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穎,鄭 潔,孫境翊,衛(wèi) 偉
(東南大學醫(yī)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9)
壯觀霉素(Spectinomycin)又名奇霉素,屬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其結構式見圖1。壯觀霉素廣泛應用于臨床和畜牧業(yè)領域,但同時濫用問題也日益突出,殘留的壯觀霉素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不但使多種致病菌耐藥性增強,而且長期低水平的接觸,易引起各種慢性、蓄積性毒性,致使致癌、致畸、致突變、生態(tài)毒性、發(fā)育毒性和免疫毒性等危害的產(chǎn)生。 因此,建立簡單、靈敏、可靠的壯觀霉素檢測方法十分重要[1]。
圖1 壯觀霉素的結構式
目前,國內外檢測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薄層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微生物法簡單、成本低,但耗時長,總效價和特異性差,不能區(qū)分抗生素種類及相關組分。薄層色譜法耗時短、設備價廉,但影響因素較多,定量困難?;瘜W檢測法首先對壯觀霉素進行衍生,再用液相色譜法-熒光或紫外法檢測,衍生反應會帶來副反應,影響檢測[2~4]。
MPI-B型多參數(shù)化學發(fā)光分析測試系統(tǒng)-多功能化學發(fā)光檢測儀;CHI電化學分析儀。
三電極系統(tǒng)(玻碳電極為工作電極,鉑絲為對電極,Ag-AgCl為參比電極)。
玻碳電極在使用前用0.1 μm及0.05 μm的α-Al2O3粉在麂皮上作拋光處理,先用自來水沖洗,再用二次水沖洗,用氮氣干燥,得到平滑光潔新鮮的電極表面。
圖1 電極(a)、N-C電極(b)在pH值7.0的0.1 mol·L-1磷酸鹽緩沖溶液中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掃描速度為100 mV·s-1)
1~9,掃描速度(mV·s-1):20、50、100、150、200、250、300、350、400
由圖2可見,隨著掃描速度的加快,其氧化還原的峰電位有一定的位移,氧化峰與還原峰之間的峰電位差增大。處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氧化峰電流與掃描速度的算術平方根成反比、還原峰電流與掃描速度的算術平方根成正比。在20~ 400 mV·s-1的范圍內,氧化、還原峰的電流與掃描速度算術平方根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823和0.9931,說明修飾電極在溶液中的電化學過程為擴散控制過程。
圖3 電極在0.1 mol·L-1pH值7.0的磷酸鹽緩沖溶液中不含壯觀霉素(a)與含2.0×10-4mol·L-1壯觀霉素(b)的電致化學發(fā)光圖
C12H16O7(N+·HCH3)2
不同pH值的磷酸鹽緩沖溶液對壯觀霉素的測定有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優(yōu)化支持電解質溶液的pH值。2.0×10-5mol·L-1的壯觀霉素在不同pH值的0.1 mol·L-1磷酸鹽緩沖溶液中的電致化學發(fā)光強度見圖4。
圖4 pH值對壯觀霉素電致化學發(fā)光強度的影響
由圖4可知,pH=7.0時,電致化學發(fā)光信號最強,所以本實驗的測定在pH=7.0磷酸鹽緩沖溶液中進行。
與其它氨基糖甙類藥物不同,壯觀霉素大劑量(每日高達8 g)肌肉注射并不發(fā)生耳和腎臟毒性。臨床上,壯觀霉素給藥途徑為深部肌肉注射,其吸收良好,血液和尿液濃度較高。一次注射2 g劑量后血漿峰值濃度超過0.1 mg·mL-1,尿液峰值濃度約9 mg·mL-1,其血漿濃度可持續(xù)8 h或更久。因此,所建立的壯觀霉素檢測方法可用于臨床樣品的檢測。
取新鮮尿液0.5 mL,添加濃度為50 μg·mL-1、200 μg·mL-1和600 μg·mL-1的壯觀霉素,再依次加入高氯酸鉀0.5 g、二次水4.5 mL,混勻靜置10 min,在 100 000 r·min-1下離心15 min,取上清,在上述優(yōu)化的條件下測定尿液中壯觀霉素的含量,計算回收率,驗證方法的準確度,結果見表1。
表1 尿液中壯觀霉素的加標回收率實驗結果(n=3)
由表1可知,回收率在87.1%~120.2%之間,相對標準偏差在3.4%~5.4%之間,說明該方法是準確可靠的。
參考文獻:
[1] Wei W,Wei M,Cai Z Y,et al.Determination of spectinomycin in human urine using CE coupled with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J].Chromatographia,2011,74(3-4):349-353.
[2] Stead D A.Current methodologies for the analysis of aminoglycosides[J].Journal of Chromatogr B,2000,747(1-2):69-93.
[3] Edder P,Cominoli A,Corvi C.Determination of streptomycin residues in food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zation and fluorometric detec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 A,1999,830(2):345-351.
[5] Rubinstein I,Bard A J.Polymer-films on Electrodes.5.Electrochemistry and chemi-luminescence at nafion-coated electrodes[J].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81,103(17):5007-5013.
[6] Zhuang Y F,Ju H X.Determination of 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based on immobilization of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Ⅱ) i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nafion composite membrane[J].Analytical Letters,2005,38(13):2077-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