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教材的一道習題得到和一道練習題讓學生體會一個等比數(shù)列前n項和的性質(zhì)的臺前幕后,從而感悟?qū)滩牡幕顚W活用.
【關鍵詞】等比數(shù)列前n項和性質(zhì);活用教材
1背景描述
已知等比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求證:S7,S14-S7,S21-S14也成等比數(shù)列.這是新教材《數(shù)列》(人教A版必修5中2.5)中“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這節(jié)習題B組的第2題.
此問題的證明簡單(此處略去),但對此問題的一個推廣:若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為Sn,則Sm,S2m-Sm,S3m-S2m,…,Skm-S(k-1)m,…成等比數(shù)列.此結論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一直把它作為一個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性質(zhì)來運用以便解決實際的問題.
2問題的緣起
在處理本節(jié)課的習題作業(yè)的時候,完成了對上述結論的證明,為了讓學生對此結論進行實際運用,便給出了一道例題.
例 已知等比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S10=10,S20=30,求S30.
分析 讓學生對比這道題的兩種解法從而感受運用性質(zhì)的簡便.
解法一 (根據(jù)已知和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這也是在學生的定式思維中形成的解法.)
當q=1時,不滿足條件,∴q≠1.
∵S10=10,S20=30,
∴a1(1-q10)1-q=10,①
a1(1-q20)1-q=30.②
由②÷①,得1+q10=3.
∴q10=2.
∴S30=a1(1-q30)1-q=a1(1-q10)1-q#8226;(1+q10+q20)=70.
解法二 (面對法一較為麻煩的計算,有了下面的性質(zhì),很多學生不約而同選擇了此方法.)
∵S10,S20-S10,S30-S20仍成等比數(shù)列,又S10=10,S20=30,
∴(S20-S10)2=S10×(S30-S20),∴S30=70.
這兩種解題方法,誰簡便就不言而喻.
3遺憾的生成
這時為了對這個知識的鞏固,以便加深學生對此方法的印象,我讓學生做了一道練習題.(注:志鴻優(yōu)化系列叢書《全優(yōu)設計》P35的3-1)
題目 已知等比數(shù)列{an}的前20項的和為21,前30項的和為49,求前10項的和.
對待此類型題目有了上述兩種方法的對比,很多同學很快就選擇了運算較為簡單的方法.(請一名同學在黑板上演示解題過程如下)
∵S10,S20-S10,S30-S20仍成等比數(shù)列,又S20=21,S30=49,
∴(S20-S10)2=S10×(S30-S20),
即(21-S10)2=S10×(49-21).
整理,得(S10)2-70S10+441=0,∴S10=7或S10=63.
這時下面有很多同學也很快給出了和黑板前同學一樣的答案,并對照了練習冊后面的參考答案(參考答案的方法和答案也如此),看到與其吻合,臉上都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正當大多數(shù)學生們在感嘆此性質(zhì)給解題帶來的簡便的同時,班上的一個男生用不太大聲的語調(diào)說:“老師我用了第一種你說的基本解法,我發(fā)現(xiàn)了不一樣的結果.”此同學提出“異見”,他平日是個性格內(nèi)向,成績中等,但是比較愛鉆研數(shù)學問題.看到如此情景,我覺得大力鼓勵他的時機來了,馬上微笑地說:“同學們,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邀請此同學上臺來介紹他的解法.”他勇敢地走上講臺,邊說邊寫下了運算較為復雜的解答:
當q=1時,不滿足條件,∴q≠1.
∵由S20=21,S30=49,可得以下方程:
a1(1-q20)1-q=21,①
a1(1-q30)1-q=49.②
由①÷②,得3q20-4q10+4=0.
∴(3q10+2)(q10-2)=0,∴q10=2,q10=-23(舍).
∴a11-q=-7,∴S10=a1(1-q10)1-q=7.
4遺憾的反思
此練習題很明顯第一種解法結果的兩個根,有一個為增根.那么此增根是怎么產(chǎn)生的?我們在今后解題的過程中怎樣來避免?
在解法一中,當S10=63時,已知S20=21.
根據(jù)等比數(shù)列的性質(zhì),因為S20-S10=q10(a1+a2+…+a10)=q10#8226;S10,所以有q10=-23,這顯然矛盾,即S10=63為增根.
為此我們今后對此性質(zhì)的運用來解決與此練習類似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藏在“幕后”的陷阱.
5結 語
常說:“教材是幾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我們也常常強調(diào)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具體怎樣做才算抓住了教材,以至能做到活用教材呢?對教材知識進行探究性的分析、思索、練習,引導學生重視教材,活用教材,從課本的例題或練習出發(fā),加以變式、改造、拓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拓展思維空間,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這樣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究活動,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不斷得以提升,并從中體驗到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教科書必修5(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中同步測控全優(yōu)設計.北京:知識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