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一詞源于地質學研究,原指地質構造的不同層面及其差異。而社會學領域則借用這一名詞,通過社會學家對社會分層的研究和分析,所謂社會分層不過是各社會成員因社會資源占有率有所不同所產生的層次或差異等現象,尤指建立在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基礎上的經制度化了的社會差異體系。是以,我們認為,其在本質上就是在探討平等與否,公平與否,公正與否的深層次問題。社會分層結構的變遷必然是因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成員因主客觀環(huán)境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進而產生層次化或差異化的動態(tài)過程及其各種結果。而今變遷中的社會分層現象則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日益凸顯其變化的社會新格局。而在眾多可以影響社會分層的因素中尤以經濟因素為最重要的因素。經濟分層對社會變遷及其發(fā)展的影響非常大,與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而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永遠都是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不是其他什么無關緊要的事。
關鍵詞:社會分層 高職 思想政治教育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b)-0233-01
1 社會經濟分層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1 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環(huán)境的相關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分層的關系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社會分層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參與者而不是無關的局外人。社會分層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表現在其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安全無患,沒有風險的整體背景,形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推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不斷發(fā)展。偉大的無產階級領袖馬克思同志曾將人類社會的變遷劃分為遞進的更替的三大歷史形態(tài):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社會。對中國這一共產主義國家而言,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部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歷經著重大的歷史變遷,這種變遷具有整體的大局性,既有物質方面的,又有上層建筑方面的。一言以蔽之,改革開放本自身為當代中國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總體性的理論和實踐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社會分層的產物反映著社會分層過程的歷史風貌,而社會分層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任務、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發(fā)展,也必然帶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展,使其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
而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中國成立以來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輕視個人利益的不良風氣,也出現了一些自許為衛(wèi)道士的下作之人出來完全否定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輿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有效的實施,使經濟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使西方外來文化得到了過分宣揚,而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過分貶低,使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社會分層浪潮中廣泛傳播開來,這對于還未完全樹立宏觀的世界觀、良好的人生觀和積極的價值觀的青年學生們造成了強烈的心理沖擊和誘惑,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環(huán)境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1.2 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制的相關影響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高考后,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在一定程度有所擴大,這一變化給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大幅度擴大,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國家經濟內需,形成了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帶動了經濟的不斷增長。但同時在校學生的不斷增多也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高校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工作人員稀缺少、任務繁重且瑣碎的問題較為尖銳。這無疑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和責任愈加沉重,壓力也與日俱增。自高考從“一人獨過獨木橋變?yōu)閷掗煹拇篑R路后,學生類型也在不斷的增多。這也使得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新一輪的挑戰(zhàn),如何才能有教無類的因材施教?如何才能有效的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好的協(xié)調解決不同資質的教育個體所面臨的各種學習問題、個人生活問題以及較為復雜的心理問題,已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1.3 對大學生自身的影響
社會分層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使當代大學生在各個方面特別是在心理上極不適應,在社會分層的大背景下,針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獨立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導,準確的把握不同階層的不同生長背景的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相關實際問題,增強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此,要有效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必須以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前提,樹立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
2 社會分層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文化教育也因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以建立精神文明社會。從這一意義上便要求對我們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必須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特別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諸多內容,具體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其中又以政治教育為主導,思想教育是根本,道德教育是基礎,法紀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前提。因了這些內容涉及了政治學,法學,哲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知識,所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新尤為艱巨。
首先,思想教育的創(chuàng)新必須堅持黨性教育,就其本質而言,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了實現社會主導階級的政治目的,也由此其具有強烈的階級性。而作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又必須既要有超越性又要體現現實性。思想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扎根于現實之中,體現出時代要求,創(chuàng)新出符合社會和個人發(fā)展需要的既有超越性又充分體現現實性的內容和東西。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應堅持社會和個人并重的價值取向,對個體給予充分的尊重與關注,使其既有利于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又能滿足個人價值的實現。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應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文化知識層次上看,教育對象有知識較淵博,水平較高,知識水平一般,半文盲,文盲之分。從思想道德狀況上看又有思想先進,思想素質一般,思想落后之分。從上述分類可看出“一刀切”的教育勢必嚴重影響教育的成果,這就要求文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體現層次性。
參考文獻
[1]李遼寧.中國社會分層與思想政治教育,許昌學院學報,2005(1).
[2]王雪梅.社會學概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劉文政,王艷.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調查分析,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