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我們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教師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并引導學生獲得自學的能力并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同時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為學生解決其所遇到的困難.尤其是在高中階段更要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大學學習中的自主以及將來在社會生活中自學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新一代的中學生,我們面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在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目標,這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最近幾年各個年級層次的數學考題,都給我們以往不利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法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為我們今后的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指引.從新型試題上分析,與以往相比,新試題較側重測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知識的運用能力,而減少了對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的檢查.另外許多測量題的解法空間有所拓寬,目的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廣度.從學生解答情況分析,學生只會解答教師在課堂上講的,而對于沒有在課堂上講解的題目或者講解不全面的題型,學生便不會解答,在解題過程中,與以前的問題相比較,相同題干不同問題或者不同題干相同問題的題目學生不會解答.究其原因是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全面.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應通過新的思想和方法,不僅要給學生授之以魚,更要給學生授之以漁,使學生不僅會做題,更要會學習.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學活動中的一點體會:
一、讓數學教學聯(lián)系生活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fā),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既然數學來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lián)系生活,讓生活中的數學進入課堂,使學生產生親近感,誘發(fā)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為此,教師要找準每一節(jié)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是誘發(fā)學生學習解決現實問題的欲望,還要讓學生從條件、信息中選出需要的條件、信息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成功的快樂.
二、增加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范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完成練習;課堂后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增加數學閱讀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三、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及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于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不但清楚概念、公式的內涵,還要讓學生明白概念、公式的外延,必須讓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所在,還要讓學生清楚公式的適用范圍、注意的條件,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
從認知心理學看,數學學習是每名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數學世界里,主動進行分析、吸收的過程,這表明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學習就會興趣更濃,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同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創(chuàng)設學生發(fā)揮主體地位的機會和情景,以便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需求,使他們建立起思維的意識.也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放開思路,勤于思考.
五、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互相合作精神
互相合作精神就是一種相互協(xié)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學生互相配合能解決的問題,增進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其隨時查閱,每一節(jié)課前學生興趣小組團隊提前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參閱資料書,也可以互相討論,隨時把不懂的知識點和問題歸納總結起來,小組成員間互相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興趣小組間也可以互幫討論解決,直到把問題解決,如果有些問題還沒有解決,留下來讓教師幫助解決.同樣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決,然后教師總結,根據上課的情況布置課后作業(yè),在課外的某個時間,教師也可以根據需要安排時間對作業(yè)中存在的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
總之,教師的責任重大,不但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把問題解決,更要教會學生能夠自主地合理地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知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給學生授之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