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徽森,文其云
在九江職業(yè)大學教學研究基地中,采用蘿卜菜為主,小白菜、蕹菜為輔的種植模式,于2011年在527 m2土地上,創(chuàng)下了年產值49 585元,年利潤41 948元的高效種植實例。具體情況如下。
在九江市開發(fā)區(qū)內,與糧機廠相鄰,離九江市開發(fā)區(qū)利江菜場2 km,有一塊不規(guī)則、中間由小河隔開的、總面積(含河)約1 hm2的蔬菜生產用地,其中有一塊面積為527 m2土地,為九江職業(yè)大學教學生產實習基地,即為實例中的土地,具體見表1。
2005年前,該基地種植的蔬菜種類較多,以番茄、辣椒、茄子、豇豆、大白菜、甘藍、蘿卜、馬鈴薯、洋蔥、菠菜、芹菜等為主,種植是學校投入,學生親自動手,產品銷往學校食堂,部分收入獎勵相應班級。2005年對基地管理進行了改革,實行個人承包,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改革后,教師充分考慮承包人的切身利益,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引種了紫背天葵、水蕹菜、水芹菜、黃花菜,試種了蘿卜菜、芽苗菜、脫毒馬鈴薯。經過承包人的努力和教師們的反復試驗比較,于2010年基本形成了以蘿卜菜為主,小白菜、蕹菜為輔的種植模式,具有經濟效益高、抗風險性強、收入持續(xù)增長等特點。經濟運行情況見表2~4。
①近郊優(yōu)勢 交通便利,運輸時間短,有利于保持蔬菜外觀新鮮;市場信息反饋快,如市場上蕹菜稀缺價高時,可立即收獲上市;選購生產資料方便。
②技術優(yōu)勢 因長期、反復、重點、專項研究蘿卜菜、小白菜、蕹菜的栽培方法,在技術上逐步處于領先位置,另外教師們具備的豐富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了有機結合,為技術創(chuàng)新、應對困難、持續(xù)增效帶來了有力支撐。
③直銷優(yōu)勢 所謂直銷就是生產者將收獲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城市菜場進行銷售的方式。它的優(yōu)點是銷售途徑縮短,銷售損耗減少,銷售價格提高;通過誠信策略與高質量的產品,通過產品安全保證措施,可逐步樹立信譽與品牌,有利于培植自己的忠實消費群,構成較為通暢的銷售渠道。
本實例茬口安排的基本原則是:充分發(fā)揮近郊優(yōu)勢,利用技術優(yōu)勢和自產自銷優(yōu)勢,主要選擇生長迅速、生育期短、產量穩(wěn)定、價格較高的葉菜類,采取循環(huán)種植、持續(xù)供應措施,彌補土地面積有限的劣勢,努力使資源利用合理化,經濟效益最大化。
所謂循環(huán)種植、持續(xù)供應措施是指蘿卜菜采取幾乎天天播種,達到日日收獲;小白菜采取以獨立畦為單位,間隔幾天播種一畦,以求連續(xù)上市;蕹菜采取分期播種,強化管理,實行收獲循環(huán),達到持續(xù)上市。盡管它們循環(huán)的周期不同,但目標都是保障5~8月三菜可天天供應。
表1 試驗地具體情況
表2 2012年527 m2土地各月收入支出
表3 2011年527 m2土地各月收入支出
表4 2005-2011年527 m2土地收支情況
這種茬口安排實質上是一種生產鏈環(huán)模式,小白菜周年在環(huán)中,蘿卜菜及蕹菜有進環(huán)與出環(huán)過程,它們進環(huán)都在3月中下旬,前作一般是小白菜、菠菜、大蒜等。進環(huán)過程中,蘿卜菜循序漸進,面積逐步增加,蕹菜在較短時期內全部進入。蕹菜先出環(huán),8月中下旬依次改種蘿卜菜或小白菜,以保證9、10月間剩余兩環(huán)的用地;隨著季節(jié)變更,蘿卜菜的市場需求量逐步減少,故它出環(huán)應慢而有序,切忌操之過急,否則嚴重影響產值。自9月下旬起,原蘿卜菜用地開始縮減,一畦分2~3 d收,縮減下的地塊,可改種生菜、芹菜等,10月中旬停播。
具體種植種類是蘿卜菜、小白菜、蕹菜,適當搭配莧菜、大蒜、菠菜、生菜、油麥菜、萵筍、韭菜、紫背天葵、黃花菜、嫩南瓜(邊緣空地)、蘿卜、水芹菜(河邊)、芹菜。
蘿卜菜、小白菜、蕹菜種植情況見表5。
①它是一個小面積、高投入、高產出的個例 高投入一是指購買生產資料投入高,2011年527 m2土地上投入達7 637元,其中主要用于購買蘿卜種子;二是指勞動力成本高,據(jù)估算全年相關勞動時間達5 000 h。本實例中,2011年的土地生產效率為每年79.6元/m2,確屬高效,但按年5 000 h勞動來估算,則勞動生產效率僅為8.39元/h,與其他行業(yè)比算不上高效,可在蔬菜生產行業(yè)中仍屬高效。
②淡旺季不明顯,收入持續(xù)穩(wěn)定 本模式下,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只是在1~3月,因氣溫低,蔬菜生長慢,加上土地面積小,產值較低,其余月產出都在2 000元以上,高的達8 796元。5~8月,三菜同行,每天產出可維持200元。要完成200元/d的目標,只要每日上市蘿卜菜25 kg,小白菜7.5 kg,蕹菜7.5 kg則可。如果上市量大,日產出可超過300元(2011年有20 d日產出在300元以上)。
③抗風險性強 本種植模式中,第一,這三大主菜都是高產高效蔬菜,它們循環(huán)的周期都不長,一旦遇到風險可及時調整與控制,使總體不會產生重大損失。第二,全年蔬菜銷售天數(shù)有326 d,占全年89.3%,這種收獲集中性不強的結構,有利于抵抗銷售風險帶來的為害。第三,存在風險自補現(xiàn)象,如多雨對蘿卜菜不利,但對小白菜和蕹菜有利。
④產量高,利潤上升空間大 據(jù)測算,實例中全年蔬菜總產量達10 000 kg,如果菜價小幅上升,則總利潤會大幅上升。由表3中可以看出,近3 a蔬菜的漲價幅度較大,則利潤增加也較快。根據(jù)表2~3,2012年前6個月的產出和2011年同期比已增加1萬多元,據(jù)此推算,2012年總產值將會超6萬,年利潤將突破5萬元大關。
表5 蘿卜菜、小白菜、蕹菜種植情況比較
與本基地相鄰的農戶對該模式進行了仿照,現(xiàn)已成為九江利江菜場蘿卜菜、小白菜主要鮮菜供應者,同時他們都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①不種果菜而只種葉菜的原因 因為它能避免與遠郊菜地的競爭,緩解地少的矛盾,充分發(fā)揮近郊優(yōu)勢,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②重點種植蘿卜菜等3種葉菜的原因 經過反復比較,以及多年實踐的檢驗,這3種葉菜基本符合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最為重要的是蘿卜菜復種指數(shù)特高,用地面積雖小,但年播種累加面積卻不小,小白菜也有類似的優(yōu)點。
③存在的問題 一是多次連作問題,二是維持土壤肥力問題,三是生產供應鏈環(huán),有時處于非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如需要播種時缺少土地,菜多價不高,價高菜不多等。四是勞力分配矛盾。蔬菜生產過程是購、種、管、收、售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需要勞力,本例中盡管種植面積小,但消耗的勞動量卻大,最易產生矛盾的是種植管理與銷售之間的矛盾,其次是各種蔬菜的管理也易出現(xiàn)沖突,但以蘿卜菜的管理優(yōu)先,小白菜次之。
④理念思考 “人無我有”是特,“人有我優(yōu)”是精,事實上,有時“人有我無”是智,“人廣我專”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