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智錦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輪滑運動是從滑冰項目逐漸演變而來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由于輪滑運動具有張揚個性、揮灑激情以及感官刺激等特性,一經推廣即受到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歡迎。同時,積極參加輪滑運動還能起到鍛煉身體、增加身體靈活性和柔韌度、消除課業(yè)疲勞等作用,對于場地和外在條件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從而在當代大學校園中得到廣泛開展的門檻較低。但與此同時,由于輪滑運動對技術動作的要求相對較高,如若不加注意,就很容易造成參與者的種種運動損傷,這樣既打擊了輪滑學習者的參與積極性,又難以發(fā)揮輪滑運動本身的有益效果。有鑒于此,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參與輪滑運動項目及其造成損傷的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據(jù)此得出一些有益的預防建議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該研究選取了福州市高校200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調查對象的構成情況如下:輪滑表演隊學生20人;輪滑協(xié)會學生80人;輪滑選項課學生100人。在這二百名調查對象中,有男生126人,女生74人;調查對象的年齡分布在19歲到22歲之間。
文章首先采用文獻資料法。在進行該調查研究之前,首先通過網絡、圖書館、閱覽室等途徑收集了相關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對接下來的調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初步的構架和方案。其次,文章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采用設計問卷,在問卷設計過程中參考了類似研究的問卷設計,并征詢了多位專家老師的意見后,最終確定問卷內容。該研究中,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4%。最后,文章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法。采用卡方檢驗以及秩和檢驗等方法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當前在校大學生參加輪滑運動并導致?lián)p傷的發(fā)生概率較高,其中,損傷率較高的幾個人體部位分別是臀部(8%)、腕部(28%)、膝部(42%);在統(tǒng)計學方面,參加輪滑表演、輪滑選項課、輪滑協(xié)會的調查對象各種損傷中,腳踝、膝部、大腿、臀部、股骨、肘關節(jié)、腕部等損傷差異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P<0.01-P<0.05,而其余損傷則不具有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具體分析數(shù)據(jù)見附表所示。
從附表以及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可知,當前高校學生參加輪滑活動導致的損傷中,參加輪滑協(xié)會、輪滑選項課、輪滑表演等活動造成的傷害以腳踝、大腿、臀部、膝部、肘關節(jié)、腕部的損傷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而其余形式的傷害則不具有此統(tǒng)計學意義。就其原因來說,主要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
首先,由于輪滑運動對于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初學者若不循序漸進,則很容易造成摔倒、摔傷等情況,這一點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也可以得到反映。而隨著學習者技術的不斷提升,摔倒摔傷的次數(shù)就會有所下降,由此導致的損傷程度也會有下降趨勢。
其次,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輪滑協(xié)會、輪滑選項課、輪滑表演隊這三者之間,以輪滑協(xié)會的學生在訓練中造成的傷害次數(shù)多、傷害程度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輪滑協(xié)會的同學缺乏專業(yè)人員的指導與幫助,并且成員的技術水平相差很大。
最后,滑輪表演隊的學生雖然訓練難度同樣較大,但其運動損傷次數(shù)和程度卻相對較低。根據(jù)問卷調查以及對同學的訪談,可知其原因主要是有專業(yè)教練的指導,在訓練中也能夠做到穩(wěn)步推進,且表演項目亦多以速度較慢的平花表演為主,所以損傷情況并不突出。
調查中發(fā)現(xiàn),隨著學生訓練的次數(shù)逐漸增多、技術熟練程度的逐漸增強,運動損傷的情況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主要是隨著訓練的逐漸加深,訓練者對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等都得以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動損傷的概率。但是,在輪滑運動中練習速滑和剎車等高技術要求的動作時,損傷情況仍較為突出,這是因為快速練習對身體控制的要求更難以把握,在這種情況下,循序漸進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另一種情況是,學生在課外進行輪滑運動時造成損傷的情況較為多發(fā)。因為課外運動通常沒有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并且學生多缺乏必要的安全保護和安全意識。另一方面,由于調查對象為醫(yī)學院校學生,平時課業(yè)量較重,白天需從事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因此很多學生的課外運動多安排在晚上。還有部分學生因為怕羞,也才在晚上進行輪滑運動的訓練,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遭受運動損傷的風險。
輪滑運動是一項有助于提升學生敏捷性、平衡性等素質的有益運動。但正如上文中所論述的,若不加注意,輪滑運動也可能給訓練者帶來嚴重損傷。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輪滑運動中存在的風險呢?論文認為,具體的措施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學生應從思想上提高重視。從根本上說,高校學生參加輪滑運動造成損傷與他們忽視安全保護、不注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的思想有莫大關系。因輪滑運動對技術和場地的要求較高,這就要求學生在進行輪滑運動時,應切實提高認識,做到心無二用,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進行、循序漸進,運動期間不打鬧,不做超越自身能力的高難度動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輪滑運動帶來的損傷。
第二,要有足夠的熱身運動。由于在開始運動前人體的各項機能仍處于惰性狀態(tài),若此時直接進入強度較大的輪滑訓練,則很容易造成各種損傷。因此,高校學生在進行輪滑運動之前從事足夠的熱身運動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外部環(huán)境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充分的熱身運動更能預先激活身體機能,防止運動過程中韌帶和肌肉的拉傷。
第三,注意在光線充足的開闊地帶進行輪滑訓練。高校學生在從事輪滑運動時,應盡量避免在晚上進行,這樣可以防止因光線昏暗造成的摔倒、碰撞,減少不必要的運動損害。同時,在訓練場地方面也要找平坦開闊的地帶,以避免訓練損傷。
第四,佩戴有保護作用的護具。對于輪滑運動的參與者來說,無論是剛剛入門的初學者,還是技術已經較為熟練的高水平學生,在從事輪滑運動時都應佩戴必要的安全護具,如護腕、護膝、運動頭盔等等。雖然說有些運動損傷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只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我們還是可以把損傷降低到盡量小的程度。
第五,必要的專業(yè)指導。鑒于輪滑運動的技術要求較高,高校學生在參與輪滑運動時應有必要的專業(yè)技術指導。特別是對于剛剛入門的初學者來說,有專業(yè)的指導既可以幫助其盡快掌握動作要領,又可以防止一些同學貪快求全帶來不必要的損傷。
由于輪滑運動自身張揚個性、揮灑激情的特點,決定了這一運動項目在當前高校大學生中的流行趨勢。但正如前文所述,如果運動不當也會給參與者帶來不必要的運動損傷。論文以福州市高校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對輪滑運動造成的損傷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當前高校學生在輪滑運動中造成損傷的情況還比較常見,其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針對造成輪滑運動損傷的原因,我們可以采取種種預防措施,如提高安全認識,做好防護,進行專業(yè)的指導,做好熱身運動等等。當然,論文在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是在調查對象的選擇上以醫(yī)學院學生為主,缺乏普遍性,這一點在今后的研究中是需要改進的。
[1]鐘迅輝.輪滑運動的損傷調查分析及預防措施[J].體育科技,2005,(3):41-42.
[2]曲新藝,鄒曉峰等.高校速度輪滑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冰雪運動,2006,4,(2):64-65.
[3]韓睿,谷化錚.哈爾濱市高校輪滑運動開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冰雪運動,2011,(3):40-44.
附表 輪滑選項課、輪滑協(xié)會、輪滑表演隊調查對象損傷情況的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