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變化等概念進行梳理,探討了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具有的導向作用、調節(jié)作用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從我國傳統習俗、國外相關的學校體育道德制度和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現實需要的角度分析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化的可行性和實用性,指出陽光體育道德制度化是實現學生主體體育道德自律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效性的需要。最后提出陽光體育運動體育道德制度化的基本路徑,即在學校中樹立良好的體育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風氣;明確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化的基本原則;完善學校教育督導制度,建立校長問責機制。
關鍵詞:學校體育;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2)06-0103-05
健康的身體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繁榮富強的體現。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連續(xù)10年甚至20年下降已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1]。不可否認的是,從全球范圍來看,青少年的體質和體能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與國外青少年相比,我國學生身體素質下滑幅度更大[2]。 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關注,也引起了中央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各省市初中升學加試體育的規(guī)定等。但是,上述這些措施、政策主要是從保障學生運動權利的角度提出,并且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動落實,導致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只見打雷,不見下雨”,難見實效。
參與陽光體育運動既是學生的權利更是義務。只有提高學生自覺參與陽光體育的思想意識,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陽光體育運動,才能使陽光體育運動在學校生根發(fā)芽,才能真正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然而,提高學生參與陽光體育的思想意識和覺悟僅靠自覺和教化是不夠的,必須在自身道德自律的基礎上強化制度的規(guī)范、激勵、督促和制約作用。因此,在陽光體育開展過程中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的約束機制,建立相應的體育道德制度,實現自律與他律、自覺與強制、權利與義務相度結合。
1 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化的涵義
諾思[3]說:“制度是一整套規(guī)則、應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guī)范,用以約束個人的行為?!泵绹▽W家博登海默[4]認為道德必須依靠強制來實現,“那些被視為是社會交往的基本而必要的道德正當原則,在所有的社會中都被賦予了具有強大力量的強制性質。這些道德原則的約束力的增強,當然是通過將它們轉化為法律規(guī)則而實現的。”故而道德制度“指的是將一部分基礎性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經法定程序轉化為制度、法律、法規(guī)、公共政策等,依靠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加以推廣?!盵5]因此,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化就是在學校開展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把某些基本滿足社會和個體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軟性、自律的體育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轉化為硬性、他律的規(guī)章、制度。在這里,體育道德自律是體育道德他律的深化和拓展,體育道德他律是體育道德自律的保障與基礎。體育道德教育的他律功能與自律作用互相輝映、約束,從而使體育權利與義務得到了統一和結合。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體育道德都要納入陽光體育道德制度中,只有那些體現陽光體育發(fā)展要求、反映學生主體體育生活和交往關系的現實的、普遍的、基本的被廣大學生所認同的基本的體育道德規(guī)范才能置入陽光體育制度中。
2 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的價值
在西方一些國家,人們很害怕“劣跡記錄”,哪怕是坐公共汽車逃一次票,這樣的劣跡記錄,都會對就業(yè)、貸款等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因此,人們都十分謹慎,不敢“敗德”[6]。這說明,受強制性制度的約束時間長了,就會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制度意識,在這種意識支配下,會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然后人的行為就轉變?yōu)榈赖隆白杂X”行為??梢娭贫仍诘赖陆ㄔO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們學校體育制度中,體育道德不應只被看成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軟性規(guī)范”,我們還要深入研究“硬性約束”的體育道德制度對體育道德建設的重要作用。
1)陽光體育道德制度對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具有導向和規(guī)范作用。
道德會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起到“軟性”的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而道德制度對人們的行為具有“硬性”強制性的約束作用。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是通過對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觀念的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因為這關系著自身的身心健康,“義務性”的成分較低。而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則代表著國家和社會的意志和利益,它需要我們廣大學生將參加陽光體育運動轉化為自覺、自愿的行為,因為這關系到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國家的安全,“義務性”的成分較高。在陽光體育運動中,道德制度所具有的導向和規(guī)范機制,可以強化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責任心和義務感。因此,陽光體育運動中的道德制度越健全、合理,對體育道德就越能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積極自覺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義務感。
2)陽光體育道德制度對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具有調節(jié)作用。
道德的最終目的和結果是“自律”,制度則以“他律”為形式和手段保障和促進道德理想價值的實現。從調節(jié)角度和范圍看,體育道德是從現實利益關系的角度,特別是體育生活中個人對待社會整體利益和其他利益的角度,去調節(jié)人們的體育活動和社會關系,它只能“軟性”地干預著體育生活中人際關系的一切行為。陽光體育道德制度則著重從學生應有的權利及應盡的義務角度去調節(jié)對陽光體育運動秩序具有較高價值的社會關系,特別是觸犯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嚴重破壞體育秩序時,以及沒有切實履行學生應盡的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義務時,體育道德制度就會去“硬性”地干預。
3)陽光體育道德制度對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具有可操作性。
道德指向在一定社會階段對人生價值和社會理想的完美、崇高、超越性的追求,是比較寬泛、抽象的。道德制度是在道德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明確的、具體的、權威的標準規(guī)范,是具有強制性、可操作性的。體育道德如果只以觀念的形式存在人們頭腦中,沒有形成文字規(guī)范公之于眾,那么它的內容就將是豐富多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就難以根據行為做出其是否道德的判斷與評估。比如說體育道德提倡“公平競爭”,這種概念的單獨存在是抽象的,那么《反興奮劑條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這一精神的具體體現:誰使用了興奮劑,誰就違背了“公平競爭”的體育道德,誰就違反了《反興奮劑條例》,誰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因此構建相應的體育道德制度、陽光體育道德制度以對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道德、行為的評價具有可操作性。
3 體育道德制度化適用于學校陽光體育運動
1)我國在傳統上習慣于將道德倫理制度化。
古代中國習慣用經、訓、規(guī)、禮之類的制度形式來制約人們的行為,使整個封建社會的道德、行為處在一個制度調控中。如家訓、宗規(guī)、鄉(xiāng)規(guī)民約等都是道德制度的代表。千百年來中國的歷史也見證了制度相對于文化、道德、人性、行為的巨大威力。道德制度能在一夜之間讓億萬人裹小腳、留辮子,也能讓他們剪辮子松小腳;一夜之間能讓千百萬青年成了熱血沸騰的紅衛(wèi)兵,也能讓千百萬曾經的知識青年到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體育方面,我國近代體育的先驅馬約翰在清華大學擔任體育教師時,曾經實行“強迫體育”,從而掀起了清華學子“強國強種”的鍛煉熱潮[7]。這也是中國高校史上一條隱性的學?!绑w育道德制度”。因此,制度化是中國傳統道德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
2)國外學生身體素質高得益于其相關的學校體育道德制度。
不同的人種,身體素質在某些方面會存在差異,人類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但是沒有哪個研究能證明中國人天生的就比同為黃種人的韓國人、日本人的身體素質差??墒侨缃駞s眼看著韓國、日本的青少年身體素質全面超越我們,眼看著他們分列亞洲國民體質排行榜的前兩位。其原因包括我們的學校體育道德制度與他們不同,比如日本不管春夏秋冬,學生體育課一律要求穿短袖和短褲[8]。就是在種種制度的約束下,在整個道德氛圍的熏陶下,在“恥”文化的背景下,日本學生身體素質在完成一定的“體育義務”的過程中得以提高是一種必然。
3)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需要體育道德制度。
(1)學生道德自律缺失導致陽光體育運動缺乏實效性。
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和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的時期,人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發(fā)生了巨大化,社會行為失范、越軌現象到處可見,道德虛無主義泛起。這也不可避免、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出生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生道德自律的缺失造成了陽光體育這種柔弱的外部強制在消除內部惰性方面失去了意義。因此,必須采用一定的“他律”手段、措施,以加強同學們在思想、精神、道德方面的自律性,提高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實效性。
(2)學生完成陽光體育運動的義務需要制度保障和監(jiān)管。
從個人角度來看,人的體質發(fā)展存在“時間差”,青少年時期是打下良好體質基礎最佳、最重要階段,錯過這一階段,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提高廣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康水平具有緊迫性。因此,國家制定種種規(guī)章、制度來保障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權利,同時也賦予了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義務。但是人天生是有惰性的,“站著不如坐著舒服,坐著不如躺著愜意”。顯而易見,對于這種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由懶散向勤快轉變很艱難,但為了人類的生命活力進行自律、自覺的體育運動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履行參與體育活動的義務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不過現行法律并不強制學生履行自己的體育義務,因此我們除了完善現行的一些管理性質的體育法律、法規(guī),還應進一步制定更多有關學生體育權利和義務的制度、規(guī)范,建立相應的陽光體育道德制度,應使每個學生認識到參加陽光體育活動是一種法律義務,是公民對國家、社會應盡的神圣職責,從而提高參加體育活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4 陽光體育運動體育道德制度化的基本措施
1)在學校中樹立良好的體育道德觀念。
法國著名教育家涂爾干[10]認為:“強迫學生去接受道德事實、道德價值和行為確實不好,但是我們別無選擇。因為,我們要成為的那種人是未來社會所要求的人,而社會所需要的這種人與我們與生俱來的那些潛能之間存在的距離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按社會的要求去限制、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欲望,我們就不能形成一種社會人格,甚至不能成為真正的人。如果說這就是灌輸,那么灌輸是不可避免的。”道德理論總是與所處時代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相適應,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而發(fā)生著變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學校陽光體育應高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道德旗幟,弘揚為國爭光、無私奉獻、不畏艱險的道德理念,發(fā)揚公平競爭、科學進取、努力鍛煉、誠實、協作、不怕艱苦等道德精神。我們要長期開展體育道德主題教育,組織和動員千千萬萬的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另外,還要樹立體育道德典范,增強體育道德模范的教化力,弘揚社會正氣。
2)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化的基本原則。
(1)體現學生的道德主體地位。
制度制定出來是為了約束人,是要靠人來貫徹、落實和執(zhí)行的,人的行為又受到來自內心世界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自覺的影響和控制,因此某種道德制度要成為現實的道德力量,就必須以獲得人的主觀認同為前提。如果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得不到現實道德制度的支持,與現實生活的制度不協調或存在沖突,那么原本崇高的價值和理想追求就會在不講道義的利益紛爭中瓦解。所以,陽光體育道德制度的構建必須以體現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基本原則,充分體現“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和發(fā)展人”的人本思想。具體來說,體育道德制度首先要保障學生的權益。我們在制定相關制度時,既要表達國家、社會、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意圖,還要反映學生的體育意愿和需要;確立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尤其是以提高身體素質為目的的學生體育行為道德規(guī)范;明確我們的行為準則的重點是督促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體育行為,而不是監(jiān)管學生有沒有積極參與運動。其次,倡導學生民主參與制定體育道德規(guī)范,改變傳統道德建設自上而下的推廣方式,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吸引廣大學生參與道德規(guī)范的討論、修改和制定,歡迎廣大學生提出合理性的意見和措施,使學生成為自身體育道德建設的主人,使學生能夠認可并自覺遵守相應的體育道德制度。最后,要加強對學生體育道德形成規(guī)律的研究,使陽光體育運動的工作更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堅持陽光體育道德制度的正義理念。
正義是制度的首要原則和價值追求,是評價制度好壞的關鍵標準。對于正義之于制度和社會公正的重要性,羅爾斯[11]3-4,20曾進行過深入研究和詳細闡釋:“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和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鳛槿祟惢顒拥氖滓獌r值,真理和正義是決不妥協的?!庇终f,“作為公平的正義可以說不受存在的需要和利益的支配。它為對社會制度的評價建立了一個阿基米德支點?!闭x的制度不是為少數人的利益而制定的,維護和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合理分配是它的終極目的與意義。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和鞏固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因此,只有正義的陽光體育道德制度才會引發(fā)廣大學生的認同感,同學們才會自愿自覺地遵守和維護它。
陽光體育道德制度的正義原則應主要表現在“平等自由”和“差別對待”兩方面。首先,體育道德制度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地享有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權利,任何組織、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侵犯它。學生相對于學校、國家和社會來說是處于劣勢地位的弱者,我們不能容許這些集體利益、社會利益凌駕于個人之上,或相對于學生個人享有優(yōu)先權。其次,體育道德制度應允許學生個人天賦素質或后天某些因素不平等的存在,必須使學校體育中處境最不利(比如因殘疾,而無法達到正常體育考核要求)的學生獲得最大的照顧,不過照顧要有一定的限度。
(3)建立陽光體育運動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
人具有趨利性,有什么樣的制度就會導致道德主體有什么樣的行為。當人們處于從惡能得到好處的制度之下,要勸人從善是徒勞的[12]。遵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原則,在進行道德教育和執(zhí)行道德制度過程中,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獎賞和違背道德行為的懲罰都是必不可少的,兩者應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適當的獎賞能夠激發(fā)道德主體的道德自覺,增強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適當的懲罰能夠使道德主體認識到自己不良行為所要付出的代價,從而防范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道德失范行為的發(fā)生。當然,從青少年教育的長遠考慮,對于違背體育道德的學生,我們還是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過于嚴厲的懲罰,違背“以人為本”的倫理道德,不僅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會影響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效和初衷。
目前,陽光體育運動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yōu)秀等級的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頒發(fā)“陽光體育獎章”(精神獎勵),但是沒有針對學生的任何物質獎勵。加拿大和瑞典都已根據各年齡段制定了相關物質激勵制度,以吸引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體育運動。比如加拿大實行一系列鼓勵青少年健康的退稅措施,瑞典政府則實行貨幣補助政策[8]。
3)完善學校教育督導制度,建立校長問責機制。
在當前,學校教育環(huán)境仍然有待改善,應試教育、升學、就業(yè)的壓力依舊存在,導致學校體育流于形式,學校體育長期的弱勢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對于廣大校領導和教師來說,學校體育的事情都是“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校長是學校體育第一責任人,只要校長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學校陽光體育工作就會搞得紅紅火火。所以針對體育工作,應進一步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和建立校長問責機制,增加陽光體育工作和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在教育督導、評估體系中的權重,應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情況作為校長業(yè)績評定的重要標準,從而改善整個教育環(huán)境,改變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13]對學校制度重要性的洞見:“學校的長處全在于制度,它包括了學校發(fā)生的一切事。因為制度是一切的靈魂。通過它,一切產生、生長和發(fā)展,并達到完善的程度。哪里制度穩(wěn)定,那里便一切穩(wěn)定;哪里制度動搖,那里便一切動搖;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和陷入混亂;而制度恢復之時,一切也就恢復?!?/p>
制度是一種比較低的標準,道德是一種比較高的標準。有了標準比較低的體育道德制度,標準比較高的體育道德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陽光體育運動需要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的捍衛(wèi)和保障,陽光體育運動道德制度的最終存在方式和理想價值是學生主體積極自覺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道德“自律”[14-15]。青少年學生只有將參與陽光體育運動轉變?yōu)椤白月伞毙袨?,才能真正實現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才能真正實現“少年強,則國強”的美好希冀!
參考文獻:
[1] 我國青少年體能連續(xù)10年整體下降[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3/30/c_126858.htm,2010-03-30.
[2] 訓練營中的較量 中國孩子輸了[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06-09-07/14559962661s.shtml,2006-09-07.
[3] 道格拉斯·諾思[美]. 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2.
[4] E·博登海默[美]. 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 鄧正來,譯.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374.
[5] 王凡. 簡論道德建設中的制度機制[J]. 江西社會科學,2003(11):18.
[6] 用制度強化道德建設[EB/OL]. http://www.chinamil.
com.cn/jfjbmap/content/2011-07-10/content_62051.htm,2011-07-10.
[7] 清華體育教育 馬約翰:我在清華教體育[EB/OL].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15771,2010-12-11.
[8] 國外鼓勵青少年體育鍛煉 瑞典發(fā)體育活動補助[EB/OL]. http://news.cntv.cn/20101211/100170.shtml,2010-12-11.
[9] 教育部全國高校推冬季長跑 學生須指紋打卡[EB/OL]. http://news.163.com/10/1026/04/6JT6J33R0001124J.html,2011-07-20.
[10] 戚萬學. 沖突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110.
[11] 約翰·羅爾斯[美]. 正義論[M]. 何懷宏,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12] 杜時忠. 制度德性與制度德育[J]. 高教探索,2002(4):12.
[13] 任鐘印. 夸美紐斯教育論著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42.
[14] 楊小帆,史兵,胡柏平. “陽光體育運動”推進不力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 體育學刊,2011,17(3):95-97.
[15] 劉海元,袁國英. 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 體育學刊,2007,13(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