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技?!奥殬I(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設置是根據(jù)我國國情而設置的。作為“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任課教師,筆者認為這門學科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和法律意識,使學生能適應畢業(yè)后崗位的競爭和社會的選擇。中職技校的畢業(yè)生所從事的工作多數(shù)都是第一線工作,所以說,在教學這門課程與法律有關的內容時,要以實訓為主,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吸納新的法律知識。實踐和理論教學要緊密結合,運用多種培訓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和遵紀守法意識?!奥殬I(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意識,讓中職技校學生了解法律、理解法律以及懂得觸犯法律的后果,從而不斷地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并懂得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要教育中職技校學生明確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增強學生的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平等觀念,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尊嚴
法律信仰是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根基,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土壤。學生是社會的公民,我們要教育學生逐步樹立起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引導他們逐步將法律內化為一種民族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從內心建立起法治的意識。
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中,筆者教育中職技校的學生逐步形成一種嶄新的法律態(tài)度,引導他們普遍對法律產生高度的認同感。通過個案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法律不僅不是對自己生活的妨礙,反而是與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貼近的必需品,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必備知識。這樣,他們不把法律看作是由外在力量強加于自己的東西,而認為法律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逐漸將法律的要求內化為自己從事一切社會行為的前提,并逐步地懂得讓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接受法律的檢測和評判。
要教育中職技校學生逐步懂得法治表達或主要表達了社會公眾對法的神圣的法律情感。這種法律情感的形成不是靠法律的嚴酷與冷峻,也不是靠外力的強迫與威脅,而是社會公眾出自內心的對法的真誠信仰。在這種信仰中,人們對法律明顯沒有那種敬畏的距離感,而有的只是由這種信仰所產生的歸屬感與依戀感,才能激發(fā)人們對法的信任、信心和尊重,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權威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確立和維護。要使學生明確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增強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平等觀念,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尊嚴與公正。
二、正確引導中職技校學生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自覺履行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職責
職業(yè)道德及法律意識是一個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獨特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有教育環(huán)境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且也包含受教育者。要努力提高中職技校學生的自我免疫功能,讓他們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學生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意識的發(fā)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行為主體活動和實踐的結果,是在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狀況與客觀的道德環(huán)境處于某種矛盾狀態(tài),從而激起學生積極思維、奮發(fā)向上時,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職業(yè)道德發(fā)展和法律意識的建立。現(xiàn)實告訴我們,外部客觀的道德環(huán)境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個體內部的道德狀態(tài),改變著個體原有的道德結構。因此中職技校要形成強有力的職業(yè)道德輿論導向,要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讓中職技校學生提高抑邪揚正的法律意識,逐步樹立起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觀念。
作為“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師,是學生行為的引導、管理、激勵、評判和獎懲者,起到楷模的作用,但教師的主要目標更應當放在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綜合素質上。要教育職業(yè)技校的學生懂得處理民事關系,工作后能依法進行生產經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補充,與其相適應,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追求物質利益、物質價值可使人積極進取,這是積極作用;但過分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和物質價值,也能誘發(fā)“物欲橫流”的消極作用。所以,要教育中職技校學生在講求經濟效益和利潤的同時,要遵守有關法律和公平競爭原則,決不能搞歪門邪道,損害國家和他人的合法利益;決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單純追逐個人功利、物質價值而忽視和拒絕追求精神價值,貶低以至排斥真善美。
三、要啟發(fā)中職技校學生理解我國憲法的人民主權原則和保障人權原則,增強權利意識和義務觀念
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的所有制關系必然形成多元化的利益群體,社會成員的文化科學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個人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念與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念的尖銳對立,集中地表現(xiàn)為如何對待三者的關系。如果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條,以個人利益為核心,就會出現(xiàn)損人利己、損公肥己、假公濟私、以公謀私等種種不良現(xiàn)象。“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要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肯定合理地滿足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就包含著個人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集體和國家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當然,個人利益也只有在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中才能得到實現(xiàn)和滿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我們允許而且提倡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裕起來,帶動并自愿地幫助沒有富裕的人和地區(qū)更好地發(fā)展,以達到共同富裕。如在教學“知榮辱,有道德”相關內容時,筆者用“公正處理民事關系,依法進行生產經營”個案補助教學。教育學生懂得:國家在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各種收入分配的管理。凡是合法收入的,要予以保護;非法收入的,要堅決取締。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它們包含著與個人的長遠利益,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樹立起正確的義務觀念。
四、要緊密貼近中職技校學生的生活,要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職業(yè)道德與法律”學科本身的教育功能,發(fā)揮其教育熏陶功能,讓學生從中領略法治精神,受到法治精神的熏陶,做到“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的統(tǒng)一。另外,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網(wǎng)絡已逐步深入生活的各個層面,也給中職技?!奥殬I(yè)道德與法律”課教學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筆者就有意識地引入這些現(xiàn)代技術,譬如開通個人博客,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及時解答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有關法律知識,提供一個讓學生積極參與法冶教育的平臺,進而提高中職技校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
讓學生人人參與法律案例討論教學。筆者所教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不少課都設置有相關案例。課前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幾道討論題,在課堂上選擇恰當?shù)臅r機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對于案例評判,均讓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看法,使他們在討論中明白是非曲直。通過討論和教師引導,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所學法律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所學法律知識的運用,還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教學《預防一般違法行為》這一課,筆者就采取課堂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討論就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對相關法紀法規(guī)的認識,增強了遵紀守法觀念。
結合“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內容,筆者還適當組織中職技校學生表演相關小節(jié)目,讓他們感受現(xiàn)實生活,體驗生活中某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獲得法治的真實感受和內心體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職業(yè)道德。如學習“公正處理民事關系”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分別扮演“有關老百姓、執(zhí)法人員”等角色,表演“民事經濟糾紛”小品等,讓學生掌握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教學內容。“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應盡量做到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法律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生動、形象,讓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筆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在興趣中引導學生討論、探究,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舉例說明誠信的內涵,加深他們對恪守誠信這一道德規(guī)范性的認識。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