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新
學生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其心理問題的低齡化,更不容忽視。小學時期的孩子心理素質對其今后成長、發(fā)展的重大意義也已經(jīng)為眾多研究者所關注。教育部《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提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币虼?,在小學品德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是重要的著力點。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點
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得了解學生,把握好學生心理的普遍特征,這是實施心理健康活動的基點。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呢?
1.全面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如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通過這些方式,掌握學生心理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有了對學生的初步了解,再建立班級學生心理成長檔案,在檔案里,可以放入:(1)個人及家庭基本情況;(2)學生的學習及社會適應情況;(3)重大生活事件;(4)各類心理測驗記錄及結果分析;(5)其他記錄材料,如家長意見、任課教師意見等。
2.引導學生寫心理日記,架起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在班主任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心理日記輪流寫”的活動,特別適合在小學高段開展。形式是這樣的:班級中分組輪流寫心理日記,學生把自己近段時間中遇到的喜怒哀樂選擇一事寫下來,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與感受、困惑。班主任每天及時批閱,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心理變化,并通過語言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也進行心對心交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煩惱事,疏導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排憂解難,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身心發(fā)育等一系列方面的心理矛盾與困惑,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敞開心扉,也讓班主任老師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
3.學校設立“知心姐姐”信箱,走進學生內心深處。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立“知心姐姐信箱”,開通“知心姐姐網(wǎng)絡熱線”,由專人負責。教師可以介紹學生來找心理老師,當然也可能是學生通過寫信(匿名信)的方式反映自己或他人遇到的心理問題,心理老師用校廣播臺及校報、私下溝通等方式及時給予輔導。
4.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制訂相應的工作計劃。學校制訂心理活動計劃要符合學生不同的年齡、生理特點,我們可以通過討論在學校層面上做如下統(tǒng)籌要求:例如,低段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和課堂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我服務的能力。中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團結友愛、文明守紀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高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二、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點
環(huán)境對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對于學生來說,接觸時間最多的應該是班集體。一個班集體的環(huán)境布置、管理方式、人際交往直接影響著良好心理氛圍的形成,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點。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實施上,特別要重視以下幾點:
1.布置寬松、愉悅的班級硬件環(huán)境。精心設計和布置,讓教室里的每一塊墻壁都“說話”,使封閉的教室成為教育的廣闊天空,把有限的空間變成無限的教育資源,使學生處處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我校有一個班級的布置就非常有特色,分別設計了班牌、班刊與班報,并且班牌、班報、班刊的主題都是“快樂成長”,并且在層次上層層遞進,這樣,就使得整個班級文化充滿了陽光氣息,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很有作用的。
2.采用民主型管理方式。班級的管理要采用民主方式,對于班里的活動,決策不能簡單采用由教師發(fā)布命令學生執(zhí)行的方式。小學低段開始,教師就要適當在學生心理水平能夠接受的基礎上,滲透民主管理方式,到了中高年級,小學生已經(jīng)有了強烈的自主欲,班級管理盡量要讓整個斑級出主意、想辦法,以便能通過集體的討論來作出決定。例如,我在班級管理時,就成立了“班級管理委員會”,“班級管理委員會”的成員由同學們自己選舉產(chǎn)生,教師再根據(jù)每一位成員的特長設置相應的職務。有了“班級管理委員會”以后,就能夠吸引學生以主人翁的形態(tài)投入到班級的民主管理過程中去,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選舉班級心理健康委員,引導學生同伴互助。班級心理委員的設立并不刻意要求學生能在短期內就擔當起“心理師”的角色,而是希望他們能用同伴的眼光幫老師發(fā)現(xiàn)一些情況,配合學校心理輔導站的老師和班主任化解本班同學的心理問題,耐心傾聽同學的心里話并保守秘密,及時上報本班同學心理狀況。
三、適時把握教育契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
教育契機,它常表現(xiàn)為一種特定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間。把握好教育契機,對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1.新學期開始。新學期伊始,學生位置的調整,班干部的重新選舉,甚至于任課老師的變化,都會給學生帶來重新開始的欲望,責任心強的老師這時往往會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教育契機,及時地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心理變化、情感需要分別給予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例如,在本學期初,我就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座位進行了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選同桌,但學生在自己選同桌時,需要遵循有利于共同學生和維持班級紀律的原則。這樣,學生就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學習的新希望。還有,就是每學期初,我都要進行班干部的換屆選舉,改變傳統(tǒng)的班干部選舉制度,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充分讓他們體驗到自己的價值。
2.重大考試前后。臨近考試,每位考生都多多少少體驗到擔心、煩躁等精神壓力,有的考生甚至表現(xiàn)為“越想學越學不進去”。因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畢業(yè)班學生進行考前、考后自我調適的方法指導,是心理教育的最好時機之一。例如,在每年的五月份,我們都會對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一次“請對考試說一句話”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請對考試說一句話”的過程中,讓學生正確認識考試,正確對待考試,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部分學生對考試的恐懼。
3.活動開放時刻。每個學年、學期班級都要組織開展活動,這對學生來說又是教育的重要契機,寓教于樂,潛移默化能起到平時不能起到的作用。例如,每學期我都會以班隊課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我最棒”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一學期以來學會的新本領,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才藝展示”,這樣,每一位學生就能夠充分地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從而樹立自尊心與自信心,展現(xiàn)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精彩人生。
四、有效開展各類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
1.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實踐證明,針對班集體中近期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利用心理健康活動課來醫(yī)“心”、育“心”的效果非常顯著。根據(jù)目標,通過角色體驗、游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班集體輕松、愉快、自由的氣氛中學習,正確地認識自我,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使之在活動中得以內化體驗,從而促進良好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2.組織各類班級活動。教師要善于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各類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首先,要注重有效的活動形式,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例如,愛心活動、表彰激勵、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咨詢服務,如知心姐姐信箱、組織軍訓、郊游、參觀、訪問、美德教育活動、講座、榜樣熏陶、自主才華展示空間等。還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1)角色扮演。在組織角色扮演時,要注意表演的內容能說明問題,能反映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有所感;表演的要求不要太高,形式不要太復雜,不能為了表演而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加重學生的負擔。
(2)自我報告。自我報告是學生自己剖析自己的一種活動,能夠有效地引領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我對自己說一句話”的活動,學生說的這一句話可以是自己成功的地方,也可以是失敗的地方,可以是高興的事情,也可以是不高興的事情。這樣,就能夠很快地讓學生剖析自己,認識自己。需要指出的是,在組織自我報告活動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隱私權,要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不要強逼學生公開進行自我評述。
(3)討論交流。與其他學科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課特別注重討論的氛圍。因此,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中,要在創(chuàng)設濃郁氛圍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時,要給學生討論的內容與載體,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討論交流的實效。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你認識異性嗎?”,這樣的話題討論,學生就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接受正確的青春期性教育。
(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經(jīng)常用于揭示話題、指出結癥的方法,一般以反面案例居多。選取的案例要主題明確,有針對性,要與所教育的內容緊密配合;要能夠抓住導致結果產(chǎn)生的最主要的心理結癥;案例的呈現(xiàn)形式要有所變化。例如,在小學高年級可以給學生提供鮮活的社會事例,如“我爸是李剛”這樣的社會熱點話題。學生對這樣的熱門話題自然是興趣盎然,并且在具體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專題講座??梢越栌脤W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和德育老師來針對本班級中的典型心理特征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心理保健知識。
隨著社會的重視,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zhàn)場。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學科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是小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前提,也是其他任何素質所不可替代的。在小學品德教育中,教師要善于以心里健康教育為切入點,開展扎實有效的教育活動,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合作小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