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來,伊朗都是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供應國之一。不過,隨著歐美明確表示對伊朗進行經(jīng)濟制裁后,伊朗石油卻可能成為中國的燙手山芋。
由于伊朗的核武器問題引發(fā)的伊朗與歐美發(fā)達國家間的信任危機,導致歐美國家對伊朗進行更為嚴厲的經(jīng)濟制裁。
1月25日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通過了針對伊朗核問題的石油禁運令。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對歐盟的制裁行動表示歡迎,稱這表明在伊朗核問題上國際社會的立場是一致的。美國上個月也宣布了類似的制裁措施。但分析稱,歐盟的決定更加重要,因為歐盟國家目前購買伊朗20%的出口石油。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停止進口伊朗石油的同時,作為亞洲大國的中國與橫跨歐亞的俄羅斯,被認為是可能繼續(xù)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兩個大國。甚至有評論認為,中國與俄羅斯可能從中漁利,以相對低價獲得伊朗石油。目前,亞洲的日本等國家已經(jīng)明確響應歐美號召,加入拒絕進口伊朗石油的行列。而另一亞洲大國印度則明確表示不中斷進口伊朗石油。
在這樣的時候,中國是否進口伊朗石油,是一個考驗。
應該說,中國已經(jīng)不是改革開放前的貧窮國家。盡管人均收入還不高,但中國畢竟已經(jīng)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分量大了,責任也就有了。當然,咱們也可以不盡國際責任??蓢H社會一亂,咱們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不就被大風吹跑了嗎?再說,歐美國家制裁伊朗的理由,是削減伊朗的核武器,而不是消滅伊朗人民。主張和平友好的中國,似乎沒有理由拒絕歐美國家的制裁。
退一步說,伊朗的核武器,終歸是區(qū)域安全的威脅,尤其是威脅亞洲的區(qū)域安全。按說中國有責任與義務參與制止伊朗擴大核武器,即使不參與制止,也不能變相支持。即使不為參與國際行動計,伊朗局勢的不穩(wěn)定,也將為伊朗石油外運帶來麻煩。這是原則問題。因此,中國四次投票贊成聯(lián)合國涉及伊朗核問題的決議,并表示將始終遵守這些決議,不會有違反決議的任何舉動。
當然,話說回來,能源緊缺確實是制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民生質量的大問題。伊朗雖然不是中國最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但至少在2011年,伊朗還是中國第三位的石油進口國,伊朗石油對中國意義重大。因此,減少對伊朗的石油需求雖然符合國際社會的要求,但對中國能源緊張局勢而言,卻是火上澆油。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劉為民表示,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大國,有著合理的能源需求。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同伊朗保持著正常、公開、透明的能源和經(jīng)貿合作,這與伊核問題沒有關系,不違反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議,不應受到影響。
1月27日,中國外交郭通過新華社發(fā)表聲明說,一味施壓和制裁不是建設性的做法。中國希望通過對話和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類似爭端。這是中國解決國際沖突的基本立場。盡管這_份聲明代表了中國官方的態(tài)度,但在達沃斯論壇上,美國財長蓋特納卻說,中國與歐美國家在通過制裁伊朗解除核危機上,立場是一致的。
近期伊朗和歐盟正在圍繞“斷供”與“禁運”進行深度博弈。據(jù)報道,伊朗石油部長羅斯塔姆·加塞米2月4日透露,自己即將到中國進行訪談,期間可能會與中方簽訂新的石油合同,并且探討在西方制裁伊朗的情況下,中伊兩國會如何進行經(jīng)貿金融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