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xiāng)秀才樓,位于福建省龍海市顏厝鎮(zhèn)宅前村宅前社,又稱宅前“新樓”,占地面積463.76平方米,建筑面積520.86平方米,始建于1904年,竣工于1912年8月,歷時八年,極盡當時的奢華,是當時南鄉(xiāng)一帶唯一一座雙層樓房。
南鄉(xiāng),這個稱謂對于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已經是個陌生的詞匯了,而在我的家鄉(xiāng),仍然是一個親切的名稱,帶著溫情的味道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時光的流轉。據嘉定《清漳志》記載,南朝梁天監(jiān)六年(507年),析晉安縣地置龍溪縣(今九龍江北溪下游地區(qū)及濱海地),唐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劃龍溪縣南境建置漳州,因此,又謂南鄉(xiāng)?,F今宅前社原隸屬龍溪縣十二三保都里前保,秀才樓在村西邊,臨湖而建,是南鄉(xiāng)知名舊建筑,也是外公家的古厝。
外公家的古厝,那是我小時候恣意揮灑時光的地方。當我陪同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驅車回到我的家鄉(xiāng)時,靜謐的古厝回響起輝煌時光的足音。推開古厝東邊的側門,盛夏肆意的陽光溢滿天井,荒蕪了一段時日的雜草珍藏著夏日的溫度,在我的腳下葳蕤生姿,伴著家用碼頭湖面碧綠的野生空心菜,映襯粉墻紅瓦古厝100多年的歷史……
樓主十五世楊鴻翔,是外公的祖父,光緒壬寅年(1902年)秀才,并于民國初年在薌城區(qū)原澄觀道塔仔腳經營杉木行,店名“金德芳”、“金錦茂”;其父十四世楊公戀系光緒初年秀才,一門兩代秀才,因此本樓被譽為“秀才樓”。房址原系石碼往漳州的水陸要道旁,交通便捷,當時基建所用材料全部由船運達,房屋建完還修了個家用碼頭。房屋用地本是河邊灘涂地,地下10—15米深全是淤泥,為使房屋傍水而建,選用2米長優(yōu)質松木打樁,密密麻麻打下無數木樁做基礎,耗時三年。此舉在南鄉(xiāng)一帶是唯一的做法,房屋至今百余年未見沉降開裂現象。
懵懂時的我,并不曉得置身其中的古厝有著怎樣的別具一格。如今,我再次探出回望的步伐,精雕細琢的建筑處處講述著古厝百余年前的氣派與驕傲。
古厝坐北朝南,采用閩南一帶最通用的一廳抱四房布局,上下兩層,外加一個連廊把整個建筑連為一體,右前方是個小花園,四面臨水,湖光山色,連廊成了休閑娛樂的好場所。有題詞為證:“左云峰右圓嶠形勝壯觀瞻生斯族斯卜宅敢云文子室,前環(huán)陸后縈河通衢堪馳騁戾止樓止開徑何滾陶令居?!闭睒欠烤捎卯敃r最優(yōu)質材料建造,主樓墻體用優(yōu)質磚三橫一豎砌成,墻體寬約30厘米。室內裝修精致,用二層杉木作為挑梁,客廳屏風及門面墻皆用杉木雕刻。走廊寬1.6米,左刻周文王請姜子牙,右雕趙子龍救阿斗,雕工精細。室內外所有雕刻皆用金粉涂彩,門面墻由文人墨客揮毫繪畫山水花鳥及題詞(題名餐云居士、良甫、臥玄作、凌虛主人等)。主樓上下八間房門椽木皆有一副詩畫匾等,雕梁畫棟,制作精美、用材考究的斗拱,均于細節(jié)中見奢華。當時耗資白銀7000兩,聞名于南鄉(xiāng)。鑒于該樓房建筑面積之大、年代悠久、設計精致、裝修獨特和耗資巨額, 實屬南鄉(xiāng)一帶樓中精品、歷史文化遺產?,F家中族人正在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文物保護。
母親說,這座樓房并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小家庭單獨建成的,而是從外公的曾祖父起,整個家族“分工合作”創(chuàng)造的結晶。從那一輩起,眾多兄弟讀書習武從商務農,百花齊放,百舸爭流,再以一族之力集體建房,資源共享。如今,家族綿延的眾多子嗣雖然從事不同的行業(yè),或家鄉(xiāng),或海外,卻都能親密無間,團結友愛,得益于良好家風的傳承?!皩ξ易钜耸丶s,為官要在戒貪”、“詩書列左右、丘壑滿胸中”,先人古訓猶存。在我熟識的長輩中,要數二伯公最“知識分子”。二伯公,楊澍,字植滋、又字時雨,乳名晉昌。1924年7月于原省立第八中學(現漳州一中)畢業(yè)后即開始教學生涯,并多次擔任教務主任、校長職務,直至1966年底退休。課余酷愛收集民間故事傳說,《漳州民間故事》、《徐胡奇案》的原始材料便是他老人家認真筆記的成果;亦喜繪制字畫、象形字畫等,至今仍然留有百余張“象形文字”圖。
我穿行在回望先人燦爛輝煌業(yè)績的時空,恍惚還是古厝人潮擁擠時節(jié),大人忙碌小孩嬉戲打鬧;圍觀二伯公養(yǎng)在檐下的荷花缸魚戲蓮葉間的景致;我和姐姐躲在二伯公的書房里津津有味地讀書聽故事,到樓上看和全叔叔擺弄收音機;家用碼頭前浣衣洗菜的忙碌,夏日里湖中戲水暢游的歡笑,樓上樓下連廊嬉戲打鬧捉迷藏的童趣,小花園里絢麗多姿的花兒,一一如電影般閃現在我的腦海,牽引著我錦瑟般思緒。
如今,古厝歷經戰(zhàn)亂、破舊立新、文化大革命等風雨,許多雕刻慘遭破壞,且年代久遠,局部已呈殘狀。親人們都已另建了氣派時髦的樓房居住。前年剛剛搬離這里的啟東家嬸婆和外婆一樣,因為年紀漸老,生活上需要晚輩們的幫助,也都搬到兒子們家住去了。只剩下六伯公家的后人,因為村口的房子要修建龍江南路被征遷,而回到老屋前重建了新房,四方的院子成了他家孩子們的后花園。
可是,這一凝聚了我族親朋幾代人心血愛戀的古厝,還能繼續(xù)屹立百年嗎?據悉,漳州市承辦2014年福建省第十五屆省運會,規(guī)劃中的漳州奧林匹克體育公園選址位于漳州市中心城區(qū)九龍江西溪南岸,就在我家秀才樓邊上。借此東風,我族后輩子孫決心重振樓風,精心修繕,使秀才樓重現美景,使體育公園邊多一點綴,使現代建筑與歷史文化相襯托,讓人們在體育競技之余多了一個參觀的景點、休閑的去處,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