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就是說語文改變了以往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的學習弊端,現(xiàn)在更具開放性。從高年級語文教學來看,重點就是閱讀和寫作。閱讀,高年級語文課文分為了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兩大類。而日常工作中,我們的語文教師又特別重視精讀課文的教學,相對而言,就忽視了略讀課文的教學。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參的教學提示中告訴了我們略讀課文的性質(zhì):“略讀課文是具有明顯的獨立閱讀性質(zhì)。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而精讀課文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主要內(nèi)容,一般皆為名篇佳作,是學生學習語文文字的模本,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年級 語文 教學分析 精讀 略讀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b)-0158-01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較多,研究最多的一門學科。它作為母語文化,無處不在,雖然也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仍不被社會所理解和寬容。2011年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就是說語文改變了以往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的學習弊端,現(xiàn)在更具開放性。
從高年級語文教學來看,重點就是閱讀和寫作。閱讀,高年級語文課文分為了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兩大類。而日常工作中,我們的語文教師又特別重視精讀課文的教學,相對而言,就忽視了略讀課文的教學。
我對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編排和分布情況作了比照:
從表1可以看出,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共16篇;到了四年級,略讀課文數(shù)增加到29篇,比三年級增加了近一倍,同時也占到了四年級課文總量的43%;到了五年級,略讀課文數(shù)與精讀課文數(shù)相同了。隨著年級的升高,精讀課文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而略讀課文的數(shù)量卻逐年增加。由此可見,略讀與精讀同樣重要。教師不應該忽視略讀課文的教學。
1 合理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參的教學提示中告訴了我們略讀課文的性質(zhì):“略讀課文是具有明顯的獨立閱讀性質(zhì)。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蔽覀兇蜷_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單元都是有主題編排,具有整體感,略讀課文較好地延伸了單元主題,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我覺得教師要抓住“四個把握”。
1.1 把握單元重點
每個單元教學都有它的重點,因此,我們預設教學過程時一定要突出重點?!队郎难劬Α吩诘诎藘缘谖鍐卧瑔卧獙ёx中提出: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去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我在教學《永生的眼睛》這一課,抓住課文中的幾處語言描寫,讓學生去體會句子的含義,感受琳達一家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1.2 把握閱讀提示
用好“閱讀提示”也是略讀課教學的方略之一。略讀課文中的學習提示,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它往往會給學生指出學習的重點、要求和方法,用好“閱讀提示”能使學生明確方向,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
不同的“閱讀提示”,雖然提的角度和要求有所不同,但它所起的作用卻是相同的: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指點迷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所以,用好“閱讀提示”也是進行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舉措。
1.3 把握鞏固遷移
正如新課標對略讀課文的性質(zhì)定位,略讀教學對鞏固、遷移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完成獨立閱讀承擔著重要作用。在單元中,略讀課文都緊隨精讀課文后,人教版教材總以一精一略或兩精兩略形式編排,正好說明了略讀課文的鞏固遷移功能。
1.4 把握課外延伸
略讀課文一般情況下都編排在本單元的最后或者精讀課文的后面,多角度延續(xù)單元主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發(fā)揮它鞏固遷移功能,還應發(fā)揮它的拓展延伸功能。略讀課文的拓展延伸主要表現(xiàn)為:內(nèi)引外連,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拓展閱讀。比如《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在課堂中,我穿插了許多課外資料,如鄧小平爺爺捐獻眼睛角膜,這些都深深地震撼著學生的心。
2 有效地進行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主要內(nèi)容,一般皆為名篇佳作,是學生學習語文文字的模本,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主要途徑。所以高年級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2.1 抓住語言文字訓練點,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的任務有兩個:一、理解;二是、感悟;三是、積累。
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地27課《賣木雕的少年》一課中,關于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的策略,首先就是教師要結(jié)合詞語的特點要恰當?shù)氖褂貌呗?,這節(jié)課的詞語是非常豐富的,在學習選木雕這一段時,描寫木雕的詞語有四個,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四個詞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是不同的,在設計時我讓學生欣賞非洲木雕的圖片,加上拓展練習、句式練習、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想想象這幾種方法策略來理解,幫助了學生感悟了語言,更重要的還是逐步體會到如何正確的運用語言。這些策略的使用,不僅僅是為了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所以從課堂效果上來看,學生對這四個詞語掌握的還是很扎實的。如果我們教師能抓小、抓實,久而久之,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詞匯、夯實了學生得語文基礎。
2.2 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難,自獨自悟。
在小學階段,課堂上質(zhì)疑問難是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的重要手段。我們的語文課堂,它應該是一種活力、開放性的師生交流活動,是師生與文本的一種交流。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第18課《她是我的朋友》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質(zhì)疑問難,特別是注意保持學生的積極性。
出示:
你瞧啊,這只小手又舉起來了,因為他想( )。
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蔽覀兛梢钥闯?在教學“獻血前”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抓住關鍵詞理解的方法自己解決問題,讓知識的獲得變成了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在此過程中,我抓住三個動詞“顫抖、舉起、放下”展開教學,出示一段課文的補白,讓學生感悟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小男孩的生死抉擇,讓學生感受角色的內(nèi)心,加深與文本的對話,為進一步感悟人物品質(zhì)做了鋪墊。
3 結(jié)論
綜上所述,關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我們教師要力求做到:整體把握,“略”中求略;重點感悟,“精”中求精。
參考文獻
[1]馮秋萍.略讀課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及策略探究,2010年.
[2]袁木蘭.小學語文精讀課文教學模式——三讀教學法,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