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河北省昌黎縣匯文二中白永利教師回答:
1.分組互補,學習合作
首先,教師應適時調整分組策略。地理教師由于任教的班級較多,對于剛剛從初中升入高中而新組建的班級,在開學伊始,一般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因此,這時分組可采取前后桌四人組合,并選出組長的形式。組成這樣的小組是為了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效地交流、傾聽、解釋、思考,在分享、協(xié)商、碰撞中感受地理學習成功的樂趣,使學生們都能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但這種小組合作,很可能組與組之間、組員與組員之間差異太大。因此在進行4至5周以后,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差異重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使學生有機會同別的同學合作,從而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機和新意。
例如,并列式分組即在講授“地球的外部圈層”時,分別安排不同的小組課下研究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課上討論交流,學生發(fā)言積極熱烈,知識拓展適度,并注意聯(lián)系實際,學生既可掌握相關知識點,又能培養(yǎng)積極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
又如,辯論式分組即針對案例:人類活動對地表影響的利弊分析,可以采用辯論式。學生根據不同觀點分組,課前搜集資料,課堂進行辯論,有的學生提到“荷蘭和澳門填海造陸”屬于趨利避害,而“湖南圍湖造陸”為什么就是弊大于利呢?學生就此展開激烈辯論,各抒己見,唇槍舌戰(zhàn),不僅得出正確結論,知識的掌握也相當準確,有效促進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人數要合理,各小組按好、中、差比例組合,一般以4~6人為宜。這樣有利于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和小組間評比,使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受到鼓勵,中等生在合作學習中更好發(fā)揮,優(yōu)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大展身手。
2.精心設計,互動合作
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對話中教學環(huán)境最為寬松自由、學生參與度最高的互動行為方式,它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成效。教師應精心設計討論內容,把握好討論時機,組織協(xié)調討論過程,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合作學習。在討論過程中,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交流探討的時間十分重要。如果不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時學生還未來得及思考問題,更談不上設計小組活動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組內優(yōu)生一言堂,或者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之目的。
例如,講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可以將①太陽輻射主要波長范圍是多少?分哪幾個部分?太陽輻射能如何分布?②太陽輻射各種波長的光如何被削弱的?有哪些削弱作用?各有什么特點?③晴朗的天空為什么呈現蔚藍色?等問題拋出。留給學生一定思考時間,然后學生分組討論、廣泛交流、合作研究、歸納總結。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深入學生小組,認真觀察每位學生的具體表現、學生合作學習的思路、困惑以及知識總結應用等方面,在小組代表發(fā)言后,教師及時點評、歸納和釋疑。
3.及時評價,調控合作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及時進行評價,評價時要注意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相結合。評價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評價,主要從小組成員分工是否合理、小組合作方式是否恰當、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整理報告是否科學等方面進行。對小組成員評價主要從學習興趣、學習行為、小組合作任務的執(zhí)行完成情況、與小組成員合作學習的融洽度、思維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進行。教師在對每位學生實際水平與課堂上表現作深入了解和仔細觀察后,可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組織能力較強的組長、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等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
例如,講授“區(qū)域工業(yè)化與城市化進程——以珠江三角洲為例”一課時,可啟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課前布置預習,課上小組分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對小組評比采用獎勵小紅花形式,在黑板右側畫出小組評比表。在學生合作學習和積極發(fā)言中,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盡量用簡潔、明確、賞識、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地理學習的自信心,為“合作學習”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
4.強化意識,有效合作
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多,多數在家里處在“小皇帝”的地位,嬌生慣養(yǎng)、我行我素、優(yōu)越感強,缺少合作意識,往往“合”而不“作”。地理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用觀測日影法粗測所在地經度、戶外采集巖石礦物標本等,小組合作相互學習更為重要。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溝通、理解和彼此鼓勵、相互支持,學會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共同學習中逐步提高。讓學生真正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
總之,地理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在課堂學習和野外實踐活動中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與他人交往、合作是一件多么愉快而有意義的事。這樣,學生合作學習的主體性將得到逐步發(fā)展和提高,才有利于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增加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