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近日,西安某高校舉行20周年校慶,由于老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學生淋雨參加校慶的照片被曝光后,引起熱議。對此,該?;貞?,本計劃將校慶活動放在室內(nèi)進行,但“室內(nèi)只能容納幾百人,所以很多學生強烈呼吁一定要放到室外”,最后才有萬名學生淋雨參加校慶的事情。(京華時報)
教育是樹人之事,以人為本責無旁貸。天大的事情,包括校慶,都應該為人讓路。即使有人抵觸,也應該通過教育、說理,闡明以人為本的原則,堅守這個底線。老天下雨,本來是給西安的這所高校一個展示“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大好契機,可惜讓一場萬名學生淋雨參加校慶的結(jié)果弄砸了。
教育即生活,教育的一點一滴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著學生。不僅學校讓學生淋雨參加校慶給學生做了一個很壞的示范,其張口就來的“學生強烈要求”更是讓那些“被強烈要求”的學生感到了現(xiàn)實的殘酷,會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遇事不是主動承擔責任,而是尋找推卸責任的借口,不是從自身、內(nèi)部尋找原因,而是從外部尋找牽強的說辭。
大學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的自由精神。退一步說,學校迫于部分學生的“強烈要求”不得不按時舉辦校慶,但那一部分不僅沒有“強烈要求”,甚至是沒有“要求”的學生,學校是否尊重了他們自愿選擇的權利呢?校慶,雖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并不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生有權選擇參加或者不參加。學校何必非要“給每個學生發(fā)一件雨披”,強求參加呢?
現(xiàn)實是殘酷的,部分不愿意淋雨參加校慶的學生,最后還是選擇了淋雨參加,除了學生自主精神不夠的原因,恐怕還有不得已的因素。君不見,網(wǎng)上曾有一個“拒絕參加校慶的結(jié)果”的帖子很熱鬧嘛。拒絕參加校慶,在校學生輕則被批評教育、穿小鞋,重則可能因為各種因素不能順利畢業(yè)。所以,網(wǎng)友建議“如果今年是你的校慶,那么你保持沉默,默默地參加吧,這是學校這條線的潛規(guī)則?!?/p>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錢學森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我們煞有其事地探尋原因,去改革創(chuàng)新。但我們卻忘記了,一個學生如果連做真人的標準都達不到,怎能期望他去求真呢?我們感嘆部分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嚴重,憂慮他們的信仰迷茫,擔心他們一進入社會就變壞,是誰造成的呢?一場萬名學生淋雨參加校慶,學校張口就來的“強烈要求”告訴我們,病態(tài)的教育需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此外,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校慶已經(jīng)嚴重異化為籌款活動、宣傳活動,真正應該成為主體的學生反而變成了可憐的道具,教育意義差不多喪失殆盡。病態(tài)的教育背后,還是病態(tài)的教育理念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