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高校目前存在著學生請假制度管理不規(guī)范的現象,甚至部分高校尚存漏洞。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了幾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糾正措施。高校工作者應該高度重視學生請假制度的規(guī)范,深入本校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同時還要對請假細則進行細分,明確界定各項不同的標準。建立家長與學校的聯動機制,暢通輔導員老師與學生處的匯報機制。與此同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善請假管理制度。
關鍵詞 高校 學生 請假管理制度
一、高校請假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學生請假管理制度不規(guī)范的現象,部分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甚至出現學生請假管理漏洞,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組織工作。對此筆者對國內57所大學(12所為民辦高校)進行調查,發(fā)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申請時限沒有明確要求,大部分學生采取事后補請的方式。在筆者調查的57所高校中,只有16所院校明確規(guī)定了申請時限,其它院校對此沒有明文規(guī)定,導致部分學生對請假并不重視,往往采取事后補請的方式。近兩年來,全國范圍內由于學生未請假而離校造成人生、財產損失的案例有7642起,給予學生、家庭、學校以至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第二,申請人界定不明晰,部分院校準許同學或家屬代請。很多學校由于沒有制定明確的請假管理制度,申請人的身份沒有得到明確的界定,部分學生夜不歸宿、通宵上網甚至參加非法傳銷組織并沒有通過正規(guī)渠道與輔導員老師溝通,而是委托同學以合理的理由向老師申請,甚至委托社會人員冒充家長進行請假,造成了請假制度管理的嚴重混亂,對學生產生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第三,請假時間人為延長而沒有懲罰措施。部分學生并沒有遵守所請假期的期限,而是人為延長,卻沒有得到懲罰,成為其他學生效仿的對象,成為假期拖延現象日益嚴重的根源。
第四,對事假和病假沒有嚴格區(qū)分,采取混同的方式進行管理。大部分院校并沒有將事假與病假分開,而是采取統一的管理模式,部分事假學生混水摸魚,享受與病假學生同等的待遇,故意延長假期。
第五,沒有與請假學生的家長及時溝通。近兩年來,由于學生在請假期間發(fā)生突發(fā)事件而產生的家長與學校的糾紛中,學校沒有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的事由達到84.38%。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建立學校與家長的聯動機制,導致突發(fā)事件的大量滋生。
第六,沒有建立輔導員老師就請假適宜與校方及時申報的聯動機制??v觀近兩年學生請假期間出現的突發(fā)事件,輔導員未與校方及時申報的占69.23%,部分學校沒有建立相應的申報體系,學生處沒有直接的請假負責人的占21%。
二、就完善高校請假管理制度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筆者就高校學生請假的日常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希望為專家、學者就此問題深入研究做出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一,高校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學生請假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高校是人流密集且半開放式的場所,一些外來人員容易混入,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率高。高校學生一般均為外地生員,對本地環(huán)境生疏度較高,學生夜不歸宿或被教唆參與非法組織,發(fā)生危險時的自救能力弱,事故后的處理過程沒有家人陪護,利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大。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容易利用學生心理單純的特點,主動出擊,為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此外,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請假制度不完善容易為思想意志薄弱的學生提供逃課的機會,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制約高校就業(yè)率。建立完善的請假管理制度是對學生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是對高校聲譽的維護,同時也是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的呵護。
第二,各高校必須深入本校學生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請假管理制度。高校的請假管理制度不應生搬硬套,而應該立足本小實際,切實可行。對于一些民辦院校,由于生員的素質較為薄弱,因此可以采取一些更為嚴厲的規(guī)定。對于一些走讀生較多的學校,可以采取走讀生單獨編班的管理模式。走讀生單獨編班使輔導員老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非走讀生的日常管理上,而根據兩者的區(qū)別制定不同的請假管理方案將在學生管理中發(fā)揮巨大的效力。需要強調的是,對于走讀生嚴格管理同時也不能忽略非走讀生的管理,這些學生在上下學過程中可能有著更大的安全隱患,但卻往往被忽視。對于一些女生較多的院校,應該制定有關學生人身安全的更加詳盡的請假管理制度,對于女學生日常容易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分門別類進行研究、防范。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女生院校,可以增設一些安全課程,向學生傳播一些個人安全防護知識。
第三,高校應對學生請假制度的規(guī)定進行細劃,使其成為學生守則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在重視學生請假制度的基礎上,高校應有意識地將學生請假制度分類細劃,將病假與事假分開,分別制度相應的標準,病假的標準應高于事假。此外,對于病假的界定應該明晰。對于申請時限必須有明確的規(guī)定,以事前請假為主要形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采取事后補假的方式,但必須提供證明資料或證明人。對于申請人的界限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謹慎使用代請方式,對于代請必須征得學生家長同意。
第四,建立家長與校方的聯動管理機制,強化輔導員與學生處的匯報機制。在建立請假管理制度的同時,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及時匯報學生的請假的情況,并與家長協商給假。在家長不允許的情況下堅決不予準假。與此同時,高校學生處應建立請假匯報機制,設立相關負責人,杜絕輔導員全權負責的請假管理模式。在匯報的同時,輔導員要聽取上級意見,適時準假。
第五,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建立完善的請假管理制度。學生是請假管理的客體,是學校日常生活的主題。在制定請假管理制度時,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為只有學生才最了解學生,只有學生才最能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我們可以通過學生會調查學生的請假事由,了解學生的訴求,以“你最接受的請假管理辦法”為題開展主題班會,征集學生的意見,以民主的方式獲得學生的支持。
高校學生的請假管理制度必須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視,不能含混過關,我們必須從制度上保障高校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防范突發(fā)事件。
參考文獻:
[1]孔偉紅.論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長效機制和保障機制的建立.當代教育論壇,2007(3).
[2]鄒耿良.主題教育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運用.龍巖學院學報,2007(4).