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1707—1799),字次明,號葛山,別號緝齋,漳浦縣下布(漳浦縣大南坂鎮(zhèn)下樓村林西墘)人,禮部侍郎蔡世遠之侄。清朝嘉慶皇帝的老師。
蔡新歷任禮、工、刑、兵、吏五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文華殿大學士(宰相),太子太師,上書房總師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蔡新是漳州市古代官階最高、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歷史名人。
蔡新家境貧窮,2歲時,父親蔡衍鐏因多次考秀才不中,憂郁不歡,得肺病吐血而亡。蔡新與兄蔡溎幫助寡母林氏耕作,采薪度日。他從小立下志愿,要和堂叔父蔡世遠一樣,當一個有學問的人。于是,他邊讀書邊幫母親干活,經(jīng)常到清泉巖上砍柴讀書,后來,又入堂叔蔡世遠的義學堂讀書。蔡新聰明睿智,在叔父的資助和指點下,潛心學習儒學,他特別喜歡儒家性理天命學說。18歲時,蔡新到漳州應童子試(院試),名列第二,得到官潯太學生何鳴玉贊賞,何鳴玉邀請他到官潯設館教書。蔡新征得母親林氏同意后,于雍正七年(1729),蔡新在官潯設館教書,太學生何鳴玉將長女許配與蔡新,蔡新與何氏成親。
乾隆元年(1736),30歲的蔡新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當時,乾隆皇帝命史館官員每日呈進經(jīng)史講義,各抒己見,以考察他們學問根底的深淺。蔡新呈進講義數(shù)十篇,深得贊許。乾隆因蔡新學識淵博,讓其入值上書房,侍讀皇子。
乾隆五年(1740),噶喇吧(今屬印度尼西亞)發(fā)生荷蘭殖民者屠殺華僑的慘案,史稱“紅溪慘案”。翌年,福建巡撫奏聞于朝,并請“禁止南洋商販”以困之,朝廷大臣意見不一。內閣大學士方苞知道蔡新生長于閩南,且有經(jīng)濟策略,就寫信征求在漳浦省親的蔡新意見。蔡新先后走訪了福建省漳州月港、舊鎮(zhèn)港,泉州港、福州港、以及廣東的一些港口,了解到很多實情,他根據(jù)實情給方苞回信,信中他認為:禁止通商有弊無利,只能引起沿海民眾大量財物損失和閩粵兩省財源困乏,不利與臺灣等地的交通。因而主張“靜加查察”,若噶喇吧繼續(xù)迫害中國商人,那也只禁止與噶喇吧通商,其余南洋諸國“聽從民便”。方苞接受蔡新的意見,并向朝廷建議,遂得以實施,使得沿海各省的海外通商得以繼續(xù)發(fā)展。
乾隆十年(1745),蔡新奉命入直上書房,侍奉諸皇子講讀,并授翰林院侍講。因其處事謹嚴,言行必忠于禮法。又善屬古文,深得乾隆信任。他以求仁為宗,以不動心為要,曾輯先儒操心、養(yǎng)心、存心、求放心諸語,寫成《事心錄》。
乾隆十一年(1746),蔡新奉命視學中州,督學河南學政。何夫人偕子女同往,侄子蔡本樸10歲,家境貧困,無力請老師授課,蔡新將其帶在身邊,待其如自己的兒子,讓其與孩子們一起讀書睡覺。蔡新督學期滿后回京,仍直尚書房,擢侍讀學士,數(shù)月后晉內閣學士并禮部侍郎。乾隆皇帝知道他精通數(shù)學,懂得應用勾股弦原理進行開方的方法,命皇子于課余時間向蔡新學習數(shù)學。有一天,乾隆皇帝問蔡新:“阿哥(皇子)學算法,哪個學得好?!辈绦峦褶D地回答:“諸位阿哥天資都很聰明敏慧,學習日有進步,只是數(shù)學屬課余興趣,有不感興趣的,只好由他去了”。乾隆皇帝聽了,認為蔡新因材施教,是合乎情理的。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秋,蔡新因母親年老,患眼疾,乞請歸養(yǎng)。歸家后,接圣諭,命令他為上書房總師傅。蔡新上疏辭謝,請求留家奉養(yǎng)母親。又接乾隆皇帝親筆諭示:“非命汝即來供職,待日后耳”。自此,蔡新在家侍奉母親十年,直至母親林氏與兄長蔡溎去世后才復出。家居期間,清泉巖留下了大量與蔡新有關的墨跡,比如“蟠桃塢”,乾隆題字“覺岸”等等,成為研究蔡新不可缺少的珍貴文物。
乾隆三十二年(1767)蔡新入京城,補刑部右侍郎,翌年八月,遷工部尚書,九月調任刑部尚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南緬猛蛟、猛拱土司叛變,出兵侵犯云南、貴州邊陲。朝廷命云南總督傅恒為平緬主帥,出兵不久,軍隊在新街、老官屯據(jù)點受到阻擊,副將阿里袞中毒箭身亡,朝廷對此一籌莫展。乾隆想到蔡新,遂遷蔡新為兵部尚書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協(xié)助平緬事宜,蔡新分析了清軍的情況,向乾隆皇帝提出分兵夾擊的策略,乾隆同意,下旨讓傅恒依蔡新之計行事,清軍兩路夾擊,遂平定了南緬之亂。乾隆大喜,賜蔡新紫禁城騎馬。
乾隆三十八年(1773),蔡新調任禮部尚書。并照顧在澄懷園辦事,吃住在澄懷園,蔡新教皇子們讀書,辦朝政兩不誤。這時期,十五皇子颙琰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蔡新盡其所有教授颙琰,把他叔父蔡世遠的慎獨等儒家思想傳授給颙琰,使颙琰有了誠信為君,胸懷坦蕩等美德。蔡新時時提醒颙琰要慎獨處事,使他平安避過了宮廷爭位斗爭。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1776),蔡新?lián)巍端膸烊珪佛^正總裁之一,排名第十四名,因許多正總裁只是掛名,而負實際工作的大臣又接二連三地死去,工作陷入停頓狀態(tài),乾隆下旨著派諸皇子與總師傅蔡新為總裁,蔡新自此負起總裁的主要責任,蔡新對入選作品精中挑精,好中選好。蔡新特別重視醫(yī)學知識的收集,選用了很多醫(yī)學專著和民間秘方。
乾隆四十一年(1776),大小金川叛亂,朝廷平叛不順,花費了大量的錢財,乾隆皇帝想到69歲的蔡新,再遷蔡新為兵部尚書,協(xié)理平叛大小金川,蔡新出奇招,他要阿桂學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德感化降服土司、頭人。乾隆下旨讓阿桂采納蔡新戰(zhàn)撫兼用,以德感化之策略,阿桂照辦。清軍終于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亂,乾隆皇帝讓蔡新起草《平定金川敕書》,讓四川總督將此書于金川勒碑銘文,以載平川偉績。蔡新又提出“遷民屯田”的安撫政策,乾隆采納,遂使大小金川得以安定。乾隆心中多年的難解之愁解除了,大喜,手書“武庫耆英”匾額贈予蔡新,并賜梵銅無量壽佛,紅絨結頂冠,皮裹補褂蟒袍,朝珠,如意荷包等物品給蔡新。
乾隆四十五年(1780),蔡新轉為吏部尚書兼國子監(jiān)事務,授協(xié)辦大學士。
乾隆四十七年(1782)五月,《四庫全書》纂修完成,蔡新作了《御制文淵、文源、文津、文溯四閣記恭跋》。因蔡新在修《四庫全書》中的巨大貢獻,乾隆皇帝賜蔡新“黃扉宿彥”匾額。蔡新請假回鄉(xiāng)修墓,乾隆準假一年,不必開缺。
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蔡新假滿抵京。七月,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蔡新以德選材,以孝選材,公正廉明,為朝廷選拔了很多人才。
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蔡新78歲,出席千叟宴,朝廷大臣中以蔡新年齡最高。二月,皇帝按例親到辟雍(太學)講學,蔡新以大學士統(tǒng)領國子監(jiān),坐講《易經(jīng)》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眾講官依次講授。乾隆御制《辟雍詩》,中有句“蔡新或備伯兄行”,并自注“若今之群臣,孰可當三老五更之席者,獨大學士蔡新長予四歲,或可居兄事之列”。禮畢后,蔡新面懇乞休。乾隆允許以原官致仕,加授太子太師,御制詩章以寵其行,詩中有“不忍言留合令歸,及歸臨別又依依”之句。并令驛站車馬送回漳浦,沿途所經(jīng)地方官在20里以內照料護行,在朝同僚、門生及部屬也都賦詩,為他送行。
乾隆皇帝臨行前,詢問蔡新,愛卿走后,誰能接任吏部尚書之職,蔡新推薦劉墉與紀曉嵐。乾隆又對蔡新說:你帶上颙琰,到閩南去游歷游歷,熟悉熟悉一下民風。蔡新應答,遂帶上颙琰回福建。颙琰到漳州,民間留下了很多皇帝到漳州的傳奇故事。
清嘉慶元年(1796),蔡新90歲。嘉慶皇帝特御書“綠野恒春”匾額賜給蔡新,并賜蔡新兒子蔡本俊內閣中書,為蔡新祝壽。蔡新門生,協(xié)辦大學士紀昀(紀曉嵐)牽頭,在朝中為蔡新和詩祝壽,朝中王公大臣等三百多人,為蔡新寫賀詩408首,有成親王、儀親王、慶郡王、榮郡王、定親王、東閣大學士王杰,大學士朱珪,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不娶和珅女為妻的內閣大學士英和等人。現(xiàn)留存下來的有其子蔡本俊編輯的《延禧堂壽言》一書,詳細地記載了賀壽之言。紀曉嵐評價蔡新對其影響最深,創(chuàng)造了大清的六大奇跡:為帝師時間最長,思想深刻影響帝王;為官時間最長,達50年;歷任五部尚書;文官二度為兵部尚書;主持修完《四庫全書》的總裁;為大學士而又長壽。
蔡新在歷次歸家時,遇災荒,捐資平糶,置義學、義倉、義冢,修葺先賢蔡襄祠、黃道周祠,興廢舉墜,有德于鄉(xiāng)。蔡新建造府第在縣城準提室巷內,因拆遷只剩一座。
嘉慶四年(1799)正月,乾隆皇帝駕崩,蔡新北上祭祀,至福州因病不能進京,得朝廷恩準回鄉(xiāng)。農歷12月27日,蔡新在家中逝世(其家在漳浦縣大南坂,現(xiàn)存蔡新故居、永清堡遺址),享年93歲。嘉慶皇帝接到了老師蔡新去世的消息,不由拭淚,他急下詔:原任大學士蔡新,人品端正,學問深醇,久任綸扉,兼轄部務,俱能恪恭奉職。而在尚書房行走,年分最久,朕及諸昆弟俱經(jīng)其授讀,懋著慎勤。著加恩晉贈太傅,并著福建巡撫汪志伊前往漳浦代為奠酒,以示眷念舊臣至意,折內稱有子四人,孫行達,并令擇其有出息者二人,送部引見。賜祭葬,謚文恭緝齋蔡先生,累封元配一品夫人勤慈何夫人佳城。欽此!
蔡新有子五人。長子蔡本俶,號澹園,以舉人官至工部屯田司主事,先于蔡新卒。次子本仗,號熙齋,舉人,官至武平教諭;次子本任,號悟庵,廩貢生,官至長樂訓導;()子本份,號梅溪,欽賜舉人,一體會試;()子本俊,進士,由刑部主事充順天府同考官,轉任刑部郎中,每次與同部官員說:“刑官不難于執(zhí)法,而難在于原情,我曹所當共勉?!鼻《?,蔡本俊出任南寧知府,有政績,死于任上。孫子蔡行達,號鹿川,欽賜一體殿試,進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蔡新在朝為官50年,他長期輔佐乾隆皇帝,二度為兵部尚書,為乾隆解決武將無法解決的平南緬、平大小金川的難題,乾隆因而賞賜其“紫禁城騎馬”,賜匾額“武庫耆英”,他擔任《四庫全書》館總裁,主持修完《四庫全書》,乾隆賜匾額“黃扉宿彥”。蔡新原官退休后,把其俸祿全部用于在漳州地區(qū)辦義學,延續(xù)其叔蔡世遠的大愛精神。其在外交、文化、教育、軍事等領域為乾隆盛世做出了重大貢獻。
蔡新為官忠君愛國、清正廉潔;人品端正、學問深醇、尊師重教、淡泊名利、樂施善舉,至善至孝、寬宏大度,誠信待人。著作有《緝齋文集》、《緝齋詩稿》,十一皇子永瑆,大學士朱珪為其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