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立
索靖(公元239—303年),字幼安,西晉時期敦煌龍勒(今敦煌市南湖一帶)人,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書法家。
索靖出生在一個累世官宦之家,他少年時代就有“逸群之量,該博經(jīng)史,兼通內(nèi)緯。州辟別駕,郡舉賢良方正,對策高第”,被譽為“敦煌五龍”之首,當時著名學(xué)者傅玄、張華等人,都十分賞識他,雖僅一面之交,卻都和他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索靖一生擔任過西晉許多重要官職,先是在尚書臺任尚書郎,后來出任雁門太守,繼之又出守西域任酒泉太守、蕩寇將軍加散騎常侍等。晉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間王司馬颙等舉兵侵犯洛陽,索靖被任命為游擊將軍,率關(guān)隴義兵參加保衛(wèi)洛陽之戰(zhàn),不幸在戰(zhàn)斗中受傷而死,卒年65歲,被晉惠帝追贈司空,封安樂亭侯。
索靖是一位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他是東漢著名書法家張芝姐姐的孫子,書法上受張芝影響很深,以善寫草書知名于世,尤精章草(隸書草化后的書體)。晉武帝時,他和另一位大書法家衛(wèi)瓘?fù)谏袝_供職,衛(wèi)瓘為尚書令,索靖為尚書郎。由于二人在書法藝術(shù)上獨具風(fēng)格,當時被人們譽為“一臺二妙”,說他們二人的書法與張芝有很深的師承關(guān)系。后人評價說:“瓘得伯英(張芝字)筋,靖得伯英肉?!?/p>
索靖的書法,濃淺得度,內(nèi)涵樸厚,古樸如漢隸,轉(zhuǎn)折似今草,氣勢相當雄厚,歷來被書法家稱為上乘。有人把索靖的字與張芝的字作了比較,認為“精熟至極,索不及張芝;妙有余姿,張不及索靖”。 索靖本人也很看重自己的書法,并十分形象的名其字勢為 “銀鉤蠆尾”,意思是形容自己的書體字勢遒勁有力,勾趯勢如銀鉤、蝎尾。梁武帝蕭衍稱譽他的字“遒勁而峻險。遒勁處如飄風(fēng)忽舉,鷙鳥乍飛;峻險處如雪嶺孤松,冰河危石?!秉S山谷也稱道索靖的書法“箋短意長,誠不可及”。 就連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輕易推許古人的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也十分推崇索靖的書法。相傳,歐陽詢一次騎馬經(jīng)過一座山下,見路邊一雜草堆中有一石碑,下馬前去查看,原來是西晉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碑文,于是就站在碑前仔細觀看了許久,直到腰酸腿麻才上馬離開。但向前走了一會兒,覺得意猶未盡舍不得離去又折轉(zhuǎn)回去看了許久,來來去去數(shù)趟,最后干脆把氈子鋪在石碑前,坐在上面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起來。就這樣日摹夜臨過了三天兩夜,直到領(lǐng)會了碑文書法的精髓才滿意地離開。索靖書法藝術(shù)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索靖流傳后世的書法作品極少,僅有《出師頌》《月儀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閣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跡。《出師頌》是索靖流傳至今的惟一墨跡。這件我國最早的書法珍品自唐朝以來一直流傳有序,唐朝時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紹興年間入宮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清朝時乾隆皇帝曾將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遜位清帝溥儀以賞賜溥杰的名義,將該卷攜出宮外遂失散民間,2003年7月才由故宮博物院斥資2200萬元人民幣購入收藏。卷上朱印斑斑,紙墨如新,有宋高宗篆書“晉墨”二字、乾隆御筆題跋、宋代米芾題記等,其珍貴程度真可謂價值連城?!对聝x帖》是索靖章草的另一代表作,為《鄰蘇園法帖》拓本,按月分為十二章,缺四至六月,計18頁。《月儀帖》具有同時期一般章草的特點外,最大的特點是筆畫的跳躍,字勢的斜正相發(fā),動中有靜,粗細變化順勢有序,起筆處往往鋒從勢出,有銀鉤蠆尾之趣,確實為章草中的精品。
索靖一生文才武略,著述頗豐,據(jù)史書記載有論述陰陽氣運的《五行三統(tǒng)正驗證》和《索子》《晉詩》各20卷,可惜均已佚失。在《晉書·索靖傳》中留下了一篇索靖的書論《草書狀》,全文雖僅四百余字,但對書法藝術(shù)的論述范圍幾乎無所不包,從書法的演變、風(fēng)格到氣韻、用筆及章法等方面都有比較全面的論述。在文章中,索靖以“駕馭烈馬、海水揚波”來形容草書的雄渾強勁和舒展瀟灑;以“芝草、葡萄、棠棣”來總括各種風(fēng)格的書法藝術(shù);以“玄熊對踞,飛燕差池”狀其對稱平衡,欹側(cè)參次。在草書技法上,他用“駭龍反踞、凌魚奮尾”指出用筆要無往不收,執(zhí)筆要豪邁有力。同時還強調(diào),起筆要顧盼左右,運筆要照顧前后(登高望其美,既望而中顧),這些觀點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清代書法評論家劉熙載說:“《草書狀》云:‘或若倜儻而不群,或若自檢其常度,惟倜儻而彌自檢,是其所以真能倜儻與?”這一評論,不僅是對索靖書論最簡明扼要的注腳,也是對這位1700多年前的書法大師最樸實、最熱情的贊譽。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