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冬 生, 匡 亞 川, 胡 倩
(1.大連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2.中南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混凝土是一種多孔性的脆性材料,作為土木工程結構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其抗拉強度遠遠低于其抗壓強度,韌性差,對沖擊、開裂的抵抗能力差,在外部荷載下,不可避免地產生裂縫.一旦裂縫產生,其防水性降低,導致鋼筋腐蝕,混凝土的粘結能力下降,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將降低.因此,修復混凝土裂縫顯得非常必要.自愈合混凝土是對材料損傷破壞具有自行愈合和再生功能,可恢復甚至提高材料性能、增強延性彎曲能力的一種新型復合材料[1].對于混凝土的自愈合行為,它的愈合效果及其服役過程中的損傷演化,目前還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尋找一種方法合理地、準確地判斷和跟蹤愈合效果及其損傷演化,將為自愈合混凝土走向實際工程應用奠定很好的基礎.
構件受力作用產生變形或斷裂,以彈性波的形式釋放應變能的現(xiàn)象稱為聲發(fā)射(acoustic emission,簡稱 AE)[2].聲發(fā)射是一種動態(tài)、被動監(jiān)測技術,不像超聲那樣需借助外界的能量.它能夠真正做到在線、實時監(jiān)測,能快速顯示物體的破損狀態(tài)和缺陷位置,大大節(jié)省監(jiān)測時間、降低成本[3].Georg等[4]基于聲發(fā)射凱塞 (Kaiser)效應的荷載比和卡姆比等方法得到了混凝土損傷程度等級分類;Santosh等[5]利用聲發(fā)射事件數(shù)和聲發(fā)射能量研究了混凝土界面斷裂行為;吳勝興等[6]在MTS材料試驗機上進行相同尺寸的混凝土、骨料(花崗巖)、砂漿和骨料、砂漿界面4種試件的軸拉試驗,利用聲發(fā)射技術識別混凝土損傷斷裂過程的物理機理;朱宏平等[7]利用聲發(fā)射信號與速率過程理論對混凝土損傷進行了定量評估.從國內外的研究成果來看,聲發(fā)射技術可以有效地監(jiān)測混凝土裂紋的產生與擴展.它對構件內部變化非常敏感,混凝土愈合前后由于構件內部變化,在宏觀上將表現(xiàn)聲發(fā)射信號的不同.不擴展的裂紋就不會產生聲發(fā)射信號,利用有無聲發(fā)射信號及信號的特征變化,可以判斷混凝土自愈合效果及其損傷演化過程,及時提供預警信息,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fā)生.
(1)自修復混凝土的制備
自修復混凝土是根據(jù)人體傷口由“破裂—流血—凝結—愈合”的過程,將含有修復劑的修復纖維摻入到混凝土材料中,當混凝土基體出現(xiàn)損傷或裂縫時,纖維膠液管隨之破裂,其中的修復膠粘劑流出,修復損傷.具體制備工藝及要求見文獻[8].
(2)試驗裝置與方法
本試驗以環(huán)氧樹脂為修復劑,砂漿為基體材料.試件尺寸為40mm×40mm×160mm,水灰比為0.5,灰砂比為1∶3.
澆注后,在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養(yǎng)護至28d齡期,在Instron8501萬能試驗機上進行三點彎曲試驗(圖1、2).加載速度為0.025mm/min.為了有效監(jiān)測自愈合混凝土損傷演化和開裂情況,在試件兩端各布設一個聲發(fā)射傳感器,距離端部20 mm.在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xiàn)噪聲.通過兩種辦法去除環(huán)境噪聲,一種是設置門檻值,另一種是設置濾波頻率.通過空采和混凝土損傷聲發(fā)射頻率段,聲發(fā)射試驗門檻值設置為45dB,濾波頻率為100~600kHz.在試件的初始損傷階段,聲發(fā)射信號比較微弱,通過設置增益來提高信號的強度.本試驗采取兩級增益放大,前置放大增益設置為40dB,主放大增益為20dB.試驗過程中,應該不斷觀察裂紋擴展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修復劑流出,停止加載.然后等待10d左右,待修復劑完全固化并對裂縫進行了有效的修復,再進行第2次試驗.
圖1 三點彎曲裂縫自修復試驗Fig.1 Three point bending experimentation of cracks self-repairing
圖2 試驗加載裝置Fig.2 Load device of experimentation
試驗測試了修復前后試件的強度,第1次測試(修復膠粘劑釋放之前)結果與第2次測試(修復膠粘劑釋放,滲入到基體中修復裂縫之后)結果比較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到:未經修復膠粘劑修復的試件,在第1次三點彎曲試驗后已經破壞,因而在第2次試驗時其強度下降了80%~90%,幾乎不能再次承受荷載.而經修復膠粘劑修復后的試件第2次彎曲試驗時,混凝土平均強度提高了30.6%.這是因為,混凝土出現(xiàn)開裂后,事先埋置在里面的膠粘劑發(fā)生破裂,膠粘劑流向裂縫處,使裂縫面重新愈合,試件的承載能力得到提高.第2次加載時,由于修復膠粘劑的粘結能力大于砂漿,裂紋并不在上次出現(xiàn)裂縫的地方開裂,應力分配到別的未開裂的地方,這就是試件強度提高的原因.
表1 修復前后試件的強度回復率Tab.1 Strength recovering ratio of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repairing
為了得到自愈合混凝土損傷過程的聲發(fā)射特征,運用聲發(fā)射技術進行自愈合混凝土破損全過程檢測.愈合前后聲發(fā)射特征參數(shù)如圖3、4所示.愈合前后的混凝土在加載過程中都產生了豐富的聲發(fā)射信號.隨著荷載的增加,聲發(fā)射信號逐漸變大.這種變化現(xiàn)象不符合聲發(fā)射凱塞效應.這是因為在這次試驗之前的加載中,盡管混凝土已經產生了裂縫,但埋在混凝土中的內置纖維膠液管隨著混凝土的開裂而斷裂,修復膠粘劑迅速流出,混凝土裂縫重新修復,使混凝土變得完好如初.因而在進行自愈合效果驗證試驗時,愈合后的混凝土跟愈合前的混凝土發(fā)生了類似的損傷過程.其聲發(fā)射監(jiān)測結果也說明了這一點.具體損傷過程為,在加載初期,聲發(fā)射事件數(shù)隨著時間增加變化不大,這是因為混凝土是一種多孔材料,在外部荷載的作用下,內部微小孔洞被壓實,壓實過程中,砂漿顆粒相互摩擦和碰撞,產生小量的聲發(fā)射信號.此后,隨著荷載的增加,聲發(fā)射計數(shù)增加得越來越明顯,這說明試件內部開始發(fā)生了變化,產生了微裂縫;在試驗進行到180s之后,荷載達到最大值,聲發(fā)射特性參數(shù)變化非常劇烈,其特征參數(shù)值急劇增加.這是因為混凝土為一種脆性材料,荷載達到最大值之后,裂縫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擴展,試件發(fā)生脆性斷裂.
圖3 聲發(fā)射傳感器累積計數(shù)變化曲線Fig.3 Evolu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hits recorded by transducers
圖4 自愈合混凝土聲發(fā)射計數(shù)與荷載曲線Fig.4 Load and AE hits for self-repairing concrete
從圖4還可以看出,聲發(fā)射計數(shù)變化曲線和荷載曲線同步變化,具有良好的對應關系.在荷載的最大值處,聲發(fā)射計數(shù)達到最大值,聲發(fā)射信號變化更加劇烈.因此可以利用聲發(fā)射計數(shù)包絡曲線代替荷載曲線,定性地揭示試件的破壞情況.
從圖3愈合前后的聲發(fā)射計數(shù)圖可以看出,自愈合混凝土不符合聲發(fā)射凱塞效應,重新加載聲發(fā)射信號出現(xiàn)的時刻早于預定時刻,即荷載并未達到前一次加載的最大值已產生新的信號,這種現(xiàn)象稱為費利西蒂(Felicity)效應.Felicity比定義為第i+1次加載過程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聲發(fā)射信號對應的荷載與第i次加載過程中的最大荷載之比.它反映了加載歷史對材料或結構的影響.但在試驗現(xiàn)場,由于各種環(huán)境及試驗過程產生的噪聲,即使試件沒有發(fā)生損傷,聲發(fā)射儀器也可能接收到信號.因此如何判斷是不是有效聲發(fā)射信號,顯得很重要.本文根據(jù)紀洪廣等[9]提出的方法來進行Felicity比的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混凝土愈合強度與Felicity比Tab.2 Repairing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Felicity ratio
從表2可以看出:Felicity比隨著愈合強度的提高而減小.這是因為試件經過預加載,內部產生了微裂縫,修復劑流向斷面處,使它得到了及時的修復,試件的強度得到了改善.等到第2次加載時,根據(jù)微裂縫面粘結的好壞,如果粘結處的強度大于原來的強度,將在試件別的地方產生微裂縫,如果低于原來的強度,微裂縫面將發(fā)生二次開裂.這樣,就表現(xiàn)出了Felicity效應.因此,利用Felicity效應可以判斷愈合效果的優(yōu)劣,至于Felicity比跟愈合效果優(yōu)劣是否有定量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聲發(fā)射信號是典型的非平穩(wěn)信號,經典的傅里葉變換不適合分析這類信號,而小波分析技術能夠在時頻上同時進行信號分析,非常適合非平穩(wěn)信號分析.通過對聲發(fā)射信號進行小波分析,提取相關特征參數(shù)、尋找信號突變點,能有效地判斷自愈合混凝土的損傷演化.這是因為,不同損傷類型的聲發(fā)射信號在時域上(如幅值)、頻域上(如頻率)具有不同的信號特征,而且不同的損傷階段,小波分解系數(shù)會出現(xiàn)一些突變點.根據(jù)這些突變信號的變化,可以有效劃分信號的不同損傷階段.
一般地,信號的奇異性大小可用Lipschitz指數(shù)來描述,也稱奇異性指數(shù)[10,11].設有非負整數(shù)n,n≤a≤n+1,如果存在常數(shù)A>0,以及n次多項 式pn(t),對 于t∈ (t0-δ,t0+δ)使則稱f(t)在t0數(shù)),是Lipschitza的,如果f(t)在t0的Lipschitz指數(shù)a小于1,則稱t0為f(t)的奇異點.對于小波分析而言,在小波變換中,局部奇異性可定義為設f(x)∈L2(R),若f(x)對x∈δx0,小波φ(x)滿足連續(xù)可微,并且具有n階消失矩(n為正整數(shù))有(K為常數(shù)),則稱a為x0點的奇異性指數(shù)(也稱Lipschitz指數(shù)).
基于上述小波奇異性檢測原理,對聲發(fā)射特征信號進行小波分解.為了確保劃分的準確性,同時結合聲發(fā)射技術、能量、幅值等參數(shù)綜合判斷其損傷演化狀況,本文選取聲發(fā)射計數(shù)進行小波分解和奇異性分析.小波母波選用緊湊型的db3,綜合采樣頻率和分解精度,分解階次定為5次.為了節(jié)省篇幅,本文僅給出第5次分解的聲發(fā)射計數(shù)與時間細節(jié)圖(圖5).
圖5 聲發(fā)射計數(shù)小波分解細節(jié)圖(d5)Fig.5 Wavelet decomposition detail of AE hits at level 5
圖5小波分解的結果顯示,不同的損傷階段,其聲發(fā)射特征參數(shù)相差比較大,而且出現(xiàn)了較多的信號奇異點,這表明自愈合混凝土整個加載過程中損傷非常豐富.但總體上看,聲發(fā)射計數(shù)小波分解信號明顯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信號比較少,第二階段聲發(fā)射信號非常豐富,有效驗證了利用小波分解系數(shù)奇異檢測方法能夠準確刻畫不同的損傷階段.基于不同的損傷階段,可以進一步提取不同損傷的聲發(fā)射信號,運用小波時頻分析技術,確定不同損傷階段的聲發(fā)射信號特征.
(1)階段1自愈合混凝土損傷聲發(fā)射波形特征
這個階段的聲發(fā)射出現(xiàn)了波形1、波形2兩種波形,如圖6所示;基于小波變換的時頻關系如圖7(a)、(b)所示.
圖6 自愈合混凝土階段1聲發(fā)射特征波形Fig.6 Acoustic emission waveforms of self-repairing concrete of Stage 1damage
圖7 波形1、2時頻分析Fig.7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waveforms 1,2
從圖5可以看出,在整個過程中都有聲發(fā)射信號產生,階段1的信號表現(xiàn)出很大的離散性,信號大致都保持在一個較小的區(qū)域內,發(fā)展較為平穩(wěn),這個階段的聲發(fā)射以波形1為主,信號波形為中低幅度脈沖,如圖7(a)所示,其頻域分布范圍較窄且頻率較低,大部分集中在125~250kHz,這是因為自愈合混凝土水泥砂漿被壓實,砂漿顆粒相互擠壓與摩擦,從而導致了聲發(fā)射信號的產生.在階段1中,也出現(xiàn)了少量的突發(fā)型信號,但幅值都較低,其聲發(fā)射為波形2,信號波形為中低幅度脈沖,如圖7(b)所示,其頻域分布相對較寬,最高可達1 024kHz.這是因為自愈合混凝土是一種多相材料,其內部存在著許多天然的微孔隙和微裂紋,這些缺陷在荷載作用下演化發(fā)展,相互融合增長,不斷擴展,從而導致了突發(fā)型信號的產生.
(2)階段2自愈合混凝土損傷聲發(fā)射波形特征
圖8 階段2聲發(fā)射特征波形Fig.8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waveform of Stage 2
圖9 階段2聲發(fā)射特征波形時頻分析Fig.9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waveform of Stage 2
從圖5可見,這個階段的聲發(fā)射事件數(shù)增加得越來越明顯,信號密集且幅值較大,其聲發(fā)射信號波形如圖8所示,基于小波變換的時頻關系如圖9所示.這個階段的信號波形為高幅度脈沖,與階段1相比,其頻域范圍較寬,在32~1 024 kHz內都有分布,大部分集中在128~512kHz的范圍,最高可達1 024kHz.說明試件內部開始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觀察試件,發(fā)現(xiàn)它產生了明顯的裂縫并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擴展,也就是說,階段2是裂縫的快速擴展階段.宏觀裂縫的產生是這個階段聲發(fā)射信號的主要來源.
(1)自愈合混凝土極限承載力比普通混凝土大約提高30%.聲發(fā)射特征參數(shù)能夠準確表征自愈合混凝土的損傷變化.隨著損傷的加劇,聲發(fā)射特征參數(shù)幅值越來越大,變化更加劇烈.此外,聲發(fā)射特征參數(shù)變化曲線和荷載曲線具有同步變化關系.
(2)運用凱塞效應和Felicity效應能夠直觀地判斷愈合效果的好壞.愈合效果越好,F(xiàn)elicity效應越明顯;愈合效果越差,凱塞效應越明顯.
(3)對聲發(fā)射特征參數(shù)進行小波奇異分解,能夠更準確劃分不同的損傷階段.對不同損傷階段的聲發(fā)射波形進行小波時頻分析,發(fā)現(xiàn)聲發(fā)射波形隨著損傷程度的增加,其幅值變大,頻率變寬.不同的損傷階段其聲發(fā)射信號具有較大的差異.
[1] Carolyn D.Matrix cracking repair and filling using active and passive modes for smart timed release of chemicals from fibers into cement matrices[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94,3(2):118-123.
[2] Yuyama S,Yokoyama K,Niitani K,etal.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ilures in high-strength tend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by acoustic emission[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7,21(3):491-500.
[3] Philippidis T P, Assimakopoulou T T.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o assess shear strength degradation in FRP composites due to constant and variable amplitude fatigue loading[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68(3-4):840-847.
[4] Georg K K,Thomas V.Classification of the damage condition of preloaded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using parameter-based acoustic emission analysis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0,24(12):2332-2338.
[5] Santosh G S,Chandra K J M.Fracture behavior of concrete-concrete interface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J].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10,77(6):908-924.
[6] 吳勝興,王 巖,沈德建.混凝土及其組成材料軸拉損傷過程聲發(fā)射特性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9,42(7):21-27.WU Sheng-xing, WANG Yan, SHEN De-jian.Experimental study on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mage process of concrete and its components under uniaxial tension [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9,42(7):21-27.(in Chinese)
[7] 朱宏平,徐文勝,陳曉強,等.利用聲發(fā)射信號與速率過程理論對混凝土損傷進行定量評估[J].工程力學,2008,25(1):186-191.ZHU Hong-ping, XU Wen-sheng,CHEN Xiaoqiang,etal.Quantitative concrete damage evaluation by acoustic emission information and rate-process theory [J].Engineering Mechanics,2008,25(1):186-191.(in Chinese)
[8] 匡亞川.具有裂縫自修復功能的智能混凝土及其結構構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54-56.KUANG Ya-chuan.Smart concrete and structural member study of damage self-repairing of smart concrete [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54-56.(in Chinese)
[9] 紀洪廣,李造鼎.混凝土材料凱塞效應與Felicity效應關系的試驗研究[J].應用聲學,1997,16(6):30-33.JI Hong-guang,LI Zhao-d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Kaiser and Felicity effect in concrete material [J].Applied Acoustics,1997,16(6):30-33.(in Chinese)
[10] MA X, Peyton A J. Featur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eddy current imaging data by means of wavelet based singularity analysis[J].NDT and E International,2010,43(8):687-694.
[11] 向 陽,蔡悅斌.小波分析在信號奇異探測及瞬態(tài)信號檢測中的應用[J].振動與沖擊,1997,16(4):23-30 XIANG Yang,CAI Yue-bin.Application of wavelet transform in singularity detection and transient analysi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1997,16(4):23-30.(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