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汽車理論》課程的特點和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出采用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評體系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上,提出工程實例應用引出理論推導的新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提出了“多媒體+黑板”相結合的多元化謦學手段,在考評體系上,提業(yè)“體驗性作業(yè)+課堂討論表現+期末考試”的新綜合考評體系。
關鍵詞:汽豐lI 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模式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2(b)-0203-01
《汽車理論II》課程是汽車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和核心主干課,詣在使汽車工程專業(yè)本科生掌握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行駛平順性及通過性的相關專業(yè)知識,為后續(xù)《汽車設計》課程提供理論基礎和選擇設計參數的原則。該課程以力學為基礎,集成了工程測試學、機械振動學、汽車試驗學等多門課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涉及內容復雜、綜合性強、理論知識抽象等特點。國內從事汽車工程專業(yè)教學科研的院校師生普遍反映該課程的理論學習、理解及應用并非易事。
為了使汽車工程專業(yè)本科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汽車理論II》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為了貫徹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文件的精神和適應學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工程應用型人才需求。本文提出將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汽車理論II》課程的教學過程,并進行了初步探索。
1傳統教學模式及其改革與探索
1.1傳統教學模式
《汽車理論II》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解和公式推導為主,理論內容的講解以灌輸式講授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主體作用,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吸收知識狀態(tài),整個教學過程既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工程應用能力。此外,該課程理論性較強,特別是復雜的力學模型和數學模型很難與汽車的實際結構和工作原理相聯系,面對復雜的力學模型和大量的數學公式推導使學生在學習初期很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從而極大打擊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導致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嚴重下滑。
1.2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有效地將課程的抽象理論和數學模型轉化為指導工程實例應用的原則,使學生從工程實例中得到啟發(fā),并自覺地將指導工程應用的原則上升為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生擺脫推導數學模型的恐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模式及工程應用能力。
1.2.I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探索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建立在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轉變的基礎上。在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指導下,課程的新教學方法采用工程實例應用引出理論推導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身邊的生括實例和工程實例設疑式地啟發(fā)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實例中所涉及的本課程理論知識展開積極課堂討論,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借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問題能力,逐步培養(yǎng)其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如:在學習操縱穩(wěn)定性前,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由于汽車高速行駛時甩尾引起的交通事故,并引導學生利用將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對其進行事故原因分析,從而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對輪胎側偏特性的學習,教師可以取學生常見的自行車輪胎為實例,形象地分析其高寬比、胎壓、尺寸及垂直載荷等變化對側偏剛度的影響,再同理映射到汽車輪胎;在學習車輛質心對操縱穩(wěn)定性影響時,教師仍可以取自行車為例,讓學生自己體會和思考自行車后座載人時其操縱性的變化特點,然后再引導學生映射到所學汽車理論相關內容等。
此外,為了便于學生溫習和回顧新學到的理論知識,教師在每節(jié)內容講授完畢后,為學生歸納出本節(jié)內容的總體邏輯思路,并將新理論推導過程涉及到的其他課程基礎知識予以簡要說明,從而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學以致用帶來的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1.2.2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手段探索
在教學手段方面,采用多媒體演示和黑板板書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手段。
課程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很好地把概念、圖形、動畫、視頻等信息載體有機結合的特點,將傳統黑板板書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和無法觀察的現象采用靈活多樣的多媒體方式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缺乏實際經驗的學生能夠從認知角度建立《汽車理論II)的相關概念,力求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對于理論強的教學內容如線性二自由度汽車運動微分方程,車身單、雙質量振動系統的運動微分方程均采用黑板板書式教學手段,首先對模型中參數的物理意義詳細解釋,并依據力學的基本理論進行詳細推導,從而強化學生對概念、公式與汽車實際結構、工作原理之間聯系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對于抽象性強的教學內容如汽車橫擺角速度瞬態(tài)響應,幅頻特性等,教師可采用Matlab軟件編程實現其可視化教學,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抽象概念,并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編制仿真程序,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動手能力。
1.2.3新教學模式下的考評體系探索
在考評體系方面,傳統的課程考核模式主要是一次性定時閉卷考試。這種考核模式具有諸多弊端,一是學生臨時突擊,放松平時學習,二是難以考查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課程借鑒國內外一流大學的考評體系。新理論考評體系采用“體驗性作業(yè)20%+課堂討論表現10%+期末考試70%”,改變了傳統一次考試定結論的弊端,重在考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理論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探索意識。體驗性作業(yè)和課堂討論由教師根據課程理論內容靈活設置,如布置學生感受自行車后座載人與否工況下的操縱性不同;布置學生乘坐擁擠道路段公交車起停引起的縱向振動的感受;并將上述感受聯系至課程的理論知識予以解釋,并在討論課上進行交流討論,詣在重點考評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討論分析積極主動性。同時,為了考評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在期末采用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考題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分析題型為主,以此確保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2結語
通過對《汽車理論II》課程的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使學生對課程的基本理論理解更透徹、掌握更扎實,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與時俱進過程,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這一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2]夏群生,李克強,宋健,等.汽車理論典型中外教材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
[3]楊雪梅.汽車理論課程教學方法及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