藥物的不良反應,從而拒藥、藏藥;有的長期慢性病患,已服藥多年,仍沒有好轉,失去了信心而拒藥、藏藥;有的患者已處于維持鞏固階段害怕影響家庭開銷,想節(jié)省部分藥品留到出院后服用,因而藏藥;還有的學生在學習階段害怕影響智力和耽誤學習而拒藥。
3.2.1 假裝積極,取得信任
有的患者在病房中表現(xiàn)出積極配合,并且監(jiān)督其他人進食或服藥,在治療過程中也非常合作。還主動協(xié)助工作人員開飯、打水、搞好室內衛(wèi)生,這樣取得工作人員的充分信任后,從而放松了對其的觀察,乘機將食物或藥物倒掉。
3.2.2 假裝服藥,蒙混過關
有的患者拿到藥物后作出一系列假動作,其實是把藥物放入口中并迅速將藥物藏于舌下或兩頰間;部分患者把藥物藏在衣袖或口袋里;少數(shù)患者假裝將藥放入口中,其實藥物還是在手中;還有的一些少數(shù)患者將藥服下后立即躲到偏僻地方用手刺激咽部讓其吐出;還有的患者利用漱口的機會,又將藥品吐出。
3.3.1 心理護理
通過對患者的心理評估,針對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拒藥拒食現(xiàn)象,做出相應措施。首先讓患者了解藥物的相關知識,服藥的目的,藥物治療的利弊,以及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當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反應時,患者也不要擔心,護理人員可以根據(jù)相關措施使之得以改善,從而減輕痛苦;讓其了解拒藥會耽誤病情,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使家庭經濟負擔越來越重,也讓自己的痛苦不斷增加;同時主動關心積極的接觸患者,了解患者的精神癥狀和軀體不適,仔細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并及時給予處理;利用良好的言語、行為、態(tài)度,讓患者能產生信任感、安全感,從而改變患者的服藥態(tài)度,提高依從性;熱情和體貼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保持環(huán)境優(yōu)美、餐具干凈,飯菜色、香、味合理調配,使患者食欲大增。還要對患者進行進一步宣教,強調飲食的重要性,介紹飲食與健康、飲食與疾病的關系,拒食拒藥的危害性,使患者從而得到改善。還可以利用晨晚間護理時間隨時與患者交談溝通,對于患者疑問不懂之處加以詳解,給予以針對性的解答,使患者充分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癥狀,復發(fā)的前驅期癥狀,藥物治療的意義、目的、方法、療效和不良反應的觀察處理等知識,提高患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效果[1]。對患者抑郁、焦慮、緊張、恐懼情緒,將給予人文護理關懷,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引導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使患者消除恐懼、焦慮、悲觀、絕望等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
3.3.2 醫(yī)護協(xié)調
在護理的過程中,應對患者進行觀察,如有出現(xiàn)不良反應應及時通知醫(yī)生,并以病歷單想醫(yī)生解說服藥情況及用藥療效,以協(xié)助醫(yī)生及時處理患者不良反應,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對藥物劑量適當?shù)臏p少。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重新調整治療方案,一般而言,在借助醫(yī)生的權威性下,可讓患者增加患者加強對病患的觀察,及時通知醫(yī)生了解服藥的情況以及療效,及時處理藥物不良反應,藥物劑量酌情減少,加藥速度減緩,根據(jù)病患情況適當?shù)恼{整治療方案,借助醫(yī)生的威信和威嚴,一般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3],有些患者特別信任自己的醫(yī)師,盡管不相信自己有病,還是確信醫(yī)師會很真誠地給他幫助,這樣患者會很好的配合。對于拒食的患者,給予耐心講解,應避免單獨進食,鼓勵大家一起進餐,可以讓拒食患者多參與開飯工作,讓大家一起做好互動,從而降低心理負擔。
3.3.3 嚴格服藥進食制度
對于患者經常做的小動作要給予嚴加觀察,仔細檢查患者易藏匿的地方,在服藥與進食后加強監(jiān)控,如限制去洗手間、廁所、隱蔽處等獨處機會可以有效地減少藏匿、倕吐現(xiàn)象。飲水杯采用白色透明塑料的,服藥時用白開水,便于觀察。
3.3.4 適當運用治療技巧
本著關心,愛護的態(tài)度,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認真負責,加強崗位責任制。對于拒食拒藥者進行重點監(jiān)督與檢查,做好交流溝通的解釋工作。工作人員應該把患者組織起來,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使患者心情愉快。還應督促患者多飲水,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對于因軀體并發(fā)癥而影響進食的患者,則應遵醫(yī)囑給予對癥支持療法,如發(fā)熱的應給予降溫處理等,盡量減少原發(fā)病影響患者進食。
總之,對于拒食拒藥的病患,護理人員應該耐心誠懇地與患者做好溝通,熱情關心體貼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之能盡快的適應新環(huán)境。讓其了解精神疾病的相關知識,讓其認識到不住院治療的嚴重性以及住院的有利之處,并能安心住院。護患之間友好相處,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治療,不再拒食拒藥。
[1]李春花.精神科住院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23):258.
[2]易紅霞.精神病患者拒絕服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4):75-76.
[3]周秀娟,賴根祥.精神科女病人服藥依從性調查與對策[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9(9):78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