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學習中,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英語成績落在了其他學生的后面,成了學困生。作為教師,若不能及時有效地轉化學困生,這些學生可能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喪失學習的信心。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學困生走出英語學習困難的陰影,最終擺脫“學困”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yǎng)師生間的良好情感——前提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薄案腥诵恼呦群跤谇椤!睂W生對教師的情感認同程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效。如果學困生對英語教師產生了敬畏的心理,甚至從內心排斥,不信任、不接納,他們就會有抵觸情緒,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一呼百應的知識權威形象,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教師的言談舉止要對學困生產生一種“親和力”。
課上,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傳遞著某種情感信息,教師的一個動作與眼神都影響著學生,教師要多用親切的目光關注學困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當學困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面帶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熱情和期待?;卮饘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說一些如“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 “You are so clever.”“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等贊揚的話。回答錯了,也要講一些類似于“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 “Try to do better next time!”等鼓勵的話,當學生做練習和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筆者總是走到他(她)們身邊親切地說“Don’t be afraid. I believe you can.”而不是說那些傷害他們自尊、挫傷其積極性的話。
課后,教師要多與學困生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成績差的真正原因。有一位學困生,記憶力特別好,有些單詞只要看幾遍就能夠背出來,在一次班級單詞速記比賽中,他得了第二名。但是,他就是不會正確地使用單詞,為此他十分苦惱。筆者了解到他的情況之后,經常利用課余和飯后的時間與他談心,幫他查找原因,讓他做一些詞形變換方面的練習。剛開始他很拘束,怕筆者會批評他,出現的錯誤很多,他甚至說:“老師,我從小學到現在一直都不會詞形變換,再努力也沒有用?!惫P者并沒有因此責怪他,也沒有放棄他,而是與他坐下來面對面地交流,給他講解詞形變換的方法和一些小竅門,對他出現的問題耐心地一一指正,給予鼓勵,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由衷地感到自豪。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進步較快,單詞得分率比剛進班的時候大大提高,由此也激發(fā)了他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成績提高很快。這位學生在教師節(jié)的時候送給筆者一張賀卡,上面寫道:“老師,謝謝您,沒有您的鼓勵與指導,我不會有現在的成績?!蓖ㄟ^真誠地溝通,消除師生間的情感屏障,讓學困生的積極情感得到啟迪和激發(fā)。筆者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二、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關鍵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培養(yǎng)良好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教師的一大任務。
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苯處熞谩百p識”的觀點來評價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贊揚。一個人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在評價態(tài)度上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在評價內容上既要肯定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鼓勵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學困生由于羞怯和怕出丑心理往往不愿開口回答問題,所以上課時,筆者總是盡量問他們難易適度的一些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讓全體學生用掌聲給他們鼓勵。學困生往往因得到贊許而激動不已,慢慢地他們開口的習慣養(yǎng)成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大大加強,會消除畏懼心理。為了激發(fā)學困生的興趣,筆者常結合所教的內容采用做游戲、教歌曲、聽錄音、講有趣的故事等直觀教學手段使課堂生“趣”。比如,在學習分數詞時,筆者通過例子讓他們發(fā)現規(guī)律:two thirds, four sevenths, five twelfths...學生馬上會發(fā)現,分子是基數詞,分母是序數詞,但是時間一長,他們很容易就會記錯或者忘記,筆者用一個詞概括來幫助他們掌握:“母序子基。”又如,學習What’s he /she doing?句型時,筆者請一個學困生上臺做動作,讓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其余學生猜What’s he/she doing?對猜對者和表演者均進行獎勵,學生覺得既簡單又有趣。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從根本上來說,要讓學困生能正確認識自我,讓他們有機會表現自我,體會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感。教師在教學中應借用手勢、板書、實物、情景設計、活動等教學手段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如講牛津英語9B Unit 2的Reading時,筆者課前告訴幾位學困生如何預習課文。上課時,筆者讓學困生用肢體動作來表演機器人能做哪些事情,讓其他學生來猜,他們表演得十分認真,臺下學生不時地給他們鼓掌。下課時,筆者將他們課上表演的東西用英語短語來表達,結果令筆者非常驚訝,他們表達得非常好,錯誤很少。筆者對他們的進步在班級內給予表揚,從他們的眼神中筆者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喜悅,滿足了其心理的需求,同時,他們也大大增強了學好英語的信念。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保障
英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大量訓練,英語課堂教學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必須加以大量的課外練習。由于學困生的意志力還比較薄弱,不具備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因此,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學生是很難完成學習任務的。而家長和教師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在與家長所建立的合作關系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抓住絕大多數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學習這一特點。對那些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利用家長會、家長來訪、打電話、家校路路通等機會或手段與家長聯系,告訴他們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情況,爭取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給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爭取與家長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yè)、聽磁帶、背課文、默寫單詞等。例如,筆者經常利用家校路路通這一平臺,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告訴家長,并告訴他們學生回家做哪些作業(yè),讓他們督促學生完成,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筆者還鼓勵學生運用錄音機和英語配套磁帶,跟讀課文,熟悉單詞、句子的發(fā)音及含義。同時要求家長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和觀眾,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地在家長面前試著大聲開口說英語,逐漸消除學生開口難的障礙,并且在多讀、多說、多用的學習環(huán)境下,提高整體的英語水平。共同督促和引導學困生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作為一種交際語言,其主要功能就是交際,而校園是最好的交際場所,所以教師還要為學困生搭建一個交際的平臺。在校園內或者班級內開展多種英語活動,給學生提供利用英語交際的情境。如建立英語角、組織英語口語比賽、建立英語興趣小組等,幫助學困生取長補短、積累語言素材,無疑是比較好的的方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只要理解、尊重、寬容、善待學困生,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自尊,幫助他們找回自信,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走出學習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甚至有可能使學困生轉變成為學優(yōu)生。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