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股甚至從預披露階段,就已被冠以“第一股”的稱號而備受“關懷”。安溪鐵觀音自6月8日預披露起,即被稱為“茶葉第一股”,近期因門店管理和原材料外購等問題,頗受質疑。《知音》作為“期刊第一股”,剛一披露,就招來各種“炮轟”,作家畢淑敏第一時間表示疑惑,“這家雜志社怎么還能上市?”。雖然關注多為負面,但業(yè)內人士稱,只要這些新股基本面沒有大問題,投資者依舊會踴躍認購。所謂的“第一股”,由于上市做足了宣傳,越來越有娛樂“炒作”的味道。
“第一股”不等于“黑馬股”
攢足了人氣,拉高了發(fā)行價,“第一股”首秀的良好表現是否能夠延續(xù)呢?
人民網上市之前,《財商》聯合騰訊財經,發(fā)起過一次調查——人民網(603000)I PO定價20-22.5元,你會申購嗎?調查顯示,接近九成的投資者認為發(fā)行價偏高,多于三分之二的投資者不看好人民網上市走勢。然而,人民網自發(fā)行日起,股價一路飆升,半個月后翻番至48.04高點,目前仍在40元左右徘徊。
不過,人民網實屬特例,大部分的“第一股”上市初期,都要上演“高位跳水”的經典劇目?!颁撉俚谝还伞敝榻撉匐m然上市前被外界一致看好,在高發(fā)行價的基礎上,上市首日仍然實現了26.44%的漲幅,但股價上漲了短短兩天,便開始猛跌,大有跌破發(fā)行價之勢。中國汽研上市后幾乎沒有上漲過,目前已經跌破了發(fā)行價。
中工國際(002051)更是“第一股”概念炒作的經典案例。2006年6月9日,中工國際作為全流通I PO第一股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當日上漲332%,以31.97元收盤。但待一級市場申購中簽的投資者獲利離場之后,中工國際連續(xù)6個交易日跌停。經過幾番漲跌,其價格目前僅為26元左右。
炒出來的“第一股”
在新股名稱前加上“第一股”3個字,無疑是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好方法。然而,此舉的根本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希望創(chuàng)造出一種“物以稀為貴”的態(tài)勢,給新股披上華麗的外衣。這背后財經公關功不可沒,在百度搜索欄中輸入“IPO第一股”,立即可查到各種宣傳軟文。隨即,軟文中的“第一股”概念被其他媒體文章借用,圍繞“第一股”概念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炒作便悄然興起。同時,券商出具的價值分析報告,宣傳的意味也日益濃厚,無形中成為概念炒作的佐證。著名基金經理王亞偉就曾犀利地指出,“在利益的驅動下,承銷商有足夠的沖動對上市公司進行過度包裝,為了細分行業(yè)的龍頭,恨不得把行業(yè)細分的比毛細血管還細,細到一個行業(yè)內就一家上市公司,那它可不就是這個行業(yè)內的行業(yè)龍頭了嘛”。
股市炒的是預期,炒作“第一股”利用的也是投資者對公司未來良好業(yè)績的預期?!暗谝还伞蓖兄^高的行業(yè)地位,甚至是細分行業(yè)的龍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給予投資者的后續(xù)想象空間較大。然而,上市時間上的“第一”并不完全等同于發(fā)展?jié)摿Φ摹暗谝弧?,部分“第一股”徒有虛名。中國汽研雖然被稱作“汽車創(chuàng)新服務第一股”,但只擁有全國汽車測試與評價領域7%的市場份額(占國內僅有的6家同類型企業(yè)總市場份額的十分之一),且毛利率在業(yè)內也處于較低水平。
即便基本面過硬的“第一股”,其發(fā)行價也在過度炒作下,大大超出其實際價值。記者注意到,各券商出具的價值分析報告對“第一股”的市盈率估值很少超過30倍,但網下詢價后的實際市盈率突破40倍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因此,在投資者的短暫“熱度”消退之后,“第一股”股價猛跌,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價值回歸。
慎投“第一股” 切莫被“忽悠”
據wind統(tǒng)計,目前除人民網等少數新股股價仍處上漲狀態(tài)以外,大部分近期上市的“第一股”股價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中國汽研上市10日后下跌8.84%,珠江鋼琴上市10日后下跌12.36%,浙江美大上市20日后下跌15.78%,跌幅均在同時期發(fā)行新股的前列。投資“第一股”,似乎并不是件賺錢的買賣。
業(yè)內人士指出,投資“第一股”要更為審慎。如果“第一股”具有較高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在發(fā)行價適中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申購;相反,如果“第一股”名不副實,而發(fā)行價又被過度炒高,投資者應當盡量避免申購。判斷新股價值,首先要考察其基本面,例如凈利潤率及其增長率、主營業(yè)務市場份額及其增長率、融資項目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等;其次要考察保薦機構的資質,從多種渠道獲取標的信息,并認真分析,謹防被過度粉飾的招股說明書和各種軟文“忽悠”。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也可以嘗試做短線投資,在“第一股”概念炒作初期,見好就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